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為何比2艘航母更有價值?美網友:中國的做法值得學習

港珠澳大橋為何比2艘航母更有價值?美網友:中國的做法值得學習

近日,隨著問鼎7個世界紀錄的中國大橋順利開通,在國內外掀起了一層又一層討論熱潮,世界的輿論焦點再一次回到中國身上,有不少外國網友表示,中國為了多一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紀錄,耗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歷時9年、使用鋼材多達42萬噸,真的值得嗎?

對於中國這一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在16級山竹颱風來襲前,很多外國網友都在期待中國還未正式開通的港珠澳大橋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只是他們完全沒料到中國珠港澳大橋在14級強颱風的摧殘下,絲毫沒有損傷,這讓不少西方網友直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據新加坡人表示,若是用這200億美元用來購買航空母艦,估計2艘都已經到手了,而中國卻用來建立一座連接兩岸的基建工具,對美國海軍而言很可能就是一枚普通炸彈就能解決這個所謂的超級工程,這不是虧本的買賣嗎?

據分析,如果換個角度思考,中國港珠澳大橋很快會成為香港、珠海、澳門這三個經濟中心的交通樞紐,這也是大灣區經濟規劃的一部分。據統計,迄今為止大灣區人口約為6800萬,GDP超過1.3萬億美元,以200億美元的投資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預計到2030年該地區的GDP能夠迅速翻番,突破4.6萬億美元,而且在大灣區增加基礎設施、打造金融科技中心以及帶動旅遊業的發展,200億的成本根本不值一提了。

且不說中國在航母發展有著自己的規劃,軍費預算必不可少,即便是資金短缺,幾年之後投資帶來的回報購買3艘4艘也綽綽有餘,只是屆時中國是否需要或者是不是符合中國軍備發展的合理價值就有待考察了。

據美國網友表示,相比美國將大筆的資金注入武裝部隊,不斷增加燒錢的機器,中國的做法更值得學習,橋樑和武器的本質區別就是,一個是投資而另一個是消費,通過橋樑建設,中國這種技術兼具實力的巨型工程項目可以更快地走向舞臺,從而增加中國的軟實力,若干年後就能轉變為硬實力,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智慧非外人所能企及,因為到最後人們更容易想起製造道路和橋樑的工程師們。

港珠澳大橋為何比2艘航母更有價值?美網友:中國的做法值得學習

反之,如果中國將這200億購買2艘航母,外媒必定會指責:“中國是霸權國家!中國製造武器肯定是用來欺負弱小國家,我們必須包圍中國......”如果美國減少200億軍費開支用於建造民生工程,相比全世界人們都會感恩戴恩美國讓世界又多了一份安全。

有日本網友表示,中國港珠澳大橋在10月24日正式開通後,就意味著原本需要駕車4個小時,輪渡一個小時的香港、澳門、珠海三個城市的聯絡時間最短可以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不得不承認這是人類的奇蹟,中國造出了了不起的東西!與其在這開噴,還不如緊盯一下日本篡改減震和免震的數據吧,要是沒有整改好,下一次地震的時候估計就要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