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2016年8月,豐城市公安局情報大隊副大隊長廖聰受豐城市委組織委派,被選派到隍城鎮斜溪村擔任“第一書記”。到村裡的第一天,當推開村委會上繡的鐵門,跨過院子裡瘋長到腰際的雜草,廖聰頓時有一種預感,這將是塊難啃的骨頭。

但走著走著,廖聰覺得用心了、盡力了,也就沒那麼難了。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跑項爭資 夯實基礎建設

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做到沒有遺憾。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動。廖聰心裡這樣給自己打著氣。

斜溪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共64人。廖聰先是找村黨支部書記、村幹部聊天,在聊天過程中瞭解到,該村有一條長達1500米的排水溝渠淤塞多年,直接影響了100多畝良田灌溉,農民苦不堪言。

當時正值秋收,秋收後到春耕之間將是施工的最佳時機。廖聰立刻實地勘察,收集好相關材料,開始四處跑項目、要資金。那段時間,她每天往返農業開發辦、水利局、新農村建設辦,甚至還有體育局、人社局、水產局,瞭解是否可能爭取到相關的項目、政策。

一個月後,水利局傳來好消息,同意了該村水渠清淤項目的申報。為趕在春耕之前,廖聰先行墊資將清淤工程啟動。該項目建成後,解決了150畝良田灌溉,使得80多戶農民受益。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2018年,在廖聰的努力下,斜溪村申報的一個秀美鄉村建設點也開始動工建設了,另外爭取到農業開發辦的堤壩維修和河道清理項目也即將落地。廖聰說,對於一些富有的村委,這些資金可能算不上什麼。但作為一個偏遠又缺乏產業的村來說,這十幾萬的項目資金無疑是雪中送炭。

這些資金的注入,給斜溪村帶來了嶄新的變化。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走村串戶 為貧困戶排憂解難

閒時,廖聰會走村串戶和村民拉家常,向他們宣講政策,為貧困戶排憂解難。

每次走訪,廖聰一定要去看看獨居的李奶奶、丈夫及兒子早逝的金奶奶,一定要去看看獨自撫養痴呆兒媳和一對孫子的戴爺爺夫婦,還要去看望罹患癌症、尿毒症的黃大哥。

每一次,廖聰都會在工作日誌上認真地記錄下他們的困難和需求。

在駐村的日子裡,廖聰時常走訪忙到錯過飯點,只好自己在村委會煮一碗素面充飢。一到督查迎檢便沒有周末,在堆積如山的材料中奮筆疾書。

項目施工時,懷孕8個月的廖聰穿著雨靴走在泥水地裡看進度,從未向組織要求過特殊照顧。

有人問,“第一書記”累不累?當廖聰還在哺乳期時,每天早上7點半出門,晚上7點回家,來回90公里路,只為撫慰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有輔導大女兒的功課,第二天又要帶著一夜的疲憊繼續趕路。作為女性,這確實有點兩難。

也有人問,“第一書記”快樂嗎?貧困戶吳有根因為癱瘓多年,一直未能辦理二代身份證,廖聰知道後,請來戶籍部門的同事上門為他拍攝身份證照,辦好後又將身份證親自交到吳有根手上,還向民政部門為他爭取了一臺新輪椅。

這時,讓廖聰感覺到的,又是行使“第一書記”職責時幫助困難群眾的欣喜。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真情守望 關愛留守兒童

作為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廖聰帶著心理健康志願服務隊走進該村小學。孩子們對他們的到來感到好奇又陌生,自卑和內向是這些留守兒童的普遍特徵。

心理健康志願服務隊針對性地連續開展了四次心理輔導,當孩子們講述自己畫中的爸爸媽媽時,都控制不住地哭成一團。因絕大部分孩子只有過年才能見上父母一面,有的孩子甚至說,不記得爸媽的樣子了。廖聰希望這樣的心理輔導能夠讓他們打開心扉,能讓他們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能夠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扶貧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通過廖聰的協調溝通,豐城市公安局黨委調撥專項資金為村小購置了戶外體育器材、電子鋼琴,修繕了校牌、校門,為孩子們創造了更好的教育硬件條件,還多次組織愛心人士給孩子們捐贈學習用品。

“我認為,作為‘第一書記’是驕傲的。只要我用真心實意的付出,一定會有熱情而真誠的回應。我願意讓青春在這片土地綻放。”廖聰說道。

每天早出晚歸來回90公里路,豐城這位警花“第一書記”覺得用心盡力了就沒那麼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