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視覺“黑洞”折射的覺醒與困惑

【僑報短評】兩則新聞成為上週中國輿論的熱點:一是互聯網公司員工對長期以來“996”(朝九晚九、無雙休)工作節奏的抱怨,引發廣泛討論;二是知名圖片商業網站“視覺中國”將版權不明的圖片打上水印,納入圖庫供用戶有償使用或對不知情的使用者進行“維權”,其圖庫甚至包括中國的國旗、國徽,還有上週剛剛出爐的“黑洞”照片。

996、视觉“黑洞”折射的觉醒与困惑

視覺中國網站截圖。(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兩件看似並無關聯的事件,卻有兩點共同之處:一是預示著某種“覺醒”,二是反映了當下的某種社會困惑。

有關“996”的討論,可視作企業員工對勞動權益的覺醒。“996”工作制無疑違反了中國《勞動法》的基本精神,但僱傭者的強勢地位以及高於大多數行業的薪酬標準,使互聯網公司不成文的加班制度更像是勞資雙方的一種默契。這種默契代表著某種合理性:超額勞動換取超額收入。而這些,都隨收入和工作時間之間的平衡打破而告終。

如今,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這意味著以金錢來彌補對勞動權益的侵佔,邊際效益將越來越少,這便是覺醒的起點。

奮鬥精神雖是“中國速度”的基礎,但目前實行“996”暢通無阻的年代顯然是回不去了。一些企業原先“給錢”的粗放激勵模式已經過時,保障員工權益,尊重人性的管理方式更加受到推崇。

因此,保證公司發展速度和保障員工權益同樣成為“硬指標”。兩相夾擊,最終倒逼企業只能提升管理水平。

相對於“996”討論,視覺中國事件則更像是一次討伐。輿論幾乎一邊倒,顯然“天下苦視覺中國久矣”。

但非常諷刺的是,從法律條文來看,這家公司的行為大致是“合法”的,否則其“維權式營銷”也不會屢屢得手。

相對於中國公眾對版權意識都普遍淡漠,視覺中國可謂“覺醒”較早,並熟練掌握了法律工具。而這種“超前”,卻造成了如今的荒誕。

自入世以來,中國逐漸建立了一套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此後,知識產權又多次被置於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高度來重視。然而,這些法律條款如同“架空條款”,並沒有與整個社會產生“化學反應”。

視覺中國這種“維權營銷”鑽法律空子的做法看似“超前”,實則暴露了中國社會目前正處於對知識產權既有覺醒又認識初、淺的階段。培育公眾意識,從嚴執法,優化依法維權流程,使之更具可操作性,都是未來中國的重要功課,而這多是“看不見”的功夫。

有分析人士預言,兩則事件勢必促成中國相關領域的新一輪改革。

上述“覺醒”與“困惑”共同描述出了當下中國發展的“切面”:高速發展下的中國,新的意識率先覺醒,而與之相應的環境、市場規則調整則相對滯後。這滯後正是中國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對“滯後”的調整與修正是中國向高質量發展經濟體邁進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官方宣稱的新一輪改革的方向。

在外界看來,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以粗放、野蠻、不規範的發展方式“高速狂奔”。由於這種模式來帶巨大的經濟效益,中國似乎沒有動力去改變這種局面。亦有觀點認為,中國近年來營商環境的提升多靠外界壓力,以改革開放、入世等為重要節點的國際規則對接,成為中國改革的主要動力。然而,實際上,人均GDP的逐年增長,法治、市場經濟的多年運行,為內部生成改革動力提供了土壤。

觀察中國社會細處,便可發現這種內部生成的改革動力越來越多。這種自下而上的內生動力是中國發展模式轉型中更具持久效力的催化劑,整個市場規則或將隨之重塑。而重塑規則後的中國市場將給人們更多驚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