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民粮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北斗LJP


国家有个粮食保护价,这个价格就是为了应对海外市场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冲击,农民的粮食要想按照这个收购价被收购,前提是粮食要符合收购的基本指标。

近年年来很多农民反应不挣钱,我认为还有很多背后的因素:

第一 很多农民尝到了外出打工的甜头,相对种地,外出打工半个月挣到的钱就能抵上全年种地的收入,相对之下粮食价格成为了大家互喷的对象;

第二 还是因为外出打工带来的巨大好处,致使农民忽视了田间管理,有病不去防,有虫不去治,导致粮食品质差,往往达不到保护价的收购标准,去小麦得了赤霉病,水稻得了稻曲病粮食中一旦含有这些毒素,就对人畜有害,自然就卖不出去;

第三 粮食的相对价格还和我们生产成本太高有关,不能机械化,不能科学的管理,这些都是导致成本高的原因,成本太高,就显得粮食价格太低了。

据资料显示,很多从美洲进入中国港口的粮食价格比我国生产粮食的成本都低,这些足以说明,不是老百姓要想种地挣钱,要考虑的不是提升价格,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另外我们要提升的一定也是能种好地,且愿意种地的人的积极性!





农田上的懒汉


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实行价格补贴,例如规定玉米每斤补贴5毛,水稻、小麦每斤补贴8毛等等。农民在卖粮食的时候,除了随行就市拿到售粮款,再领到一份粮食价格补贴。这对农民来说就等于变相的把粮食价格涨上去了。同时又不会将粮食涨价的压力转移到粮食加工企业身上。以前有的省份实行小麦良种补贴,就是用类似的办法操作的。农民在买小麦良种的时候,还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付款的时候有一部分款项就直接由种子公司代付了。同时国家的小麦良种补贴款就拨给了这些种子公司。



那为什么粮食收购没有这样操作呢?因为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由谁来发放这部分补贴及如何记录农民卖了多少粮食。国家可以把粮食补贴发到粮库、大的粮食加工企业。但如果农民家粮食卖给小贩子去哪里拿补贴呢?怎么证明你卖了多少呢?如果是粮食留在自己家里消费了,又如何得到补贴?

所以现在基本采用的是按播种面积进行补贴。承包地都是在册的,种的什么作物也比较好统计。


种田博士后


这几年我国粮食价格基本上变化不大。根据国国务院发布消息显示,2019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梗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最低收购价和2018年基本上不变。而玉米收购价格也在0.70~0.90元/斤不等,而小麦收购价格在1.1元/斤左右。这两年随着农资的不断上涨,而粮食价格却不见涨的形势下,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也大大的受到了影响。



粮食作为我国一切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活的根本。因此国家战略角度来看,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很大的上涨。因此,想要提高粮食价格,只能在粮食品质提高以及国家补贴力度上对于农民加大扶持力度。这几年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经济扶持的力度。农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除了在种植粮食上,在其他收入方面也逐渐提高。



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就要加大种植补贴力度,同时通过宏观调控扩大粮食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只有这样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增加了,种植积极性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加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高粮食种植产量和效率。让农民在单位种植面积上获得更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现在我国粮食价格普遍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很多农民工依靠外出打工,每年收入都能大于种植粮食带来的收入。因此很多农民正在逐渐转型,由种植业转向其他产业,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种植粮食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种植粮食价格较低,但是粮食作为我国物质的基础,不可或缺。所以只能在更加产业化、机械化的道路上才才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


乡村波比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两年我始终在乡村扶贫,知道老农非常关注粮价,经常收集他们的想法,现在我把他们的想法说说,仅供参考。

1,现在粮价状况。我国粮价这几年,始终处于徘徊低迷阶段,比如小麦,前几年,国家保护价1.18元/斤,后来1.16元/斤,今年又降了几分钱。结果种地成本涨了,粮价上不去,种地效益低,老农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2,粮价低的原因。

1)国际市场冲击。国际小麦到岸价格0.8元/斤左右,比国内粮价低30%左右;

2)种地成本增长,种地的种子、农药、化肥都涨了,还不算工钱;

3)种地转化率低,我们都是小家小户的小面积种植,行不成大兵团种地,抗风险性能低,机械化率低,打药、收割不科学,生产过程跑冒滴漏。

3,提高粮价的方法。

1)顶住国际市场的冲击。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需进口那么多的粮食,给国内粮食腾出市场;

2)严格控制种地成本,尤其是种子、农药、化肥,政府不需严格管理,在流通环节减少损耗,为农民降低成本;

3)土地流转,进行大规模种植,提高抗风险、抗灾的能力,必须科学种植,这样,我们的粮食在国际上才有竞争能力,才能提高粮价,才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畅敏


近几年,能明显的发现,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上涨,农资价格在上涨,总而言之物价在上涨,唯独不见上涨的就是粮食价格。收入不增加,成本增加,消费也越来越高,导致农民种地所得的剩余越来越少。种地已经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粮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差。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提高粮价行吗?提高粮食价格听起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粮食是人民生存之本,是一切事物得以进行的基础,所以无论从长远的眼光还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粮食价格也只能是基础的价格。一旦粮价过高,那么就到导致社会秩序出现紊乱。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保障农民的收入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既然不能提高粮价,那么

只能从补贴上想办法。而目前来看,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提高补贴额度,确切落实补贴到种地人的手中,而不是补贴下来了,农民却没见到补贴。

同时在确保补贴落实的同时,还要保证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的出去。粮食无人收购,也是现在农民面临的一个重大麻烦。毕竟如果粮食卖不出去,比低价卖粮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如何提高粮食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物价上涨,工资也随之一涨再涨,但大家都清楚的看到,粮食价格确徘徊在原来的地方,说实话这对农民是很不公平的,使农民始终处于弱势群体。当然,国家也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短时间内对粮食价格于事无补。直接提高粮食价格,可能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办?这个事情个人觉得,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取消原来的各种补贴(如粮食补贴,对农民是有那么一点帮助,但在运作时产生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的一些问题),把粮食价格提高,比如小麦2元每斤,再由国家的网点以小麦每斤1.2元的价格出售。这样又真正的补贴了种粮的农民,非农的群体也没有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你们认为呢朋友们?


曹智哥


粮价抬高农民种粮才有机机兴外出打人员才会少,如不抬高粮价荒费土地越来越多


手机用户11966726848


没有保险老无所养,今年不种了


耿玉良3


二十年前,一百斤稻谷就卖一百五十多,二十年后今天一百斤只卖一百二三元,没人再种田了。


智多星142790978


粮价不能提高,加大补贴力度,补贴力度达到工人涨工资的水平,而且土地不能搞大型化,土地大型化,只能补贴到个别人,让个别人富了,不使合中国国情,要让补贴大众化,每亩几千元补贴,让农民愿种地,让农民每月光靠种地也交的起养老保险,让农民也有条件出去旅游,缩小城市农村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