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国的粮食必须走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你怎么看?

桂农通


今后我国的粮食必须走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你怎么看?

朋友们大家好!关于题主的问题,有2/3比较认同,1/3略有不同的理解。认为未来粮食生产走规模化和产业化是十分可行的,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更是符合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但说粮食生产企业化,感觉有些不太符合国情,因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大部分农业生产主体应该是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和涉农企业等5部分共同组成,涉农企业只是其中很小的组成部分,不会成为种植粮食的主要经营主体,又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从未来粮食发展这个趋势看,规模化种植确实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从家庭消费需要上看,目前只靠承包地一家一户的几亩、十几亩、几十亩地,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比较有限,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收益。二是从生产效益来看,规模种植粮食生产资料购进、粮食销售、种植管理等方面规模效应,据测算,规模经营节本增效的收益要高于小散户5~10%左右,举个例子说,小散户种一垧地玉米纯收入5000元,规模经营的利润有可能会达到5250~5500元。三是从粮食质量上看,规模经营由于统一用种,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应用技术,生产出的粮食质量标准高,也能卖上好价钱。



二、粮食生产产业化也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式之一,大家知道近年来,粮食销售的市场化比重越来越大,大豆和玉米相继退出了国家保护价收购,近两年水稻和小麦市场化销售份额也在增长,所以粮食销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原粮销售,还是加工销售,这就需要大家不但要研究种的问题,更要研究如何销售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地方有个合作社,种植黏玉米,就是有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效益比较可观。



三、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尤其是粮食作物,除了题主所说的规模化、产业化之外,还会具有水利化、信息化、标准化等现代农业特征。比如,农田渠系配套、喷灌设施等水利装备,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信息化就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标准化就是指每种粮食作物都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生产出质量和标准较高的粮食。



综合来看,未来的粮食生产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生产出又多又好的粮食。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


三农广讯


农业走企业化生产管理,我认为:这是农业唯一的出路!

一,为吃饱肚子,小岗村开启单干模式: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1978年11月24晚,低矮的茅屋里,安微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按下红手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带头村。

当时的小岗村,全村只有20户人家,百十号人,300多亩地。

1979年10月,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小岗村,分田到户的第一年就结束了吃救济粮和出门讨饭的日子!

小岗村的成功,证明了当时分田到户的模式可行,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于是,1982年1月后,分田单干,土地承包的政策就在全国轰轰烈烈地铺开。当时,农民们奔走相告:我有土地啦,想种啥种啥,想出工出工,满心欢喜地过着:"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给自足的安逸生活。

二,农村面临的问题,年轻人宁愿打工也不愿种地,留守的老人又无力耕种。

土地改革过去30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外企,农村年轻大量涌入城市工厂打工,土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无人耕种了!究其因:种地挣钱少,几亩地的收入还不如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于是,70后不想种,80后不愿种,90后不提种,年老的种不动的局面。



三,土地荒芜问题必须解决,土地流转,走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面对年轻人不愿种地,越来越多土地抛荒,怎么办?于是,2014年12月,国家又出台了"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政策。

这政策,提倡将农民不种的土地通过流转方式,租给或入股有实力,有技术的农业公司,合作社,农场。并低税,还发放土地补贴。目的是重新提高群众种地的积极性。

这样的"农业企业"进驻后,有规模,有规划地种植,将结束农民以往小打小闹,低效率的种田方法,根据科学进行土壞改良,合理轮作,机械化播种,管理,收割。

这一举措,既把不愿种地的农民从纠结中解脱出来,又使良田重新焕发生机,又保证我国粮食产量。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举措。应该也是中国土地未来的发展出路!

农业,是国家稳定之本。还是那句话:国中有粮心不慌!


壮乡2师姐


先感谢毛主席伟大方针

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当时毛主席就已经说过农村的出路必然是机械化和集体化,

时至今日我们反过来看,依然是最好的方式那么为什么呢?

1、规模化

规模化现在农村劳动力减少,我们看看农村还有多少常住人口?还有多少能够又能力种植农业的呢?那么闲置的土地也只能是规模化生产

2、企业化

这个在上世纪已经开始,集体就是企业,不是吗?

3、现代化

现代化农村管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进程,主要体现方式:效率、智能

所以说未来农业的出路这都是必然结果








陕西晓卫


大声疾呼一一错了!正是因为(专家)的这种误导:国家粮食总产量正在减少!如此下去:将会大量减少:真的是误国误民:已经撞到墙面为什么还还知回头!山区大量栽树:果树不说:网上经常暴料河南去田:割麦植树:药广告出现某药王圈地万亩种药并继续扩大:网上也经常暴料:有的大戶包地不赚钱:有的拿了三年补贴走人:我们这里:我亲眼所见:一户:种南瓜:三年后:再无钱:不给租费:村里割了他们的麦发的租金!二户:种两年西红柿(政府花巨资为之建大棚:修路)结果18年秋走人:至今还欠工钱找不着人要:三户:种决明子继续:四户:刚刚/先油菜随后抄去改种药:五户:种白芨……就算他们种粮食:他们也不比小户尿得高!这样下去:国家粮食总产量怎么能提上去:可是这些可恶的专家们还是不停地估吹什么流转集约化:想集约化:为什么不能重回集体:据现在工农业发展:那绝不是什么(吃大锅饭)的回头路:注:集中耕种:各收各粮也是可以的:(同样是连产到户)粮食总产量只会稳中升:而不会继续疾急剧下降!(忠言逆耳利于行!老百姓的建议也应考虑一下:不要一味相信专家!)


手机用户谈天


方向是对的,但还要其他条件来支持,不然也不会成功。我想以平白浅显的道理和客观存在的事实来说明一下。在当前的状况下,单纯的种粮食肯定是不挣钱的,不管你是单干,集体还是私人流转。

在集体化的时侯,方针是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当时副业搞的好的村,就比较富裕。:相反就比较穷。

在包产到户的时候,提出的口号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所以农民就农闲打工,农忙种地。当时打工种 地的收益是差不多的,比方说打工一天工资50元,种地一天也能收入50元。现在为什么农民就外出打工不种地了呢?因为现在外出打工一天能挣150元,而种地一天只能收入50元。在有工可打的情况下,放弃种地而去打工而增加收入,那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企业或私人流转土地,他要付土地租金,还有用人工资,这个工资是不能低于社会工资的。不管你是什么产业化集约化,产品升级转型等等,这都是一笔巨大开支,你还得到了国家的大量补贴。就这样,这些流转到土地的企业或个人公司,还是大量的倒闭跑路,连租金都不给农民,这个是有事实摆在那儿的。

所以,光有企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依然不能解决农业问题,农业必须有工副业的支持,如果单独经营粮食,单独核算,是谁都要亏损。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多了也说不清楚,现成的南街村的模式可以作为参考,取长补短,探索前进,现在做起,只争朝夕!


华月一牛


过去的集体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生产组织,它亏到一定程度就得破产。而而过去的大集体,穷的再厉害也不会破产解散。通过许多年的实践那种乌托邦式的集体,是贫穷的主要根源。八一年分开社,实行联产承包制,一年就解决了吃饭和烧柴。二十五年没解决的问题,一年就解决了。如果老百姓发挥了积极性。力量会很大很大的。不管什么主意,只要能让老百姓富裕,就是好主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证明。如果继续走大集体的路,还会继续受穷。一个新的农业模式。还未准确的看到。中国农业向何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解决好绝非一朝半日的工夫。


永安155781565


我来回答:为什么集体公社化可以,企业式集约化不行?任何企业集约化都有失败亏损关闭的一天!

最根本的在于公社化,土地集体所有,进行集约化式的集体经营没有土地成本,大家一起干,基本没有个人或企业亏损的担忧。最多是多收少收歉收的结果,责任大家担了。

而企业式的集行化经营多了一个土地流转费用,这是套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企业的一个沉重的枷锁!农业产业化基本有一个周期,起起伏伏:公社化亏一两年,无非分红少一点,周期一过,可能又红火起来;而企业集约化经营,您一年没交土地流转费,就必死无疑!农民上房揭瓦,入房扒坑都要搞死您!

这是老金亲眼所见这几年几个朋友承包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不归路,几乎不过三年,亿万富豪,全部死定!所以老金断言,要搞农村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式经营,必然是农村产业的大溃败!等着收拾一个个烂摊吧!


金鹏144964690


粮食生产的企业化和规模化在很多粮食大省已经开始实施,像黑龙江、新疆等地域辽阔的地区,很多土地都是大块土地,适合粮食生产的企业化和规模化,同时统一耕种和管理也方便降低成本,很多承包商也乐于投资大亩数的土地种植,促进农业耕种收割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这点儿从粮食大省的经济状况来看是很有前途的。

麻烦您在阅读前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关注”,海棠每天为您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让我们一起讨论三农问题,助力三农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地势地貌,平原面积虽然广阔,但是适合农业大范围整体耕种的面积所占比例有限,特别是一些地区还是丘陵和山区地貌,农田更是不适合大范围的机械化耕作,有一点儿值得赞赏,一些小型企业看到商机,正在大力开发研发小型农耕机械,一些微耕机、微播机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最大限度提升了农业现代化。

这两年农民普遍种植的小麦和玉米失去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导致小麦和玉米的收购价格低迷,再有农资用品的涨价,导致很多地区农民种一两亩地出现赔钱的现象,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个别地区小范围出现村民自主承包土地现象,多数是村民与承包者协商,一年多少钱或者半年多少钱。

规模化和机械化的确可以大大的降低种植成本,但是也要看到很多地区的土地不容易集中起来,有些地区的土地农民即便不耕种,也不愿意承包出去,坟地问题或许诸多问题中的一个。再有小范围土地即便集中但够不上一定亩数,国家也不给予种地补贴,单纯依靠土地承包者负担费用,也不容易形成规模。作物品质的单一性导致经济效益低也是一个问题。


海棠小醉


谈谈我的看法:一,中国的粮食尽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问题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百业正兴,国强民未富”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国情,所以中国农村土地和粮食生产,人民生活要“三化”加上“和平繁荣,全面小康”首先要改革进步,科学发展。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不会出现人剥削人的社会,只是新的“三大差别”是存在的,但这种社会现象是法制化,公正化,公开化的。三,引进外国的(而不是崇阳媚外)农业管理模式和科学增产结合我国解放以来经历的,发明的,总结的,科技先进生产模式制定一系列富国富民的办法,不远的将来我国成为“国强民富,繁荣昌盛”的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团圆83


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在农村要实现机械化化作业,首先就必须打破现有的一家一户土地独立承包制度,走集约化,公司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有的土地高低不平,水涝旱荒等靠天吃饭现状,为土地实行机械化作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行机械化作业也只有实行公司化管理后才有经济实力,而目前的普通农户农耕收入甚微,要实行耕作机械化根本就是纸上谈兵,望尘莫及的事。所以,国家已意识到现有承包制度已远落后时代要求和弊端,并开始着手在一些地区进行农业公司化管理试点,以期时机成熟以点带面再逐步推广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种新型的农业承包制度和耕作方式已落地开花结果,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农民还是以前的农民,但随着制度和身份的转换,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