告别一招鲜吃遍天时代 零售企业多业态发展

星巴克不再执着于“第三空间”。继去年8月,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外送服务后,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星巴克表示欲将中国外送模式复制到美国。

告别一招鲜吃遍天时代 零售企业多业态发展

星巴克转型并非孤例,新零售明星企业盒马也在今年开始拓展新产品线,除了标杆店盒马鲜生以外,继续发力盒马菜市、盒马mini、F2、盒马小站等新业态。纵观整个行业可以发现,零售业已告别一招鲜吃遍天时代,商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多业态发展。传统超市永辉、沃尔玛、家乐福等不再倚重于大卖场模式,将触角延伸至精品超市、社区超市等业态。

零售巨头集体调转方向,押注主力模式以外的业态背后,反映的是商业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卖场、“第三空间”等模式兴起,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彼时抢占城市核心商圈的零售企业获利颇丰。卡位优质物业战略屡试不爽。经过20多年发展,一二线城市零售市场趋于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发展模式受到物业选址等多方面掣肘,零售商很难继续借此大施拳脚。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二线城市机会尽失,相反,当下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市场机会,例如银发经济、M型消费趋势、单身经济等,小而美的市场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面对行业变化,零售企业以更丰富的业态突围,通过辐射更广的受众群体来突破增长瓶颈。转型创新的企业比比皆是,星巴克上线外送业务拓宽辐射半径,拓展“第三空间”以外的市场;盒马则瞄准社区零售、办公楼商圈、城镇郊区等商机,填补盒马鲜生空白市场。

除了见缝插针地渗透一二线城市,零售商还迎合渠道下沉趋势,进军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的红利挑动大家的神经。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私人消费市场三分之二的增长将来自三四线城市。另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十年,包括三四线城市在内的年轻消费群体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预计2022年将达到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贡献,而且这部分群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市场潜力无穷但也更加复杂。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中西部,以及各级城市差异显著,人口规模、密度和消费水平参差不齐,这决定了企业因地制宜进行多业态发展的必然性。盒马鲜生CEO侯毅对战略转变的解释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我们去年进入了19个城市后,发现盒马所有门店如果都是一样的话就要出大问题的。因为生鲜高度区域化的产品,生鲜是跟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密切相关的。”盒马根据针对不同的消费水平、规模、消费口味和商圈特性,构建了不同的商业体系。

置身于新一轮转型浪潮,零售企业都不愿错失机会,纷纷抛出规模化扩张计划。星巴克加速渠道下沉,在2022年前开设6000家门店;瑞幸咖啡以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四种业态模式扩张,计划2019年前开店数量突破4500家;苏宁在2018年新开各类门店8122家,宣布以“两大、两小、多专”的店面类型,实现全年15000家新开门店的布局;盒马虽然未公布门店拓展目标,但把“舍命狂奔”作为扩张节奏,进行渠道下沉……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世界上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能否踏准节奏,进行多业态变革,或将成为零售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