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眼中无英雄

奴才眼中无英雄,原本是一句西方谚语:“No man is a hero to his valet.”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人对汉武帝的无视。

此事发生在公元前73年,汉宣帝刘病已刚刚被姨爷爷霍光推荐坐上皇位。基于多种原因,汉宣帝决定要追尊曾祖父汉武帝,他下了一道诏书,要为汉武帝上庙号,配庙乐,让大家议一议。汉朝追封庙号非常慎重,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标准,很多皇帝没有庙号。官员们都表示应该给汉武帝上庙号,但是有个叫夏侯胜的人不同意,他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主要意思就是你汉武帝虽有功,但是劳民伤财许多年,全社会死掉一半人(据人考证,汉武帝在位54年,人口倒退的年份有26年,此话不假),不应有庙号。夏侯胜是个宦官,当时任长信少府,以研究《尚书》出名。此言一出立马炸了锅,倒不是夏侯胜言论多出格,而是正面顶撞皇上,犯了大忌。于是大小官员劾奏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大逆不道,当斩。夏侯胜与丞相长史黄霸一起,双双下狱待死。在狱中呆得无聊,黄霸向夏侯胜请教尚书,夏侯胜说我现在死罪难逃,还讲什么书?黄霸此时悠悠地背起《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年后,汉宣帝赦免二人。

有关部门最终为汉武帝上庙号“世宗”。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标准,客观上讲汉武帝为后世子孙立下的千秋功业,称个“世祖”都不为过,称个“世宗”都有点低配了。但是尚书学家夏侯胜显然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汉武帝的缺点非常明显,完全不配有庙号的“荣誉”。

包括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给汉武帝戴上“穷兵黩武”的帽子,不惮以最恶意的揣测来评判古人,岂不知,要不是汉武帝把匈奴赶回漠北,汉人这个名号还会有吗?中国还有吗?汉武帝雄才大略的一生岂能因晚年的缺点被全部否认?想到当下动不动就全盘否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所谓伤痕作家、政论界、娱乐界等公知分子,是不是有点夏侯胜的感觉?立场就有问题,更遑论完整准确地理解了。只不过,夏侯胜那时西方文明的花苞还没长开,不像现在的有些公知分子,摇身一变,就给某个外国人物的某个细节吹捧舔菊、感叹民主去了!

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奴才还是那个奴才。眼中有与无,只是个境界问题。也许在奴才的眼里,只有别人家的主子才是英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