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乘着改革春风,走过40年的岁月时光,凭着毗邻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扶持,经济迅速崛起,全省GDP总量多年领跑全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广东内部,区位的发展并不平衡,珠三角一马当先,粤东西北苦苦挣扎,珠三角各市与其他各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而回看40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局面并非如此。40年来,各城市潮起潮落,有的在崛起,有的在衰落。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78-1987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作为中国的南大门,省会城市广州位列全省GDP首位,此后39年,广州一直霸占冠军的宝座,直至2017年,才被深圳所超越。

1978年, 江门排名第2位。在改革开放初期,江门是广东的老牌工业重镇,拥有一批大中型国营企业,有着厚实的工业积累和沉淀。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79年,深圳尚未立市,还是“宝安县”时代。在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而珠海则还是“珠海县”。

那时候的东莞、中山、惠州还是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

那时,北京、上海、东北是全国的核心,广东、珠三角都还没有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后来的历史证明,一部改革开放史,正是一部珠三角崛起的历史。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80年,中国决定成立经济特区,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市被中央选中,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4个特区,此后,以深圳为首的经济特区,为中国经济腾飞“杀出一条血路”。

广州GDP超越沈阳,首次进入全国前五。全国经济地图开始向南迁移。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81年,新中国第一家超级商场在广州诞生,见证商贸流通对广州经济的重要作用。

这一年,中山排名首次进入前十。但是隔年便跌出榜单。

​1982年,东莞排名首次挤进前十,中山落榜。汕头、珠海显然是“假”经济特区。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83年,深圳已经无法阻挡,再度增长58.83%,排名由第13位提升到第9位,而且排名再也没有停止过超越的脚步。

1984年,深圳继续发力,跃居第6位。韶关、肇庆、汕头已然被抛之脑后。

在蛰伏5年之后,佛山终于将江门从榜眼的宝座拉下。

这一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深圳超越湛江、茂名,跃升至第4位。你可能突然发现,湛江、茂名竟然在1979-1984年,长达6年的时间里,稳稳占据第4、第5名。深圳用了6年时间才超越“粤西双子”。

随着重工业的衰落,似乎已经难以再抵挡住市场经济的脚步。

1986年,东莞紧跟深圳的步伐,超越汕头、韶关,位列第7位。

1987年,广东“四小虎”正式被报道,将东莞、中山、顺德、南海称为广东“四小虎”。此后,广东“四小虎”风光一时。

1988-1997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1988年,东莞、中山两个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东莞背靠深圳,连接港澳,“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挺进全省第7。

1989年,广东经济发展进入巅峰,经济总量超过当时第一大省江苏,成为大陆GDP最高的省份,并保持至今。

1988年-1992年,以“三来一补”、香港直接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为特征的珠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模式,持续冲击原有经济强市。1989年,深圳超越佛山,挤进第2。

1993年、1994年,东莞分别超越茂名和湛江,挤进第5。1997年,超越江门。

惠州从1988年第13位,跃升至1997年第7位。至此,广东经济前两大阵营基本定型,广深双核理所当然的镇省之宝;佛山、东莞是第二集团。

所有的这一切,都得益于1992年邓公南巡,在中国南海边画的那一个圈。邓公南巡之后,改革开放掀起第二波浪潮,广东省迎来最为辉煌的黄金十年、二十年。而这十年中,凡是沾不到改革开放边、远离外资投资半径的城市,无一不是在倒退,湛江、茂名从1988年5、6位跌至1997年的8、9位;韶关、肇庆从9、10位跌至13、14位。

1998-2007

这十年,最令人唏嘘的是中山和江门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城市命运。

1998 年,前十榜单未见中山身影。江门仍位列第5。

2002年,中山挤下汕头、湛江,位列第7。

从1997年开始,侨乡之子江门跌落神坛,开启一段不断被超车的历史周期,1997年被东莞超越,2004年被中山超越,2005年被惠州超越,2012年被茂名超越,2013年被湛江超越。

1998-2007年是江门失落的十年,那便是中山崛起的十年。从1987年起,中山背负广东四小虎的名气,却始终徘徊在10名开外,而在这十年中,中山一举超越湛江、茂名、汕头、惠州、江门,截至2007年,达到全省第5的高峰。

2008-2017

这十年,广东省经济总量前十榜单已经基本固化,十年间,榜单仅仅发生几次小幅更迭。

对于江门,2012年、2013年分别被茂名、湛江超越。前面已经提过,从2008年第7位跌至2017年的第9位。

2013年,惠州超越中山,升至第5位的历史最高排位,并保持至今。广东省经济发展第三集团基本定型,惠州和中山。

​2017年,深圳GDP历史上首次超越广州市,而且目前看不到广州有反击的余力。一时间有关广州衰落,要踢出一线城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广东开放40年,各城GDP大pk,   深圳走向巅峰

而这十年,珠海这一独具特色的特区城市,终于稳定在前十的位置。

40年来,变化最大的是无疑是深圳,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如今摇身一变全国的一线城市。广州已被深圳超越,但广州始终是作为广东的“老大哥”。

佛山一直享受稳稳的幸福,广东第三大城,超越广州、深圳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东莞如今也已跻身于全国“新一线城市”。

中山、惠州背靠改革开放政策红利,不断向上。

其他凡是赶不上改革开放脚步的城市,都有可能会甩在身后。想要有所突破,唯有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重新找准定位,寻求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