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撰文=徐三刀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壹—

楼市止跌了,官方数据,房地产很大程度支撑了经济,尽管发展房地产遭到普遍非议,但事实证明,在外部冲击之下,地产还是压舱石。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与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国家统计局《2019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2019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03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7256亿元,增长17.3%,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5%。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重磅!两个数据回升,小趋势“提醒”购房者


为什么会突然在第一季度出现反弹?大致情况是在信贷宽松的大前提之下,部分城市有微量跌幅,购房者怕再次踏空,入市量提升,导致价格上浮。当然,这之中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有炒作嫌疑。

但我们也看到了此前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反弹,实际上还是信贷刺激,过去成交低迷,但机会不等人,有积蓄的购房者冒险冲关。

时至今日,房地产政策最严厉时期基本结束,房企资金清偿最痛苦时间也逐渐结束,市场低迷时间也即将结束。


资金不断渗入,政策已经见底,大部分购房者都能够感受到市场的一波热潮。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理性看房,不要被炒作迷晕!

—贰—

当前,市场跨度太大,割裂也太大,即便在一个陕西市场,我们也无法同一频道去看待问题。

其一,从下到上,从农村来看县城,从县城来看地市,从地市来看省城,我们所得出的结果,无非是价格过高,泡沫过大,没有必要,不如回老家置业。

其二,从上到下,从省城来看地市,从地市来看县城,从县城来看农村,我们所得出的结果,无非是产业空芯,需求萎缩,没有价值,不如一二线城市。

一个水池里,涵盖二、三、四、五线城市,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处于不同城市的人们,对于市场温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一线限购,二线看涨;二线限购,三四线看涨,轮替效应,非常明显。

为此,我们反复提到一个情况,2016年全国上涨城市对比西安市场的时候,喊出“大西安,白菜价”,西安却在埋怨,七千块的房价,还要人活不活!

经过2016-2019年,连续三年的楼市摧残,西安房价逐渐接近成都,现在还有人觉得2016年西安房价高么?那些2016年劝你房价太高,不要买房,或者高抛的朋友们,还联系不?虽然是个笑话,却反映了很多人的心理。

事实胜于雄辩,理性的价值,不在于估空,而是通过实地考察,反复对比,最终给自己一个结论,给家庭一个交代。

—叁—

2019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详细报告):

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北京和广州分别上涨0.4%和0.8%,上海和深圳分别下降0.1%和0.3%。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4%、0.3%和0.7%,广州下降0.5%。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降低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2%,上月为下降0.2%。

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北京张大伟简单的分析一下:3月份房价数据没有出乎意料,在信贷宽松下,统计口径中的70大城市房价数据接近全面上行。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3月份出现房价再翘头?信贷宽松下,部分城市前期跌幅大,购房者在市场炒作下怕踏空,入市量提高后,价格开始出现上浮。

事实证明,尽管一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实际上,即便是没有大水灌溉,零星几点飞溅,也是让地产领域收益。无论是户籍政策、新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出台,对于房地产而言,都是一种刺激。

2015年以来,官方一直强调一个词汇“稳”,调需求,调供给,调预期。把一切目标锁定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定压倒一切,发展也是如此,不允许暴涨暴跌,平稳发展,必须与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发展的曲线保持一致,走势要吻合,说白了,经济形势不好,就搞反周期刺激,总而言之,必须上行。

过去,国内建设一直围绕着中小城市发展,大搞城镇化建设;现在,国内建筑围着一部分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大搞城市化建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另一项世纪工程却刚刚开始,房价开始向大城市集中...

城市就是一盆水,有聚集就有分散,有些城市崛起,有些城市下沉,我们看到“新一线”城市如火如荼,是否也关注过“收缩性”城市的发展?

这一次政策变动,对于楼市购买价值的转变是决定性的,有些城市一路转低之后,就不会再有机会了。但等我们能够看清楚这些机会,价格已经接近顶点。

—肆—

对于刚需来说,当下永远是最好的购房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未来房价不好估量。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每个人都喜欢抄底,不想买在高点。但谁能肯定这一次就是低点,这就是算命。一味探底,心存侥幸,最多的可能性就是丧失机会,错过最佳的买房时机。

因此,对于小伙伴们在咨询的时候,我们始终给予的回复是:如果你是刚需,你就尽快考虑,如果看不上,你就多去售楼部看一看(通过实际踩盘,让西安三四百家售楼部给出一个结论)。

第一,紧跟政府步伐,不要质疑发展。

大家都知道,西北城市逐渐进入“二元陷阱”,过分依赖投资刺激,本身经济发展能力比较弱,因此,房地产不可能一直是火车头,城市投资永远是对的。

事实也是如此,为了刺激投资,政府必须不停地谋求发展和做规划。以西安曲江二期为例,曲江二期开发正处于西安投资负增长阶段,官方擘画大盘,号召房企、银行投资,千亿元投资进驻。

2014年,曲江二期因为雁梦湖消息、交通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区域出现零首付、分期政策,被市场一致看空,维权群体高亢,结果呢?

曲江二期CCBD南区,确实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曲江二期却有项目,从0.45万/平飞涨到1.5万/平。房价没有被周期击溃,区域也没有被维权拖垮,市场也没有因为看空,而变得停滞不前。

事实证明,紧跟官方大步伐,只要不掉队,多少可以分润一些红利,比如沣东开发(湖光山色一期6千/平),秦汉开发(星河湾一期9千/平),沣西开发(金科5千/平)等等,现在普遍在0.95-2.2万/平,例子太多。

第二,盯紧某些房企,把握促销机会。

每当市场低迷的时候,房企就会做促销,一部分购房者认为这是“诱饵”,和商场服装打折一样,这是一种误解。房企开发属于高负债率,资金很密集,回现速度不快,对于房企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刀。

因此,如果房价下调五百,可以增量五百套,大部分房企还是愿意考虑的,最好是下调一千,一次清盘,降低资本成本,快速回现。

即便是西安楼市最惨的2013-2015年之间,大众预期纷纷放空,变成了一场意外车祸。最终,这些享受打折、降价优惠的项目,只要是大型房企,都做到了高收益、高回报。

不要妄想房企大出血,火速清仓,这种情况很难出现,真到了这种时候,房企也不会把目光锁定给客户,平安接盘,比散卖更快,一次打包连手续都没有。

在西安这个市场上,我们遇到了不少资方,不断的邀约,让我们给牵线找开发商。只要开发商缺钱,就愿意给注资。就算开发商无力为继,项目烂尾了,也愿意收尸。

恒大过年、过节、过周末,都做优惠,甚至于出现首付5%,有人质疑吗?这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国内房企排行第一,就算地产风大浪急,对于这种大船还是要扶一把。

当然,我们说的都是大型房企,中小型房企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原因很简单,盘量小、风险大、问题多、维权多。当然,也不能怪市场有这样的认知,因为,这是一种客观现象认知。

第三,算清接盘底线,不超个人能力。

事实证明,全国房价平均利率已经下调了,基本回归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水平,首套房利率连降4个月。

尽管这个情况,让不少购房者欢呼雀跃,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揣摩,这好像又要骗我买房子?坚决不买,再多等等,房价可能要跌。

这就像一种病毒,不断的轮回,不断的传染,最终等房价涨了起来,事实会说明一切。当然,今天要强调的一点,接盘不要超过自己的支付能力,首付不足靠凑,月供不足靠借,这种情况很危险。

见了不少“以卡养贷”的购房者,逻辑清晰,判断也对,但就是太过于压榨自己,买房总想一步到位,结果工资六七千,月供五六千。

房价起伏不定,市场有急有缓,但最重要的还是家庭,不要因为市场的上扬和下跌,对于家庭造成影响,且走且珍惜。

—伍—

大西安楼市发展潜力很大,否则央企国企不会大肆投资,一线房企也不会纷纷抢地,资金的流量标注了这座城市的价值含金量。

但我们一贯反对鼓吹暴涨暴跌。因为在2019年发布各类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50个,西安在2017-2018年的城市营销和产业规划,已经被翻版,被各种借鉴。西安想要保持高亢的发展势头,还是有挑战的。

事实验证,这个市场真的没有抄底的机会了,即便是有个低点,也是荒郊野外,没有看得见的繁华,只有满眼杂草丛生。

事实证明,那些买在最低点的购房者,大部分都是被迫,市场总有50%的人一直围观,从不下手。除了市场最狂热的时候,其他时候,对于刚需来说,都是购房的消耗时间。

精明一些的人,盯紧某个开发商,他什么时候抄底,你就什么时候买入。比如万科、中海、融创、碧桂园、恒大这些房企的拿地轨迹,都应该去看下,尤其是恒大,开盘必特价。

如果三五家大房企聚集在一起,拿地成本都超过三五十亿元,我们就不要担心自己被坑了,就算陷进去,解套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大家要保持警惕,就是一群房企签约,没有一家动工,这个时候就保持围观姿势即可,暂缓动手。

提示/进群添加:xusandao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