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分享嘉賓: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沈江

文字記錄:

大家下午好!上午咱們其實已經見面了,我也講了一些。咱們何主任給我出了個命題作文,要讓我說說企業轉型升級,因為下午我主要講這個問題,所以上午只是說了一些梗概性的內容。

今天的話題是這樣的,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那麼,硬科技跟企業未來之路,究竟是什麼關係呢?今天通過我的觀點,給大家解釋解釋這個問題。當然在座的有很多是企業家,有企業的實踐。還有一些是同學們,沒有經過企業這種歷練過程,大家會從不同角度來理解這件事情。下午剛吃完飯,現在都在胃裡消化,所以,大家可以眯著眼聽這個講演。

這是我的簡歷。二十幾年前,96手、98年左右,我在做咱們的第二代身份證試點工程。那個時候在海南省做試點工程,經歷了將近八年。其實大家注意到,現在芯片被廣泛地方使用了,所以我一聽到“芯片”,我是有感情的。那個時候進海南島之後,第一個概念建海南智能島,我寫了一本書叫智能卡(IC卡)及其應用系統,在96、98年,當時因為這本書所以我們進入了中國身份證的領域,做中國身份證試點工程。其實技術問題是一個方面,主要還是觀點問題。企業轉型升級還不光是走路的問題,是看清還是看不清路徑的問題。如果我們連路都看不清,你走那條路也得摔跤。還有不要光想著有人會告訴你該邁左腿了,還是該邁右腿了。你一定得摔跤,只有摔跤了,才知道什麼叫:“做企業”了。

下面給大家說說硬科技跟企業的轉型升級有什麼關係。大家看這張圖,上午已有幾位專家展示了大數據,我也給大家一個大數據,通過這個大數據,大家看到從1941年、60年、80年、2000年、2020年,這個數據夠大,叫20年模型,20年一個週期變化,究竟是什麼變化呢?大家看到三個規律性的趨勢,有三條曲線:一條是紅色曲線,紅色曲線的天花板是在上世紀的1960年,曲線的縱座標,叫做發展水平,這種狀態的發展水平,達到的發展水平這麼高;下一條是綠色曲線,極值點是1980年,達到的水平遠遠比第一個水平高得多了;第三條是藍色曲線,大家看到,還沒有你們想象的天花板,大家等待的天花板還沒有到來,目前一直往上衝,就不是拋物線,而是指數曲線,一直往上走的趨勢。那麼,這三條曲線在硬科技上代表什麼呢?

第一條曲線意思是我們有了一箇中央處理器,大家都是使用者,共同使用它,這是集成電路發展的初期階段,所以,那個時候說一個大的中央處理器,它的容量速度還不如我們現在的一個筆記本電腦,的確如此。那就是我們硬科技,取決於集成電路的發展水平。而集成電路的發展水平又代表著什麼呢?跟大家說,它引領著世界,改變著世界。還請大家注意這一點,我講的不是技術本身,而且隱喻的經濟含義、社會發展含義是什麼?是在這個時期,我們是擁有的資源,這個資源是有限的,大家需要搶資源,那個時代用一句話說就是競爭時代。有一個人在上世紀80年代把現象進行了總結,這個人叫波特。波特寫了三本書,從國家競爭到競爭優勢,把競爭寫的非常明白,現在大家用的競爭理論都是在他的基礎上總結的。比如一種競爭理論,叫低成本戰略,我搶這個市場,我得降低成本,最後要以低價成交,大家沒有利潤了,這就是低成本競爭。如果你不想低成本競爭,就差異化,跟別人不同,可以賣的價格高一些,利潤當然也會高,這叫差異化競爭。

我們再來看第二條曲線。那個時期的技術發展水平達到了個人電腦階段,我們使用自己的就行了,不需要跟別人去搶(資源),自己可以做掌握的資源幹自己願意的事情。整個的社會層面上,或者在一個企業裡面,資源你可以自己掌控,你可以拿你的資源,換別人的資源。這個時期的模式就在變化了。什麼是模式,其實就是你的思維方式,它在不斷變化。那個時期的思維方式不是純粹競爭,可稱之為競爭合作,波特也轉變了他的觀念,提出了競合理論,既競爭也合作。

第三條曲線表示有很多的計算機被你使用了,即雲計算、大數據,資源都在雲端,抓過來就可以使用,這樣,資源會很多,以購買的方式就可以獲得。這時需要的不是跟別人競爭,而是跟別人共享。大家也會注意到,從2000年以後,這個時期,在商業上悄然變化了...,這個悄然變化意味著市場可以通過分享(共享)的方式來解決了。現在所有成功的商業模式都有一個特徵就是搭一個平臺讓別人用,讓別人分享,變化成這樣一種模式。這時的硬件,我們叫做硬科技,引領了人的思維方式的變化,引領了社會的變化,也引領了資源的變化,這是規律和大趨勢。我們的硬科技為什麼能使你企業轉型升級,換句話說,如果不按照這個思路做行不行呢?顯然不行。那不就是逆潮流而動了嗎?成功者要順勢而為、順勢成長,所以,硬科技帶來的不僅僅是硬科技本身,而是整個社會資源和商業模式的變化。

舉個例子,現在支付寶這麼好用,這是因為什麼呢?支取資金不需要去銀行了,隨便在網上,都可以購買東西,這就是“分享”的技術結果,若沒有“分享”思維怎麼可能產生這種的創意呢?共享單車也是這樣的例子,所有的模式都在悄然變化,我們不變化行呢?所以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上午我只能簡單要回答,又不能一言以蔽之,所以,移到下午把這個概念講明白。

這第三條曲線有道理嗎?直線上升成為指數形式有道理嗎?給大家看一個公式,這個公式是安達信模型,說的是企業靠什麼來增值。企業是追逐利潤的社會群體,最大的目標就是追逐利潤,所以增值是它的追求。這是20年前安達信公司發現的規律,K代表資源或信息;箭頭代表增值;它等於右邊這一組公式,P代表人、人才、所有的人、也就是大家,為什麼剛才上午一直講人的問題,地區發展得靠人,沒有人不行,這是必須的;+不是加法,是使用的方法和模式,大家都知道,如果方法模式用不對了,什麼事情做不好,所以咱們要強調這個問題,講方法,把方法模式做對,你的路徑才找對,不然背道而馳;K依然代表資源,將這些整合以後,還是線性的,S就是共享,這就是指數形式了,意思是要想資源增值,必須跟別人共享、分享。所以這個時代,我們多種經濟形態,所成功的各種商業模式,包括汽車共享,汽車自動駕駛,都是圍繞著資源的共享模式,信息不提供給你,靠什麼自動駕駛,都提供給你,才能共享,大家想這個問題是觀念的變化,如果不深入理解,也就想不清楚企業究竟怎麼來轉型升級。

下面我們說說,為什麼要企業轉型升級?還是用一個模型來解釋吧。大家先不要牴觸模型,同學們一般不會牴觸,可能企業家會比較牴觸。那麼,模型是幹什麼的?把一個特別複雜的問題,說的特別明瞭簡單,就是模型,它如同漫畫把人的形象用簡單的幾筆一勾勒,就是張三就是李四,這就是模型。模型是描述這個規律最簡單的形式,我們要明白一個規律,需要用模型。這個模型叫企業發展所呈現的規律模型,企業為什麼要轉型升級,這個話題不是現在說由於芯片技術的發展,由於市場的變化,企業要轉型升級了,而是企業自身發展是有生命週期性的。對這個生命週期,哈佛大學的費農教授提一出了生命週期有四個階段,進入、成長、成熟、衰退。一個企業也有衰退的時候,那麼,我們怎麼去理解常青藤呢,這個企業有兩百年曆史了,這個企業生命週期長,不衰退。一個產品衰退了,第二個產品又出現了,這叫成長引擎。一個生命週期過去以後,發現這個企業找第二個成長引擎,這是我們的關鍵,大家為什麼說轉型升級,不是企業活到頭了,是我們必須在我們做的好的時候找另外一條路。有了這樣一個過程,我們找第三條路,大家也是這樣,我們是不是呢?你畢業以後,是不是還要找第二條路,去工作,必須得有。那什麼時候找合適呢?一定是在你認為你現在最好的時候,例如寫出一篇論文獲獎的時候,找第二條路;等獲獎、講演過後,得拿著這個東西,找底下給你鼓掌的,馬上跟他握手。“行,小夥子過來吧”解決問題了。一個產品不是這樣嗎?產品正好的時候,拿著產品跟客戶去講,我這個時候還有新的東西。需求來了,立馬做新的需求,這個概念叫波浪式前進、螺旋式生長,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我們要找我們成長的過程,這樣的一種過程,在上午的時候,任主任講的硬件的週期,呈現波峰式的發展,很對,什麼規律都是波峰式發展,你要追那個波峰,所以,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曲線,你會想到前面這個曲線,我們就有各個浪潮,你只要踩對了浪潮,所謂踩對了點,就成長了。

有了這樣的規律,我們想硬科技確實跟企業轉型升級能對上號。那麼,怎麼對號呢?我們講了半天理論,下面有這麼幾條路徑給大家說一說。

第一條路徑是構建新的市場之路。所有企業的存活,依靠的是市場,上午園桌會議上主持人提出的那個命題,我回答說,邊界一定是模糊的,你要創造新的市場,把企業遷過去,而不是你在一個老市場上,定製各種客戶。這裡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就是富士康的轉型,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把一個製造業企業變成一個互聯網+企業。

第二條路徑是構建一個新的用戶之路。什麼叫用戶之路,過去的概念叫客戶,什麼叫客戶,就是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的購買者,買我的產品買我的服務,我提供各種的產品和服務,這就形成了客戶關係。現在已經這個關係發生變化,成為用戶關係了。用戶是什麼?不是購買你的,而是有限的使用你。比如說點擊率這件事,上網點擊一下,這就是有限的使用,代表關注你了。大家注意一件事情,這個網站點擊率上億了,這個網站大致資產也會上億,換句話說,這不就意味著點擊率等於資產嗎?還不是直接等於資產,而是點擊率等於信任、信任等於抵押物、抵押物等於資產,這個邏輯跟信貸關係一樣。為什麼我們關心的不是客戶,而是用戶了。現在這個關係又在悄然變化了:不叫用戶,而叫非用戶,就是不存在的或者潛在的用戶。就是這張圖裡面冰山下的一角,你還沒有找不到的那部分。觀注非用戶而成功的例子很多例,沒有時間展開給大家了,下來有機會咱們一塊溝通,我先把概念給大家講明白。

第三條路徑是構建新的產品範式之路。產品千差萬別,沒有辦法講明白一個產品跟另外一個產品的區別,但都要遵循的一種更範的模式,這就是提升客戶喜歡的程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範式,也就是客戶喜歡不喜歡的程度。如果你的產品拿來我不願意用,再好的宣傳沒有用。我願意用就是好東西,這個東西叫範式,範式有很多,我給大家提供幾種概念,大家來思考,有時間給大家舉一兩個例子。一種範式是同質化。今天你創新,明天他就追上,這叫趨同性,所以創新者永遠天天在跑步,為什麼呢?不這樣追兵馬上就來。摩爾定理從24到12到6了,6個月一個週期了,已經快的不行了。硅谷為什麼創造輝煌?把這個趨同性打破了,如果發明一個專利、發明一種東西,第一時間必須給公司用,但如果公司不用,拿可以出去創業或者給別人用,這種情況不能告我是侵權。這一條促成了快速的創新,要不然你的好創意被老闆壓在抽屜裡,等他明白的時候才用,過時了。這一概念的例子非常多。第二個概念叫互補性,什麼叫互補性?就是一個產品和一個服務,原來是單獨拿著的:產品就是產品,服務就是服務,現在不是了,產品和服務是連在一起,叫一體化解決方案,這個體化解決方案,救活了很多公司。比如IBM,原來做硬件,發明了深藍系統,第一個戰勝人,在1995年,可就是在這一年企業出現了狀況,利潤下滑,成為負指數了。怎麼辦呢?必須改變自己,做一體化解決方案,搖身一變成為世界最大的諮詢公司了,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不是單獨的,是連著的,最後結局活下來的還是IBM的產品,你不用IBM可以嗎?因為它是最大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還得用它。最後,還有一個概念叫導向性,就是產品的功能跟對產品的喜歡程度,或叫感情能不能結合在一起。如果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你喜愛它,功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願意使用它,不太好我也感覺好,就跟搞對象一樣,看上對眼了,缺點也是優點,相中了,同一個道理。跟大家講,這些產品共同擁有的特徵,就統稱為範式,區別於產品的一個具體的屬性。

應該多給大家舉幾個例子,但是時間的關係只好到此。說到應用案例,跟大家明確一個觀點就是,你不要期望針對你的一個情況,找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例子,比如說找一個製作芯片的例子,或者找一個生產集成電路的例子。這樣你就跟著人家跑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得用別人跟你不相干的成功的例子解決問題,要這樣借鑑。

最後做一個小結,我們所講的內容歸納起來叫什麼?叫做跨越邊界的思維和轉型,就是今天上午圓桌論壇主持人提問的話題。估計主持人沒有看過我這個PPT,他問了模糊邊界的事情,正中我的題目,講企業邊界的問題。因為我是做產業戰略、企業戰略,以及客戶戰略研究的,這三個戰略是一層一層的遞階的,這些層次或邊界有很多內含是可以跨越呢?給幾個關鍵詞,時間空間即時空是可以跨越的,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用戶和非用戶可以跨越,企業組織的行為和形態可以跨越,平臺也是可以跨越,不是那個平臺就是一成不變的,數據是可以跨越的,信息傳遞的模式,比數據還重要,信息不同的傳遞路徑有不同的模式,可以跨越,最後虛擬和現實可以跨越,VR、AI技術,虛擬現實,還可以增強現實,可以穿越,是可以跨越的。

謝謝大家,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釋說芯語:硬科技:構建企業未來之路(附PP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