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取向”

<head>/<head><body>

我們瞭解孩子的錯誤目的,成年人也有錯誤目的,我們稱之為“生活態度取向”。正如孩子們並不知能明確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目的一樣,大人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這種隱藏的取向會導致大人行為不當,並對孩子造成影響。

摘自《正面管教》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我們肩上的擔子不輕,在我們傳統的教育裡,父母之間需的有一樣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方生氣了,一方就會哄著,那麼,我們是否有在這拉鋸戰中勝利呢?成功的把孩子的不良行為糾正呢?當孩子不做作業的時候,媽媽好好說不願意聽,當爸爸氣吼吼的批評,孩子反倒願意去完成作業了,難道,這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了?還是隻是解決了燃眉之急?是否想過為什麼孩子成年後(十幾歲後不再願意和你們傾吐心事呢)?

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取向”

我把這個問題列入我們的“學習小組”討論中,“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是否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在對成年人生活態度取向做更詳細的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個家庭,看看大人的生活態度取向在實際生活中是怎樣表現的,以及對於孩子們的影響。

現在是小宇(7歲)家的作業時間,給孩子們建立“日常慣例表”對小宇媽媽來說太麻煩了,她寧願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直坐在旁邊督促他,即使因為與孩子的爭執而給自己造成壓力,她在生活中更喜歡避免壓力和情感上的痛苦,並且認為避免發生更多的爭吵,她覺得安靜的坐著陪孩子做作業就是最好的辦法。

然而,小宇爸爸則不一樣,他的生活態度取向是控制,他相信,孩子們的一日安排很重要,而且也願意為此承擔自己的責任,當他照料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按部就班,確保孩子在放學後先把作業完成 ,9點30分必須躺在床上入睡,他相信,把握住自己,把握住局面或其他人,才能避免羞辱和批評。

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取向”

小宇父母在一些情形中的不同做法,會給他們造成潛意識的挑戰,他們不同方式給孩子們造成了困擾,並且經常鼓勵孩子們做出不良行為和試探行為,以“安逸”為生活態度取向的父母總想逃避免除痛苦和壓力。在這種逃避過程中,這些父母無法讓孩子瞭解到還有限制和條理,他們的孩子認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並且不需要遵守任何社會責任感的規則。

“控制”生活態度取向的父母則相信,他們可以通過保持控制--有時候是對局面控制,有時候是對自己控制,有時候是對別人控制,來避免批評和羞辱,他們可能會過於嚴厲,也不會花時間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有些孩子會覺得自己被限制了自由,並且決定反抗,另外一些孩子可能退讓,並且決定要以討好得到別人的愛。

另一個家庭也在上演著同樣的問題,但是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敏敏的媽媽每天工作要到晚上9點才能到家,所以敏敏的就寢時間是媽媽的一個大問題,敏敏媽媽相信孩子能按時進入房間睡覺,但是每次她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敏敏的房間去看她,每次媽媽都會像敏敏說教應該做“正確”的事情來讓孩子相信這一點兒,但孩子卻經常不把她(智慧)說教當一回事兒而沮喪,敏敏媽媽的生活態度是

“力爭優秀”,無意義是她像在生活中避免的事情,並且她相信,“正確”的做事是使生活更有意義的一種方式。

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取向”

而敏敏爸爸非常不同,他只想讓孩子快樂,並且在就寢時輕鬆,他的生活態度取向是“取悅”,並且為了讓事情輕鬆愉快,他會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遊戲,給孩子喝水,給孩子沒完沒了的“最後一個故事的請求”,他覺得自己可以通過讓就寢時間充滿樂趣以及他認為能取悅孩子的事情,來贏得孩子並避免孩子難過。

敏敏父母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並且也會招致孩子不斷地試探行為,以“力爭優秀”生活態度取向的父母來說,他們為了避免無意義而凡事要求“正確”,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他們怎樣才能符合父母的高期待呢?這些孩子可能會變得消沉並且很容易遇到問題就放棄,或者會頂著巨大的代價也要出類拔萃。

父母之間的教育方式不一樣會影響孩子?---“生活態度取向”

“取悅型”的父母希望避免遭到拒絕,但是,這可能會讓孩子佔據優勢,以為“只有”當別人照顧我、滿足我一切要求的時候,我才會有歸屬感。

分享完之後,我們很多家長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 一些傾向,家庭中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理念和自己的邏輯,要搞清楚所有成員的行為及影響是一個多麼大的挑戰,知識和清醒的認識會有幫助,所以我們也需要父母之間相互溝通協調,當然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也能幫我們省下不少麻煩。

你的生活態度取向是哪種?“安逸、取悅、控制、力爭優秀” (單選)
0人
0%
安逸
0人
0%
取悅
0人
0%
控制
0人
0%
力爭優秀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