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最近几年,要说最出风头的国产运动品牌,李宁恐怕是当仁不让。先是登上了纽约时装周将"中国李宁"的口号喊了出来!其次,"悟道"销售火爆,其"乐高"配色一度被炒到了4000+,虽然很多人对鞋贩子炒鞋的行为都恨之入骨。但从侧面来看,鞋贩子肯炒国产鞋,这也能说明这款鞋的销售市场有多么大。李宁借着这次纽约时装周的东风,又相继发售了"蝴蝶"等在欧美大火的老爹鞋。

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第一次离欧美潮流如此近,国内潮人们兴奋不已,李宁在鞋迷们心中的地位同样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不过李宁并不是一帆风顺,2010年~2016年也曾经历过巨额亏损,那么李宁是如何涅槃重生的呢?

巨额亏损

行业规模增速下降:经过了2008年的奥运热,运动鞋服行业规模增长速度自2011开始下滑,2013年行业规模减小。安踏市场占有率超过李宁,国外运动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国内:2011年,李宁的市占率被安踏超过并自此位居其后,同时国外运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自2011年以后开始遥遥领先于国内品牌。 李宁库存积压,渠道收缩:2011年~2014年,李宁店铺经销渠道库存积压,导致过季商品占比变高,经销商只能加大折扣力度,导致业绩下滑,经销商盈利能力下降,经销渠道个数由8255个降低到了5626个。

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同时频繁的打折将李宁拉入了低端品牌的境地,影响了品牌形象。李宁及国内其他运动品牌库存大面积积压的原因:粗放的经销渠道的弊端凸显:2010年以前,国内体育用品公司大多仿照耐克和阿迪达斯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将生产和销售外包,自身专注于设计研发和市场推广,以扩张分销渠道为增长方式。李宁长期以来采取"直营门店+加盟门店"的模式,并加速扩张经销渠道,2010年经销渠道就从2004年的2526个提升到了7333个,而直营渠道个数却只从351个提升到了582个。

改还是不改?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李宁失败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大环境上,从03年开始,运动休闲服装行业大举扩张,在2010年达到产能高峰,之后自然是普遍性的库存堆积。自身战略上,2010年李宁做了大的战略转型,宣传李宁90后,并进军国际,但对于"90后李宁",90后未必买账,反而失去了许多中青年用户。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也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耐克在2011年降价,对市场定位在一二线城市的李宁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无论如何,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而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成功。说起李宁失败的理由时,可以列出许多。但是总归一条,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难免遇上瓶颈。李宁在2010年顶峰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也试图寻求突破,改变品牌标识,赞助国际赛事。而在这个突破的过程中,你必须避开旧有的成功的模式和逻辑,去探寻新的路。但在这惊险的一跃之后,却是成功者寥寥。

背水一战:为了"李宁",李宁豁出去了

从2015年公布的财报看, 2014年的成绩依然十分惨淡。为了阻止颓势,光荣退居幕后的创始人再一次被推出台前。2015年3月18日,李宁公司宣布执行主席李宁将兼任代理行政总裁,李宁体育将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变,品牌slogan也从"让改变发生",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李宁开始重新掌管公司,进行一系列新的尝试与探索。为了显示回归的决心,从2014年开始,李宁慢慢开始走向最前线。其中,最显著的细节是,2015年1月21日,李宁开通了新浪微博,与消费者沟通互动,走出了带着诚意与温度的一步。目前这个账号已经拥有295万多粉丝,这对一个企业家而言,已经算是庞大的粉丝量了。

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开通微博后,卖力地提高曝光度:刷微博、卖萌、写鸡汤,这个五十多岁的潮大叔丝毫不输年轻人。复出的李宁不再是高冷的体操王子也不再是严肃的企业家,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喜欢撒娇卖萌表情包。为了获得年轻人对品牌的认同,在重新回到第一线之后,李宁不断融入年轻人以及与年轻人互动的各种活动中。

"赛事体验"布局中的海量生意潜力

2017年,李宁路跑联赛跑过了广州、昆明、重庆、上海、宁波等14座城市,历时9个月,在中国运动基数最为庞大的跑步人群中,李宁借通过自有赛事的打造,得到广大跑步群体的认可。8月,李宁成功续约CBA联赛,并将中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收入囊中,紧握中国职业篮球市场的重头,加上对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和CUBA联赛的持续投入,李宁品牌和产品牢牢占领中国篮球各级联赛赛场。在为中国篮球"输血"的同时,亦将最专业的运动体验、赛事体验和产品体验带给核心的篮球群体。

从巨亏31亿到净利年翻44倍 李宁再现商业王朝

作为有着世界冠军DNA延续的品牌,李宁的基因不可复制,李宁品牌在当下受到的关注,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李宁日积月累对原创的坚守与执着,在面对大众对健康、娱乐及运动竞技与日俱增的需求下,李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效率的提升,"加固"消费者选择李宁的购买环节,并通过赛事体验,进一步扩大对潜在消费人群的影响,在消费升级并逐渐以品牌力取胜的时代中,李宁将面对的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