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易红青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上去,这就是数学的转化思想,将未知的,不熟悉的,复杂的题型通过自己的演绎归纳转化为已学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本身就是数学的一种解题策略。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所有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特点的知识体系,转化都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在数学上的体现尤其明显。比如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形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等,其实也体现数学的一些本质。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列分享,供您参考!

转化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利用掌握的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用它来学习更新的知识,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的过程。

① 面积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认识面积概念,并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的面积这些新的知识点都是可以通过割补转化为已学图形的面积去理解内化。上一张思维导图更能佐证,面积不只是记住公式,转化的思索过程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这对于后续小升初复杂求阴影面积题型都是同样的转化过程。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

三角形 →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

梯形 → 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

求圆的面积还是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教学过程中多让孩子去实际操作这个过程,更容易让它们理解几何中这个转化的思想运用,把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把新的知识转化为旧的已学知识上去。让学生更扎实地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和方法多运用就能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也就是建立自己面对问题的数学思考思维方式,其实也就是数学思想的一部分。不在于学生刷多少题,而在于思考的方式和过程的累积。

比如下面一道求阴影部分面积题目,实际也是运用割补的操作,使其变为规则的图形。大家可以尝试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

② 应用题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很神奇,而现在很多老师直接跳过过程,让学生记一些公式,没有思考转化过程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去真正理解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本质。比如低年级的和差倍问题,有两个未知的量,一开始接触往往无从下手,怎么转化为已学知识呢?拿和差问题举例如下:

和差问题

两个数的和是50,差是10,求这两个数。

已学的:两个同样大小的数和是50,每个数就是和的一半即25,这个孩子学过除法的含义都能听懂,平均分配。

转化:当我们把大数剪掉两者的差,两个数都变成了小数,其实就转化为了已学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都变成大数。过程中注意和也要相应的改变。

还有几倍多几的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已学知识,把多余的去掉,把少的补上就转化成了整倍数的和倍问题了。这不正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运用吗?数学上讲叫“举一反三”。首先旧知识要掌握了,有比如画线段图这样的解题策略,才会去观察转化。

结语

其实数学中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老师的作用是授之以渔,真正内化吸收运用还是需要每个孩子自己去经历思考的过程。数学思想体系越完善,积累的应用案例越多,越接近对于本质的思考,而思考内化的过程是不可以偷懒的!最好多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以上!


一学堂王老师


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就学校范围而言,通俗地说,学习迁移就是将自己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可以用迁移解释。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把这一点作重点强调。那么老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何方面:1,精选教辅,试题等。老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是指使得教学内容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知识迁移规律。4,帮助学生提高迁移意识。比如,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帮助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关系。


黄冈老师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由于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学习迁移; 而新知识技能的获得也不断地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扩充和丰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属于广义的学习迁移。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是狭义的迁移,特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合理利用迁移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发现前后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似之出,进而温故知新。二是把已学的知识高度概括化和结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