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平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2018年12月,平凉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文旅扶贫城市。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至35°43',东经108°30'至107°45'之间,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10]

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0]

气候

平凉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春、夏季106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182天。又根据物候反映和农事活动划分四季,则把0℃以上至15℃以下定为春季,15℃以上定为夏季,15℃以下至0℃以上定为秋季,0℃以下定为冬季。四季按此标准划分,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10]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市气候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生长季缩短5天,大于10℃的积温减少107℃,无霜期减少3.1天。[10]

平凉市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主要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1964年降水量最多,达744.5毫米,1942年最少,只有249.9毫米,每隔3至10年就出现一个枯水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枯水年过后一般都紧接一个丰水年(降水量为600毫米)。由于陇山余脉的地形影响,降水的区域分布比较明显,但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北递减,西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安国、大秦、西阳一带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10]

平凉市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均风速2.16米/秒(2级),多年平均出现最大风速17米/秒(8级)9次,年内最多25次。秋冬季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或东风。全年出现风向较多的有东、东东南、东南,西、西西北、西北,形成一个明显的与川道走向一致的地形风。

水资源

平凉市水体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平凉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11]

生物资源

截至2012年,平凉市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林业资源在省内有较大优势。[11]

矿产资源

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油、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气化用煤。[11]

石灰岩资源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庄浪县卧龙寺石灰岩矿床为远景储量,约2亿吨。对石灰岩的利用,主要是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平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文化底蕴深厚,为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境内发现齐家、仰韶等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65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出土于泾川县的佛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平凉市有各类旅游景点100多处,国家2A级以上景区12处。[25]

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崆峒山,还有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泉寺(崇信县内)、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25]

崆峒山:道教第一山,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回山王母宫: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

成纪文化城: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史籍记载中“治平成纪”所在地,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

古灵台: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

莲花台:以“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而久负盛名,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庄浪县: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百万亩梯田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特产

简介图片平凉酒麸子平凉酒麸子(灵台干甜醅),酒香浓郁,入口香甜,品质绝佳。由于它是烘晒而成的,能长久保存而不坏,还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既可干食,还可加少许开水食用。其制作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灵台干甜醅

平凉毛皮早在明代,平凉的制裘业已相当兴盛,清代至民国期间,境内的皮毛市场被视为西北地区皮毛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皮袄制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老绵羊皮制成,毛长皮厚,坚固耐寒。二是羔皮制品,皮白而细长,毛端天然圈卷3至5环,美观轻暖。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毛皮

平凉山药平凉山药为地方优良山药品种,属薯蓣科薯蓣属长柱种的变种,虽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早期因多种原因而未能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其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始定名为平凉山药。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山药

平凉饸饹面“饸饹”是北方人自创的专有名词。饸饹面有荤素之分,素的,吃一碗清淡之香,吃面的原味,喝汤的地道。荤的讲究油香。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羊肉泡馍“不吃羊肉泡,枉把平凉到”。1931年前后,经营这一风味小吃的有西盛楼、马家馆子、春华楼、清和馆、聚美村等店铺。它的主料选肉质肥嫩的料羊,切割后清汤下锅,煮时不加调料。肉熟后肥白瘦红,色泽新鲜,汤则清而不浑。吃时多由顾客按己之所好选择肉块,掌刀者按量切片入锅。佐料有香料、油泼辣子、香菜、大蒜或糖蒜等。味道清香不腻,鲜美不膻,方便可口,是一种极富营养的美食。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锅盔锅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面食,形状为圆形,厚度大约10几厘米,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酿皮配方精细,加工考究,清亮爽口,调料鲜美,深得民族特色。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灵台涎水面灵台涎水面具有味美可口,冬热夏凉之特点。制作时用精粉、蓬灰,扯为宽、细两种面条。下熟后以芥末油、油泼辣子、大蒜、精盐、红豆腐、汁汤拌匀,使面条金黄发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许囱肉后,吃起来面条柔韧爽口,滑嫩,酸咸辣齐具,味中有味。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灵台凉面

静宁烧鸡静宁烧鸡是平凉市静宁县的名食,亦称静宁卤鸡,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具有近百年的加工卤制历史。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平凉金果“平凉金果”是指产于平凉市的苹果。“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分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26]

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平凉市”概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