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趕快取消職稱,有好處!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教師職稱

不做無用功了(職稱反應弄虛作假的能力!)取消職稱就是給老師減負!老師不用天天挖空心思搞課題、搞論文了,論文,誰看呀?專家說,寫論文對教學有幫助,體現一個人的水平。在我看來是裝逼,是"皇帝的新衣”……

搞“作秀大於實際作用”的優質課比賽、基本功比賽……花樣繁多的各類課,用到平常課堂上有幾何?一節比賽的優質課至少“彩排”五六次上!同學科老師還得“圓桌會議”出謀劃策!這課有多少值得聽課老師學習?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教上上課

高級教師是這個樣子:某學校高級音樂教師,學科帶頭人……有幾篇東拼西湊的獲獎論文,沒人知道他的高級職稱是怎麼來的、學科帶頭人是怎麼來的?要帶領大家都向後看齊的節奏啊!這種現象傷害了很多踏踏實實,銳意進取的有能力的一線老師的心……相信很多老師身邊都有此類老師存在……

取消了職稱,這麼辦!

取消職稱,建立一個新的評價標準……很多老師提出了很多替代職稱,評價老師在做法……教齡、課時、績效、教學、成績……以教齡為主……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老教師

首先是教學成績,要減少主觀因素,學校把普通班跟實驗班分開來,各自評比,實驗班與實驗班、普通班與普通班排名,待遇各自一致……教齡可作為評定標準,別差距太大,老教師乾的少、不幹,活兒都讓年輕的幹,也不好,適當平衡……有能力的老師寫出的乾貨(教學論文)影響巨大,要獎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作文競賽……納入評定教師的工作成績!這些靠真本事得來的榮譽、待遇,不會引起大家爭議的……別隻讓幾位“骨幹教師”參加,其他老師靠邊站!評獎也要平等、公開、公正、透明!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教學成績

班主任設加分內容,當班主任時間長的工資高;教學業務比賽、教學公開課、輔導文藝活動、課外活動、教研成果作為加分項目;單科成績排名;教學改革創新思想被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採用;參加工作年限;拔尖的教師多獎,拉開差距……讓老師舒心,有奔頭……有時候職業倦怠不單是錢的問題,個人才華不能展現、不被認可也是原因之一……

評價老師辦法:取消職稱之後,老師的工資和業績掛鉤……成績是教師優劣的可靠參數,學生考試成績、比賽成績佔80%,學生評價佔10%,其他佔10%,綜合起來就是對教師的客觀評價,就是教師工資待遇發放的直接依據……可一年一次,也以兩年一次,得分高升上去,反之降下來,老師們會心服口服……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積極的心態

教學態度、備課、教學反思、工作量、教學成績、班級管理、學生滿意度!成績突出就獎,重獎,這樣公平,能激勵人。

考勤、多上課,教師多和學生在一起,必定優秀。教案可不寫……競賽活動的專任教師可一次性獎勵……學生成績按均分、合格人數、優秀人數、單科優秀人數,獎勵老師。進步大的獎勵老師……新教師准入門檻要高……重點本科以上學歷……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考勤

不管你教什麼樣的班級,只要教學成績合格,就按照5年一個檔次來劃分工資標準……最實際的,最公正的,最接地氣的是讓學生和家長來評價……單純以學生成績考核,帶來的必然結果可能加重學生負擔,學生成了考試的工具,教師成了掙錢的工具!

教師教學工作其實很模糊:

教師工作需要教育使命感,責任感來驅動……為何古代教師:天地君親師,供人敬仰?教師職業有特殊性……工人計件拿錢,按勞分配。教師職業就不行……有的老師管理嚴格,學生不喜歡、評價也不好,學生成人了,又感恩這個老師。

學校對一個老師進行量化考核,只看遲到、早退、請假、考試成績……單用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業績,太片面了,承認教師工作的模糊性,是個良心工作,是神聖的……聽說美國老師的教案是保密的,我們的教案、課件要收上去檢查的?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量化管理

我們有個年輕歷史老師,手揹著,課本教案都不帶,上去就講,學生學得很認真……學生佩服這老師,學得起勁!可是,無教案、課件上課是要被處罰的……上課需要老師花大量時間去閱讀,去設計,要給老師自由空間、時間……精細化管理只適用於工廠流水線……教育不行……

教師工作沒法量化評價……

教育效果具有長效性、滯後性,這就是教育區別於其他行業的特性……教育效果要在多年後體現出來,學生受到的教育影響是非常複雜的……某個教師的一次談話、一位教師偶遇後的批評教育、自己閱讀後的自我感受………影響因素多多……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回答哪所大學對他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時,他回答:幼兒園!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年輕教師

在實際教育工作中,

會發現用學校的考核辦法考核,有些教師很優秀,但所教學生很差,沒有發展潛力……有些教師考核分數不高,所教學生很有潛力……工作態度,敬業精神,是很重要,但不易量化……

有些教師,教學成績很好,但他每天晚上搶時間,3節晚自習必須做他那一科的作業,其他各科全被耽誤了。好老師要有愛心,有良心,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為學生未來著想……

保留職稱,還是改善好:

其實對職稱有意見,主因是被名額限制,在就是職稱決定了工資高低……如果放開評職稱人數限制更好……增加教齡對工資高低的影響力,減小職稱對工資的佔比。年長又評不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也不會抱怨了。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完善

保留職稱,給有能力的老師一個職業追求。職稱既是榮譽,保留其在工資高低上的影響力,也挺好!

我是低職稱教師,我對職稱本身沒意見,建議完善評審機制,大學、中學、小學按各自的特點,制定與教育教學關係緊密規則……不要一刀切;縮小職級間工資差距;什麼職級幹什麼活,考核時高中級、領導幹部、普通群眾按照各自系列考核……

保留職稱評價體系,再建立以教齡為依據的自然晉升機制,優秀教師可通過職稱評審提前幾年進入高級職稱,大多數普通教師達到一定年限後自然晉升,滿5年初級,滿10年中級,滿20年副高,滿30年正高……兩條腿走路,多麼順理成章的事啊!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一線教師的設想真接地氣!

競爭

總之,取消職稱,還需堅持一個原則,必須體現競爭!制定評價體系,必須要充分考慮競爭原則,只有競爭才有活力!至於老師們說的八十年代初,按照教齡發放,照樣有積極性……那是臆想而已!平均幾十塊,幾百塊……發下來試試……不行的!與時俱進,才是正途!細節上增加課時、成績、出勤等方面的分量……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特點,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多勞多得……老師們肯定會有積極性……讓能教書,會教書,教會書的教師脫穎而出……這才是更好的評價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