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是上帝?為什麼中國消費者維權只能“一哭二鬧三上吊”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哭訴,“我是受過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畢業,但是這件事情讓我幾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恥大辱。我就是太講道理才被你們欺負!”

奔馳女車主的維權之所以如此艱難,是因為和商家相比,女車主在財力、精力、社會背景、專業知識等方面都處於被碾壓的一方,當她試圖拿起有限的法律武器時,卻發現所謂的“三包”政策居然反過來支持商家,而那些形同虛設的消費者保護協會和監管機構也全部緘默。以一己之力對抗實力強大的商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將一位知識女性變成“潑婦”。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網拍奔馳女車主維權視頻截圖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幾乎每個人都遭遇過類似的憋屈,所以,奔馳女車主的遭遇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巨大共鳴,進而演化成公共事件,隨後相關部門開始介入,事情出現轉機。等到風口浪尖過去,過些日子還會再出現類似的故事,這樣的劇情已經屢見不鮮。

中國雖然已經經歷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消費者維權仍然處於相當原始的狀態。既沒有成熟有效的法律武器,也沒有可靠的消費者組織可以撐腰,只能依靠個人和強大的商家單兵作戰,最後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被逼入絕境的消費者只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將維權演變成公共事件,才可能引發更高層面關注,冤情才能得以昭雪。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還是包青天式的解決方式,而一個現代社會的成熟標誌是,無論多麼弱小的個體,都可以通過制度和法律渠道實現自己的合理訴求。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圖 | 攝圖網

在美國,有一個專門保護汽車消費者權益的法律,美國人稱之為為《檸檬法》。上世紀70年代,一個叫喬治·阿克洛夫的經濟學家研究美國的二手車市場,他將那些車況良好的二手車比喻成櫻桃,將有瑕疵的次品車比喻成檸檬。阿克洛夫發現,因為二手車市場上買家和賣家之間信息不對稱,賣家比買家更清楚車的真實狀況,總是傾向於隱瞞車的問題,而買家處於信息弱勢的一方,為了儘可能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總是儘量壓低價格,即使面對好車也是如此。這樣的結果就是,那些櫻桃好車不能接受低價而退出二手車市場,最終導致市場上充斥大量的檸檬次品車。阿克洛夫憑藉這個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美聯儲前主席珍妮特·耶倫。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圖 | 攝圖網

在阿克洛夫的研究基礎上,美國人將檸檬車的概念推廣到了整個汽車市場,而不只是侷限於二手車市場,美國的各個州都有不同版本的《檸檬法》,主要用於保障信息弱勢下的汽車消費者權益,基本內容就是賦予消費者極其便利的條件,在購買到瑕疵車之後可以非常方便地退換貨,而不必坐到汽車引擎蓋上哭鬧。

不僅是在汽車市場,美國人在所有領域都對消費者給予了極高的尊重和權利,不僅有非常完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有各式各樣的消費者組織,美國的消費者才能真正成為“上帝”,老太太在餐廳摔倒或是被咖啡燙傷,就可以獲賠幾十萬美元,這在中國消費者看來就是天方夜譚。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破產姐妹》劇照

中國消費者的地位之所以很低,一是因為相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不健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這一次奔馳女車主遭遇漏油事件之後,汽車“三包”政策反而是保護了商家,而不是消費者,因為按照規定只能提供發動機更換;其次和消費者相關的保護組織和監管機構缺位也有很大關係,在消費者遇到麻煩時,很少有相關機構主動挺身而出,只有當維權成為公共事件,才能夠看到相關組織的身影。消費者只能依靠個人和強大的商家維權,難度自然可想而知。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消費者保護相關的組織多如牛毛,從全國性到地方性的各種機構相當完備,成為消費者維權的重要後盾。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超市之女》劇照

除了消費者維權的成本過高之外,商家違規的成本過低,也是商家敢於面對消費者傲慢無禮的重要原因。此次奔馳事件上升為公共事件之後,給予消費者的處理方式是從更換髮動機變為更換新車,而這只不過是消費者原本應得的常規處理方式,而對於奔馳,並沒有因為此次事件遭遇額外處罰。假如像國外保護消費者的力度,對於類似行為給予“假一賠三”甚至更高的處罰,估計相關商家也不敢對消費者如此傲慢。發達國家把消費者當“上帝”,並非商家發自內心對消費者的尊重,而是震懾於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規,如果中國對消費者的保護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中國消費者只能永遠是“孫子”而不是“上帝”。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2019年央視3·15晚會

中國消費者的地位之所以很低,從根源上來看,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商家友好型而不是消費者友好型的社會。對消費者的不友好,不僅體現在漠視消費者權益,甚至包括商品的定價方式。我國的稅收體系以流轉稅為主,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等,流轉稅的特點是在商品的流通環節徵收,商家可以將稅收轉移至商品價格上。我國70%以上的稅收來自流轉稅,最終消費者成為這些稅收的主要承擔者。發達國家的流轉稅佔比很小,美國甚至都沒有增值稅,一件商品含多少稅,都在價外明確標識,中國商品的含稅價格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數倍於美國、歐盟和日本。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我的前半生》劇照

不過,隨著國人的的國際化視野日漸開闊,選擇方式也更加多元,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去海外旅遊,理由是不想在國內景區被宰,越來越多的人在海外購物血拼,原因是同樣的商品在國外價格更低,而且,即便是在國外購買“MADE IN CHINA”的商品,質量也遠遠好於國內。所以,中國消費者在國內的消費環境就是,周圍充斥著大量有質量問題的檸檬商品,而且還不得不為此付出更高的價格。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圖 | 攝圖網

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增長壓力,向消費型經濟轉型是經濟改革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如何刺激消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但是,一個對消費者如此不友好的社會,又怎麼能成為消費驅動型經濟呢?

大家都在看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點擊上圖,一鍵下單【尋路敘利亞】

顾客是上帝?为什么中国消费者维权只能“一哭二闹三上吊”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