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Ella 是一位設計師,最近她給一家少兒培訓機構做廣告畫冊。上網一搜,發現一張精美的插畫。她把樣本下載下來做成封面,客戶看了非常喜歡。不過,這張插畫是有版權的,需要購買才能使用,Ella聯繫了客服,一問價格,5000塊!天哪,這是搶劫嗎?

Ella打了退堂鼓,但客戶已經認準了這個封面,怎麼辦呢?她只能求助於萬能的淘寶,結果找到一張盜版的,只要五塊錢,清晰度幾乎一模一樣。Ella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了下來。

幾小時後,客服主動聯繫Ella,問她是否還打算買圖。Ella告訴對方,自己已經看中了淘寶的同款,價格要便宜得多。客服一聽,頓時不高興了。

“你這可是侵權啊,美女。”客服義正言辭的說道,“這張畫的版權歸我們所有,如果你用作商業用途,我們可以直接起訴你哦。”

緊接著,客服舉了各種例子,從公司到個人,因為擅自使用他們網上的圖片,不是吃官司就是賠錢,少則幾萬,多則數十萬。一下子把Ella給嚇著了。

這可怎麼辦呢?不用這張圖吧,客戶會不高興。用了吧,她可不想收到對方的律師函。Ella猶豫了一晚。第二天,當她再次打開網站時,發現該網站已經無法打開!

這個網站,就是最近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的“視覺中國”。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1/6 事件始末

4月10日,歐洲南方天文臺公佈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引起全世界轟動。誰知第二天上午,這張照片就出現在了視覺中國的網站上,並註明版權歸自己所有。未經允許,不得用於商業用途。網站稱,自己已經聯繫過南方天文臺,並得到了對方的許可。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人類直接拍攝到的黑洞照片

視覺中國盜圖盜得及時,但這回,它卻掉進了更大的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隨即否認此事,並聲明視覺中國的版權主張不合法。新華社也提出了質疑,還爆出猛料,視覺中國把國旗,國徽也標價出售。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緊接著,人民日報,共青團紛紛發文,痛斥視覺中國的不當行為。天津網信辦12日凌晨公佈,已於11日依法約談視覺中國網站負責人,責令網站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徹底整改。

一張黑洞照,讓視覺中國陷入萬劫不復。

官媒發聲之後,全網展開了對視覺中國的圍攻。各大品牌發現,自家公司的LOGO竟莫名其妙地歸視覺中國所有。更有甚者,視覺中國還把企業總裁的私人照片標註版權,公開出售。有網友稱,自己的12張照片被視覺中國收入,本人竟毫不知情。

人們給視覺中國起了個生動的名字:版權惡霸。

當然,受版權惡霸之害最深的,莫過於廣大自媒體工作者與設計師了。業內人士反映,視覺中國故意將大量圖片散佈到網上,很多人不知情就下載使用。為此,網站還研發了一套圖片檢索軟件,進行全網搜索,但凡找到誤用它們圖片的,就提起訴訟。從2009年至今,相關案件已達12000餘條。

通過版權訴訟,視覺中國獲益匪淺。很多企業為避免法律糾紛,面對視覺中國提出的幾十萬元賠償,最後選擇與網站籤年度合同了事。換言之,視覺中國將所謂的“維權“作為了一種營銷手段。“維權—訴訟——和解——簽約”已經成為了視覺中國重要的商業模式。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一夜之間,視覺中國成了眾矢之的。12小時內兩次致歉,也未能平息眾怒。4月12日上午,視覺中國的股價開盤即跌停,20億市值瞬間蒸發。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家靠出售圖像版權而崛起的網站,會變成全中國最流氓的公司之一?

2/6 一個美好的開始

2000年,中國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兩個年輕人在做一個關於互聯網企業家的報道。他們一個叫柴繼軍,一個叫李學凌。兩人都是北京青年報的記者。

一次吃飯閒聊,李學凌產生了一個想法,他對柴繼軍說,互聯網行業太燒錢,他有個不燒錢,卻能賺大錢的方法。成立一個網站,但自己不用做內容,專門出售內容的版權。

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呢?它源於一個現實問題。柴繼軍是一名圖片編輯,他每天要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張照片。然而,一篇報道最多隻能放四五張照片,其餘都不能用,那剩下的照片該怎麼辦呢?這邊積壓了近百張沒用的照片,而別的媒體卻苦於無圖可用。

他們發現了這個機會,於是,一家名叫“photocome”的網站誕生了,它正是今天視覺中國的前身。

photocome從攝影師那裡買下照片,隨後放到網上去賣。這樣,更多的媒體和個人就能使用了。一方面,攝影師們的勞動沒有白費,另一方面,那些需要照片的機構,也能通過網上購買自己喜歡的圖像。

這是個美好的開始,也是一切商業創新的起點。事實上,photocome所嘗試解決的,不僅是業界對優質圖像的需求問題。從社會層面看,它更是改善了市場資源的配置。

什麼意思呢?讓我們打個比方。

在淘寶誕生以前,我有臺縫紉機,機器好好的,但已經用不著了。怎麼辦呢?過去的做法是:把縫紉機賣給廢品回收站,結果十有八九被當做垃圾處理掉。自從有了淘寶,我多了條選擇,我可以把縫紉機放到網上去賣。如果有位縫紉機收藏者看中了我的機器,雙方就可以談價錢,一件近似廢品的東西,重新成了有價值的商品。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淘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把線下分散的銷售渠道集中到線上,買賣雙方有了共同的交易平臺,就能繞過線下渠道商,直接建立聯繫。大量的閒置資源就這樣被盤活了。

而諸如photocome這樣的網站,也遵循同樣的邏輯,他們在照片的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建立交易平臺,提高了行業內圖像資源的流通效率。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通常是由渠道分散所導致的。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商品的交易成本就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了,就能促進更多的商品流通。形象的說,就是讓一切需求者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讓所有供給者獲得相應的回報。這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帕累托最優。

3/6 產權制度與資源配置

那麼,僅僅降低了交易成本就能實現帕累托最優嗎?還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資源的產權有明確界定。沒有產權,它就無法成為商品。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如果產權是模糊的,將會發生什麼?秘魯經濟學家赫爾南多·德索托在他的《資本的秘密》中給出了有力的解答。

通過對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考察,德索托發現,這些國家之所以貧窮,不是因為國民偷懶或缺乏創業精神。實際上,在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創業者,這些社會集聚了不少潛在的財富。但財富的能量沒有被釋放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德索托認為,因為這些國家缺乏完善的產權制度。

德索托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在一些亞非拉的大城市,存在數以萬計的違章建築,這些建築很多是當地小販搭建的。因為是非法的,它們隨時可能被推倒。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由於難以獲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居民們只好住在臨時搭建的棚戶區。倘若你覺得這裡是死氣沉沉的貧民窟,可就大錯特錯了。街邊的小作坊鱗次櫛比,生產著各類外國品牌的仿冒品。簡陋的車間熱火朝天,改造著五花八門的進口汽車。在這裡,有無數沒有註冊的商店、工廠與辦公室,一個遊離於正規市場之外的經濟體系,正在悄然運轉著。

這些來自底層的經濟力量,因為產權制度的缺失,或是高昂的交易成本,難以被有效的利用和開發。所以,它們無法整合成資本,從而為更高級的經營活動提供燃料。而大規模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與耐心,也是非法的小商販們不具備的。所有權不明,決定了他們只能為當下的生存而掙扎,不會去考慮長遠的發展和永續經營。

《資本的秘密》使我們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產權問題。在過去,我們僅僅從法律層面理解產權,認為保護產權是人的一項基本權利。但從經濟學角度,產權的作用就是促進商品流通。所謂產權,就是對資源進行合法的處置和轉讓,讓資源流向更需要它們的地方。

產權制度決定了社會資源的分配方式。當缺乏統一的制度框架的時候,它們的流動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如果我們把普通的資源換成知識和信息,那麼關於知識的產權,就是通常所說的版權。

今天,版權保護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如何保護,怎麼界定,仍舊存在爭議。

我創作一部小說,署上自己的姓名,這是為了防止別人抄襲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一旦聲明版權,我就能從這項勞動成果中獲益,我可以將作品上網連載,或者印刷成書。如果我無法通過版權獲得經濟或名譽上的回報,版權對我而言,就是沒價值的東西。

那麼,是否所有被人為創作的作品或信息,都必須受版權保護呢?理論上是如此,但現實卻沒那麼簡單。

舉個例子,甲偷了我一塊錢。我是否應該報警,把甲交給警察呢?法律要求我這麼做。偷一塊錢,和偷一百萬,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有幾個人會為了一塊錢驚動警察局呢?丟失一塊錢的損失,遠遠不如等警察,找證據,做筆錄所帶來的麻煩。

同樣的,假設我隨便拍一張照,把它掛到網上,未經我允許,別人能否下載使用呢?根據版權法,肯定要徵得我同意。但事實上,網上仍有大量照片被免費下載,至於圖像的發佈者,他們根本不在乎,或者不知道自己的圖片已經被用在了別的地方。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也許你會說,這些圖像的版權得不到充分保護,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如今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政府也能像視覺中國那樣,開發一套軟件,專門搜索未經授權的圖片,抓到一起,查處一起,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

然而,即使真能實現,又有多大意義呢?前面說過,產權的作用是促進商品流通。如果現在政府規定,所有上傳的圖片,無論質量如何,都必須註明版權,下載任何圖片都得付費並徵求發佈者同意,結果會怎樣?

一種可能是,大夥兒會把圖片當做商品去賣。當然,並不是所有圖片都能“賣”出好價錢,有相當一部分根本“賣”不出去。圖片量固然會增加,但下載量會減少。最終,網上會存在大量的“殭屍”照,即無人問津,只能瀏覽,不能下載的照片。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倘若所有照片都不能隨便下載,網絡就失去了共享價值。沒有免費的誘惑,網站就會失去流量。版權保護非但沒有促進交易,反而阻礙了信息流通,讓原本可以免費分享的照片,成了無法使用的廢品。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究竟有多少圖片被交易。而是對版權的過度保護,會助長潛在的投機行為。

當然,還有第二種可能,就利用版權保護形成淘汰機制,通過經濟槓桿,讓優質的,能賣出價格的圖片留在網上。但這已經和如今的視頻網站沒有區別,它們就是通過出售優質影像資料的版權而牟利的,且往往比政府做得更好。

所以,版權保護是個大難題。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就感慨,自己研究知識產權多年,最終也沒有取得什麼實質的成果。

5/6 釣魚式維權

如果版權被濫用,就會成為商業機構牟利的工具。視覺中國只是反面教材之一。當然,其擅自出售他人的圖像,本身就是一種侵權行為。

視覺中國最受人詬病之處,在於他的”釣魚式維權“,利用使用者的不知情,以侵犯版權為由索要賠償。其實,類似視覺中國的這種伎倆,在商業領域並不罕見,只是手段有所不同而已。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我認識一位創業者,他的公司專門為工廠生產一種小型的過濾裝備。由於起步較早,他給自己的機器申請了十幾項專利。其實,這種過濾裝備並不算高新技術,也不難模仿。也正因為如此,他才給機器申請了那麼多專利。這樣一來,一旦競爭對手不慎“模仿”了他的設計,他就能告對方侵權。自公司成立以來,他已經把很多對手告上法庭。

如果你逛過傢俱商場,你會發現,琳琅滿目的傢俱中有很多被貼上了專利標籤。一個其貌不揚的馬桶,上面寫著“外觀設計專利”,一個奇醜無比的沙發,後背上也貼著“已申請專利”的字條。為什麼這些小品牌如此偏愛專利呢?不是因為他們有突出的研發能力,無非是想鑽法律的空子,趁對手不備撈一把。

甚至連一些房地產商也來湊熱鬧。前幾年,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想住進大房子。房地產商投其所好,建造了不少大平層住宅。大平層通透敞亮,深受國人歡迎。但某知名開發商卻別出心裁,給自己的大平層申請專利,還起了個特別的名字,並警告其它開發商不得使用。結果不僅誤導了消費者,也讓對手們不知所措。

有些商家把維權作為一種競爭策略,比如天貓給“雙11”的名稱和LOGO申請專利,其目的在於壟斷“雙11”購物日當天的流量。馬雲的做法起初遭到了所有人的口誅筆伐,但事後證明,其他電商並未遭受太大的損失。“雙11”依舊是全民購物的狂歡。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當然,沒有人會認真對待這些所謂的“侵權”案。在中國,很多知識產權訴訟到最後都不了了之。因為無論調查,取證還是執行,成本都很高。

視覺中國此次之所以掀起軒然大波,是業內長期積怨的結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件曝光後,網友用“天下苦秦久矣”來形容大家對視覺中國的不滿。設計師坦誠,視覺中國的確有不少精美的素材,但普遍偏貴。遇到特別喜歡的,往往價格不菲。很多人為了得到好的圖片,被迫向網站購買一年的服務。

問題是,很多圖片真實的版權歸屬,本身就有疑問。至於是否該賣高價,更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畢竟,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但除此之外,還與視覺中國所處的市場有關。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視覺中國已經是這個細分領域裡的老大,併成為了上市公司。其內部複雜的股權關係也被媒體披露出來。

為什麼視覺中國能向使用者收取高價?市場規模有限,是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如果視覺中國不是服務於圖像領域這個細分市場,而是像京東、天貓那樣成為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大型電商,他還敢如此開價嗎?可能性不大。

如果天貓上出現一個爆款商品,需求量猛增,那麼在短時間內,他確實能賣出較高的價格。廠商受利益驅動,就會加大馬力生產,提高出貨量,最終讓價格維持在一個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水平。

因為大型電商面對的消費者眾多,就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另外,消費者之間還能形成口碑效應,對於好的商品,他們會彼此推薦,對於劣質品,他們會共同牴觸。

視覺中國掉進了怎樣的”黑洞“?

但有些市場則不同,這裡的消費者不僅分散,而且孤立,甚至彼此處於競爭關係。比如圖像素材市場,他只針對特殊的工作人群。一張圖做的特別好,某位設計師使用了,他就不太希望別的設計師也採用。設計師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削弱了他們的議價能力。也是視覺中國成為“版權惡霸”的原因之一。

截止至發稿前,視覺中國的網站依然關停。很多人在歡呼,視覺中國要涼了。視覺中國的前途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優質的圖像資源如何更好地傳播,以及版權保護能否進一步正規化,不會隨著網站的關停而得到解決,它們還將繼續困擾好幾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