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修“菜鳥”到“南粵工匠”

从机修“菜鸟”到“南粤工匠”

楊向東查看機車的情況。

楊向東的微信名是“火車頭”,因為性格爭強好勝,他從中學時便得了這個外號。當時他並未想到,未來自己會真的與火車頭結緣,成為一名機車(俗稱“火車頭”)修理工,並且一干就是19年。

楊向東,今年47歲,是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機修段副段長。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機車修理工,19年間,他通過啃圖紙、學理論、向老師傅“偷師”等方法,從一個機修“菜鳥”,成為一位能處理各種機車“疑難雜症”的“急診醫生”。目前,他是湛江港集團唯一擁有“雙技師”證書的操作工,也是湛江港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勞模工作室的創始人,還是廣東首批20位“南粵工匠”之一。

半路出家

近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湛江港區內的機修車間,一輛機車停靠中央,身穿寶藍色工作服的楊向東和工友們蹲在機車旁埋頭作業。柴油味瀰漫在車間內,記者不禁掩面打起噴嚏。“習慣了就好。” 楊向東迎上來說。

目前,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擁有12臺在用機車,負責港口到國鐵車站之間的鐵路貨運。機修段承擔著這些機車臨時維修、中檢、大輪修等多項維修工作,是保障港口集疏運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一環。機修段每半年對全部機車進行一次定檢,每週一臺,循環進行。在運用方驗收之前,楊向東都會帶領團隊,對機車進行最後一次全面檢查。

楊向東從車尾走到車頭,用錘子敲打機車的每個螺絲,這叫“聽音辨螺絲鬆緊度”。在檢查到一個輪軸時,他突然停下來,說道:“這裡的螺絲鬆動了,需要加固。”在外人看來,楊向東儼然已是一名機車維修專家,他卻謙虛地說自己只是在疑難故障檢修方面比較順手而已。而從機修“門外漢”到順手,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1990年,18歲的楊向東從湛江市技工學校鉗工班畢業後,被分配到湛江港第三作業區門吊隊,2000年調到鐵路分公司機修段,當上了一名機車維修工。他說,當時機修段的機修工不到10人,機車僅6臺,設備簡陋、技術力量相當薄弱。所有機修人員都是半路出家,沒有人接受過專業培訓,所有的機車維修全靠自學。

為了儘快上手,楊向東一頭扎進了機車,瞭解其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白天對更換下來的機車配件進行一一拆解,瞭解每個零部件的內部構造;晚上查閱各種有關書籍,瞭解機車電器控制原理、柴油機工作原理及技術要求。他經常利用隨車外委維修的機會,虛心向師傅請教,抓住每次機車廠家技術人員前來指導的機會認真學習。

從2010年開始,楊向東帶領團隊探索機車自主大輪修工作。9年來,每年進行機車自主大輪修2-3臺次,每年節約外送修理費約100萬元,並且有效地縮短了維修工期,保障了港口生產用機。

率先垂範

19年寫了30餘本工作日記

直到現在,每每遇到機車疑難故障時,楊向東都會在單位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查閱資料或者上機維修。“他總是不休息,要我趕才肯下班。”湛江港鐵路分公司機修段段長陳向輝說。“幾天前,一臺機車的新型發電機故障,我們從來沒有維修過這種機型,最終是楊向東潛心研究,‘診斷’出整流硅堆的問題,帶領團隊用2天將它修好。”

記者注意到,楊向東的口袋裡裝著一本筆記本,詳細記錄了自己機車維修的學習心得。從入行至今,他已經記錄了30多本工作日記。

楊向東回憶道,剛到機修班時,一位老師傅為了更換機車上的一個小密封圈,將整個水泵拆卸下來,一卸一裝就耗時3天。能不能不拆水泵直接更換呢?老師傅搖頭說,專家都沒有辦法。楊向東卻埋頭琢磨起來,最終他做了一個鉤子,一下子就將密封圈卸了下來。那又如何將密封圈重裝上去呢?楊向東刻苦專研,“發明”了一個輸送套,半天就將密封圈裝了回去,節省了拆除水泵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們不能成為經驗的奴隸,要高效就必須創新,止步不前就會落後。”楊向東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向東提出機車“零故障”的要求。所謂“零故障”,並不是說機車完全沒有故障,而是保證故障能在機車交班一小時內及時處理,做到“人停機不停”,保障貨運不停。為了確保機車“零故障”,保證生產用車,十多年來,楊向東堅持利用早上車站乘務員交接班、機車整備時間,每天早上8點前帶領機修人員準時到現場,對每臺運用機車使用情況進行查詢,徵求機車司機意見,通過跟車隨時掌握機車車況,主動對機車可能出現的故障作出預判,實施“事前修”措施。

“醫生給病人看病可以問診,機車卻不會說話,我們給機車診療全靠自己細心觀察,當然也少不了強大的技術理論支撐,和耐得住性子地專研疑難故障問題,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學習。現在條件好了,創新的要求也更高了。”楊向東說,經過多年的積累,他們擁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可輕易診斷出機車的毛病,把故障杜絕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機修段的機車保持利用率達53.8%、完好率達92%,而故障率小於0.6%,楊向東和機修人員為機車安全運行和生產疏運暢通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傳幫帶提

“向東工作室”引領技術革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14年,為了發揮先進示範引領作用,分公司籌備成立了以楊向東名字命名的湛江港首個勞模工作室——“向東工作室”。工作室吸引了分公司有見解、創新能力強的技術人才,通過強強聯手、優勢互補,集中技術力量,形成創新合力,並採取工作室成員靈活進出的方式,鼓勵一些有想法有辦法的人員積極參與其中,讓方案提出和實施者擔當項目第一責任人,讓其充分享受奉獻與創新帶來的樂趣與收穫。

5年來,“向東工作室”積極開展創新創效活動,在技術攻關、疑難故障診斷排除、改善性維修、工具改良、技能培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共完成技術攻關項目71項,產生經濟效益達2128.2萬元,多項技術創新獲得省市獎勵,其中《基於無線網絡的鐵路調車作業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項目獲得湛江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不斷軌應變式動態軌道衡免維護工具軟件系統》課題獲得全國交通運輸企業科技創新二等獎,QC攻關課題《降低機車燃油消耗率》、《降低機車輔助部分故障率》、《降低機車機油消耗率》等項目分別獲得國家級、交通部、省級優秀成果獎,《創意流動工具櫃》項目獲得全國TnPM大會金點子獎。

楊向東非常注重培養青年技術人才,他通過“班前一道題”、單點課、現場故障處理分析、技術攻關等方式開展技術交流學習,不斷提升青年員工技術,給他們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機修班18人的“大熔爐”裡,產生了3名高級技師、1名雙技師、1名技師、12名高級工,有12人成為“一專多能的多面手”。

由於成績突出,“向東工作室”先後被湛江市、廣東省總工會命名為“湛江市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廣東省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廣東省委宣傳部評為“基層理論宣講示範點”。

“這些成績是屬於大家的。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好時代,工作在一個好單位,只要肯幹、肯學、肯鑽研,就有機會充分實現自我價值,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楊向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