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投放只是開始 MLF如何續做才是“大戲”

連停18個工作日之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終於打破平靜。4月16日,央行開展了400億元逆回購操作,為3月20日以來的首次。鑑於MLF到期和稅期等因素將致短期流動性承壓,市場對央行進一步加大流動性投放有較強預期,而如何續做到期MLF成為短期貨幣政策操作的一大看點。

央行打破沉默

下半月首日,央行終於出手了。

16日,央行開展了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全部實現淨投放。此前,央行已連續18個工作日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此次操作揭開了新一輪央行流動性投放的序幕。

在不少人看來,此時央行重啟流動性投放早已註定。稅期、MLF到期、法定準備金繳款、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市場對4月中下旬流動性供求轉緊早有預期,而在指望不上外匯佔款的情況下,流動性缺口只能靠央行主動投放來解決,重啟流動性投放不可避免。

從上週開始,貨幣市場流動性持續收斂。而進入4月下半月,稅期因素對流動性的擾動加大。由於節假日因素,4月納稅延後至18日截止。按照以往經驗,18日及其前後兩個工作日,也就是4月16日至22日,將是稅期因素對流動性影響最顯著的階段。財政收稅應該是對4月份流動性影響最大的因素,央行在16日這天重啟逆回購操作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往後看,隨著稅期高峰來臨,財政收稅造成的流動性回籠還將進一步增多,對短期流動性的擾動將進一步增強,並將與MLF到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產生疊加作用。數據顯示,4月17日有3675億元MLF到期,本週有超過1700億元的政府債券需要繳款。分析人士指出,面對多種因素疊加影響,400億元的逆回購顯然不夠,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只是開始,預計後續將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

最大看點是投放手段

重啟操作早已註定,加大投放力度也沒有懸念,市場最關心的是,除了逆回購之外,央行還會選擇哪些流動性投放工具或手段。

先前呼聲最高的無疑是降準,但目前來看,降準可能性似乎有所下降。“降準從宣佈到實施需要時間,目前再降已無法起到對沖MLF到期和稅期因素擾動的作用。”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是基於填補流動性缺口的考慮,降準已錯過了最佳時間窗口。

如果降準被擱置,逆回購+加量續做MLF便成為可能性最大的選項。這其實是2018年4月之前央行慣用的做法。一方面,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熨平稅期等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動性波動;另一方面,加量續做MLF,提供中長期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和助力信貸投放。也有觀點認為,央行可能適時開展TMLF操作,後者到期可延期,且利率更低,有助於緩和不降準對市場情緒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因重提“保持戰略定力”、“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等引發關注。隨著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市場也在重新找尋對貨幣政策看法的共識,今後一段時間的央行政策操作無疑可提供一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