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一)珐琅彩与重工粉彩最根本的区别:

不少人对于重工粉彩和珐琅彩在认识上还是个模糊的,经常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把軋道工艺重工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它们的最根本的区别首先是绘画技法的区别,珐琅彩是墨线先描绘在瓷胎上,然后再覆盖上珐琅彩料,因为珐琅彩料是玻璃质感,是透明的,覆盖的墨线清晰可见。而粉彩是彩料涂与瓷胎上,然后墨线描绘与粉彩上面,因为粉彩没有玻璃质感,不透明。这就是珐琅彩与軋道工艺粉彩最根本的区别。不要走鉴别的误区。但在某瓷器网站竟然说:“珐琅彩与粉彩没有区别,因为它们本属于同系”实在是荒唐!

(二)清三代进口珐琅料与国产珐琅料的特征与区别:

这个问题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居然是“零”!首先要知道珐琅彩料是添加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彩色玻璃粉,用多尔门油做稀释调和剂,绘画时是什么颜色,入窑烧制后还是什么颜色。进口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好,玻璃质感好,透光性强,里面没有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墨线清晰可见。而国产珐琅料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程度差,玻璃质感差,透明度不如进口珐琅料,里面有许多杂质和斑点,所以覆盖在墨线上面以后,下面的墨线模糊不清。进口料色彩艳丽;国产料没有进口料艳丽。这就是鉴别清三代进口珐琅彩料与国产珐琅彩料瓷器的最基本要领。

雍正珐琅彩进口料特征: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真品軋道工艺重工粉彩中华瓷王细部特征如下: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现代仿品軋道工艺重工粉彩中华瓷王细部特征如下: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至今还有很多收藏者甚至专家分不清珐琅彩和粉彩,往往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把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

(三)清三代珐琅彩与民国和现代仿品珐琅彩的区别:

清三代珐琅彩与民国和现代仿品珐琅彩的最大区别是:真品有金属光泽的蛤蜊宝光,有细密的冰裂纹开片。而民国仿品和现代仿品则不具备这两大特征。因为雍正后期就研究出国产珐琅料了,所以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出现进口料和国产料,所以有人称《中西合璧雍正珐琅彩》因为进口料的色彩种类少,国产料的色彩种类多。到了乾隆时期全部使用国产珐琅料,没有进口料了;乾隆中后期就开始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珐琅彩料和粉彩料;到了乾隆末期就没有珐琅彩了,全部以粉彩取代了珐琅彩。所以清三代珐琅彩又被称之为:“官窑中的官窑,绝版的宫廷艺术品”。因为民国时期和现今根本就没有清三代时期的那种珐琅彩料了!为此,我咨询过景德镇的制瓷师傅们,他们说:“究竟清三代的珐琅彩料里面添加了什么物质或者成分会出现这两大特征?谁也不知道!也研究不出来!”仿品只能仿其“形”;而无法仿其“神”!

(四)真品 与 仿品的款式鉴别:

真品清三代珐琅彩款式与现代高仿清三代珐琅彩的款式最大的区别:

真品蓝料印章款颜色深浓沉稳,在光线的照射下不反射亮光。而仿品的蓝料印章款颜色清淡漂浮,在光线的照射下反射亮光,且字体用电脑制作,印章十分规整。这就是鉴别款式真伪的唯一诀窍!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清三代珐琅彩的鉴定要领和鉴定标准

很可笑的是:那些造假者竟然造出“雍正御制”蓝料款的所谓珐琅彩来了!他们根本不了解时代背景,因为从康熙直到雍正六年以前的确是“康熙御制”或“雍正御制”但那是楷书青花款!而不是宋体蓝料款!从雍正七年开始直到乾隆末期全部采用蓝料款“雍正年制”或“乾隆年制”。根本没有所谓“雍正御制”的宋体蓝料款出现。但部分珐琅彩或粉彩也有“雍正年制”或“乾隆年制”的沫红款应该是后代仿制品。还有“古月轩”款和“朗世宁”款,誓词也不是唐诗精选,句首和句末印章是朝廷大臣的名字,实属民国施德之的仿品,因为清三代珐琅彩根本没有“古月轩”款和“朗世宁”款。句首和句末印章也没有使用大臣的名字。造假者没有看到真品,所以只能胡编乱造!仿品也许只能仿其“形”,而永远也无法仿其“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