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翻开《东京梦华录》,真是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宋朝的繁荣,我觉得如果有谁认为“宋朝强盛只是表象,文化繁荣是真误国”,史学家定会气的吐出一口老血。

对此我想说,宋朝时期的文化与经济繁荣,仅从“酒店”这一行当,便可见一斑。

那时的酒店,大多称为“”,即“酒肆”,为听曲作乐,寻欢饮酒之地。

《东京梦华录·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那么说了半天,酒肆到底长什么样呢?

在此就要特别感谢张择端这位宋朝大画家,他用生动详实的画面,描绘出了酒肆的样貌,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鲜活的大宋之美: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酒肆

大家如果仔细分辨的话,相信不难看出,第一张图中悬挂着一面白帆,上书应是“小酒”二字,真可谓简单明了。

这些悬挂于酒肆门前的白帆,正是宋朝时的“广告牌”,时人称之为:

酒帘

因酒帘常以青布为料,也称为“青帘”。

明·李中《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

宋·洪迈《容斋随笔》: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

通过这两段记载,大抵可相见当时的宋人风貌:

数位酒客勾肩搭背,互相恭维着面向酒肆而去,待到近前,天青色的酒帘随风而动,自酒肆中飘扬出悦耳怡人的旋律,眼尖的麻衣小二快脚上前招呼着,肆外则杨柳低垂,莺燕轻啼,待三杯酒下肚,面色微醺,倾听着歌女“按管调弦”而唱的靡靡之音,自是无比的舒心惬意。

如此说来,这与今天呼朋引伴相聚餐馆并无太大区别,然而如今酒店之名词,已变作另一种产业,若要在饮酒之间加上唱曲儿的高雅项目,那非得到私人会所才自在,可这会所却不比宋时的酒肆,当时可是不论出身尊卑,人人皆可去得。

南宋时人耐得翁的著名笔记《都城纪胜》中,便记载了一句唱曲时的说辞:

诸色路歧人在此作场。

这句话,大抵就是招呼在座的各位,甭管身份如何,来者皆是客,招呼过后,歌女便轻轻款款的开始献唱,为酒肆众人唱曲助兴。

以上说的只是酒肆的大概样貌,那全貌的酒肆究竟如何呢?

诸位且看一幅画: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西湖清趣图》

这幅被誉为国宝的传世名画中,所描绘的画中一角,正是当时位列“官营八大酒楼”之一的“先得楼”,以及“钱塘门外酒楼”,从画中可看出飘扬的酒帘,或称为“酒旗”,上书:

上等碧香(酒)

钱塘酒库

拣到诸库好酒供应细食

先得楼

这些酒帘与酒旗,便是当时的广告标语,告诉人们的内容简洁而明了,如:

拣到诸库好酒供应细食。

这句话放在今天来看,仍旧不难理解,正是“刚从各大酒库中进来了好酒,同时供应美食点心

”。

如此便能看出南宋时发达的酿酒与卖酒产业之盛,为何这一点要单独拿出来说呢?

我举个例子,咱们就很好理解了。

一般而言,酒是属于以粮食为基础酿造而成的饮品,与人人要吃的粮食相比,酒并非我们生活所需的必须品,如果社会整体的生产力与购买力低下,百姓手中拮据,即使有酒可买,但首要选择也会是先拿钱买粮食,以此充饥果腹,而酒的需求要排在“食”之后。

同时如果发生战乱,天下百姓整天逃生,时常闹饥荒,自然便无粮食可酿酒,连带着属于商品范畴内的酒业,也会陷入低谷,甚至停滞不前。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西湖清趣图》中遍布杭州的酒肆

因此通过宋朝时遍布市井街头的酒楼或酒肆,我们便可推断出一个结论:

即使是南宋,百姓的生活也算丰衣足食,从而在能吃饱的前提下,有着富余的粮食去酿酒,并以此催生出了繁荣的酿酒业,最终使得酒肆遍及大街小巷,人人以饮酒为乐。

除此之外,自然也是高生产力与高购买力的体现,不然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因战乱等负面因素而陷入停滞,自然就无人有钱消费,更何谈有多余的生产力去酿造美酒呢?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因此我个人认为,虽然酒楼在现代并不罕见,在宋朝时也比比皆是,但这却是一种能够体现出时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小细节。

另外还有一则趣闻,在宋时,官府对于“酒”的管制,可谓非常明晰,一般而言有两种模式,分别为:

有酿酒权——无酿酒权。

咱们先说有酿酒权者,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发放许可执照,允许私人自行酿酒,这种酒店便被称为“正店”,是属于官方允许自酿酒,同时也可将自酿酒对外销售给其他私人酒店,自然这种酒店都是做的大营生,寻常都是城中有官方背景的豪华大酒店,如《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孙羊店”,便是一家远近闻名的“正店”,生意可以说是相当红火: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清明上河图》中的“孙羊店”(图中红框所示)

从这幅图中,可看出孙羊店的门口站满了前来买酒的顾客,而摆放于店中以及门口处的各类酒品,更可一睹当时孙羊店的生意之大,真可谓汴梁城中数一数二的大户了。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图中红框所示:孙羊店所售酒品

再让我们将视线往右移,便可见到位于九桥楼上的“孙羊店正门”之豪华气派,当得汴梁城顶级酒楼之列。

《东京梦华录》: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yì)天日。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图中红框所示招牌,从左到右分别为:孙羊店,正店,孙羊店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孙羊店现代复原剧场

这正是宋时经济繁荣的有力象征,来往酒客络绎不绝,扎堆聚集于酒店门口或酒店之中,争相品酒买酒的同时,店小二忙里忙外,脚不停歇,而这还只是汴梁城“七十二座大酒楼”中的一座,就已经如图中所示有这般红火,由此便足以想见整个北宋时期的酒业之盛,当属历代之最。

《东京梦华录》: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

以上便是“有酿酒许可”的正店,那么如果不具备酿酒资质的店,又当如何呢?

答案正是“脚店”。

《东京梦华录》: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很多朋友看到这,可能会乐,说这脚店不应该是修脚的地方吗?怎地成了酒店?

非也非也,其实那时的小酒坊,或者说不具备私人酿酒权的小酒肆,正是被称为“

脚店”,当然这种小酒肆并不单纯只是喝酒,便如今天独具风味的小餐馆,而被宋时百姓津津乐道。

《东京梦华录》: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熬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如《清明上河图》中最清晰的一处细节,描绘的正是“十千脚店”。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清明上河图》:十千脚店

大家请注意看“酒肆灯箱”上方的一块小招牌,正是写着“箱酒”二字,而旁边另有一面酒帘,所写也是“美禄”。

这美禄即是“美酒”,自古而有此意。

《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由此可见,这家“十千脚店”的招牌,最简洁不过,直白的告诉顾客有美酒佳酿,再辅以可口小菜,三五个兄弟,七八个酒友,举杯换盏间,聊起往来趣事,一顿热闹而又不失丰盛的酒餐,便一应俱全。

然而十千脚店虽是不具备酿酒权的脚店,气象却绝对不小,无论规模与生意,均是脚店中的“佼佼者”,通过下图,便可一览“十千脚店”之风貌。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总结来说,宋朝经济的繁荣程度,依社会整体的发展力水平而定,另由这些鲜活的生活细节而尽数体现。

而通过窥探宋朝时鼎盛的酒肆行业,更可看出古人丝毫不亚于今人的欢愉生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繁荣,必定建立在人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遥想当年络绎不绝的喧哗场景,彼时的大宋,起码在后世所说的北宋初期,堪称钟鸣鼎食的太平盛世。

我想,赞一句北宋是古代百姓幸福感最高,生活也最满足的时代。

应属实至名归,毫不诳也。

——————

宋朝时的“酒店业”,到底有多发达?买酒都得排队,又是真是假?

——————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明·李中《江边吟》: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啼莺。

宋·洪迈《容斋随笔》: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

《都城纪胜》:诸色路歧人在此作场。

《东京梦华录》: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yì)天日。

《东京梦华录》: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

《东京梦华录》: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东京梦华录》:北食则矾楼前李四家,段家熬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