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惡意”均來自妒忌

做為一名推理小說的重度愛好者我讀過很多日本推理小說,從日本推理小說文庫系列叢書到推理小說鼻祖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均有涉獵。但是,對於被譽為“日本推理小說屆三冠王”的東野圭吾我卻是這幾年才開始關注的(好慚愧啊)。今天呢,推薦一部東野圭吾的作品——《惡意》,個人認為這本書一點不遜於名聲大噪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可能是因為沒有改編成影視劇,所以關注的人好像並不太多。

一切“惡意”均來自妒忌

這本書的寫作手法很有意思:是由兇殺案報案人(後證實為兇手)野野口的自述和參與破案的加賀警官的自述交叉進行,從而一步步的將破案過程展開在讀者眼前。初讀起來平淡無奇,甚至還有點無聊,在全書的大概三分之一處加賀警官就已經抓到了兇手。只是在殺人動機上警方頗費了一番周折,故事情節出現了第一次反轉: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被人殺死在家裡,他的國中同學兼好友野野口(兒童讀物作家)是報案人,而且出於職業習慣野野口把當天案發前後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了下來。正是這些因為文字,加賀警察發現了野野口的破綻從而認定野野口就是殺人兇手。

一切“惡意”均來自妒忌

(配圖與正文無關,只是覺得照片的氣氛很合適。p.s 我拍的照片,還不錯吧~~)

雖然野野口承認了自己殺人的事實,但是對殺人動機卻三緘其口。在加賀警官的走訪調查中,居然發現野野口是日高邦彥的“影子作家”(即日高小說的代筆)。野野口成為“影子作家”的原因更是讓人震驚:著名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不但剽竊了野野口的作品還利用自己在小說界的地位威脅他,日高的前妻初美同情野野口並與他發展了一段不倫關係,野野口曾經想殺日高滅口,不想被日高發現還留下了證據(錄影帶)被日高脅迫,不得已成為他的“影子作家”,初美也為此羞愧的自殺了。正當野野口以為日高邦彥移民加拿大後一切就可以結束了,沒想到日高又拿出錄影帶和謀殺未遂事件來威脅他,讓野野口繼續當自己的“影子作家”,野野口一氣之下臨時起意殺死了卑鄙無恥的日高邦彥。

一切“惡意”均來自妒忌

(配圖與正文無關,這是我想象的走訪場景。p.s 我拍的照片,還不錯吧~~)

故事到這裡就真相大白了嗎?還真沒有,情節再次反轉:加賀警官從野野口的自述和日高的作品中發現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通過大量的走訪日高和野野口曾經的鄰居、國中同學、親屬,在他們的回憶里加賀警官又有了新的發現:在國中時,野野口從校園暴力的受害者變成了校園暴力的參與者,正直善良的日高邦彥一直不肯屈服於他們的淫威之下,還無意中掌握了他們的犯罪證據(一張照片)。成年後的日高不但成了獲獎作家還把國中時的經歷寫成了小說,野野口慕名找到了日高,尋求他的幫助。日高邦彥不計前嫌,不但與野野口恢復了友誼還儘自己所能為他介紹了工作(為雜誌社撰寫兒童讀物)實現他當作家的夢想。沒想到野野口的目的並不單純,妒忌就像一個種子在他心裡生根發芽。尤其是在野野口發現自己得了癌症之後,就走上了瘋狂的報復之路。原來,所謂的“影子作家”、與初美的婚外戀、初美的自殺(其實只是個交通意外)、被日高威脅的錄影帶等等一切都是野野口處心積慮偽造的證據,並且一步一步把加賀警官也引入了他設定的圈套裡。他的目標除了殺死日高邦彥,更邪惡的是要在日高邦彥死後進一步敗壞他的名譽,讓一個正直善良的青年作家徹底跌落神壇,成為一個人人唾棄的剽竊者。

這個結局實在是出人意料,讀後讓人遍體生寒,如同墜入萬丈深淵。雖然在懸疑氣氛的渲染上東野圭吾也許不如他的前輩,但是在人物的刻畫上、人性的剖析上東野還真是個中高手。如果野野口能夠把製造假證據誣陷日高的心思和時間放在寫作上,恐怕也能有不錯的成就呢。所以啊,妒忌是一個可怕的心魔,是一顆充滿惡意的種子,是罪惡的源泉,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英國哲學家斯賓諾莎說:“嫉妒是一種恨,這種恨使人對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對他人的災難感到快樂。” 還是做一個豁達的人吧,只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