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对巴黎圣母院如何“心碎”,对现实悲剧缺乏同情本身就是悲剧

不管对巴黎圣母院如何“心碎”,对现实悲剧缺乏同情本身就是悲剧

4月15日,当巴黎圣母院标志性建筑发生大火的消息传出时,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悲伤的话题。

法国总统埃马克龙宣布,整个法国都沉浸在“情感”之中,而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却找不到“足够强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伦敦市长萨迪克等无数人在推特上表示,这起事件“令人心碎”。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其为“可怕的”,并提出了一个有用的建议,“也许可以用飞行的水箱”来灭火。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悲哀场面”和“恐怖”表示哀悼。据称,巴黎圣母院属于“全人类”。

诚然, 作为法国殖民压迫的受难者,人类可能无法找到一个共同的原因。

我们并不是说,哀叹具有历史意义和全球意义的建筑的消亡是不可接受的;也不是说,任何为巴黎圣母院流下眼泪的人,都会自动对其他全球性的事业漠不关心。

但是,考虑到更为严重的人类悲剧很少引发如此程度的国际“心碎”,火灾引发的悲痛之大仍然令人不安。

不管对巴黎圣母院如何“心碎”,对现实悲剧缺乏同情本身就是悲剧

例如,当以色列周期性地放火焚烧加沙地带时,对空中运水车的呼吁或普遍的绝望在哪里?2014年,在以色列为期50天的“保护边缘”行动中,联合国计算,以色列军方杀害的巴勒斯坦人不少于2251人,其中包括299名妇女和551名儿童。

同样,以色列士兵在2018年对加沙围栏附近的和平抗议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杀戮和致残,导致260多人死亡,近3万人受伤。这种“恐怖”几乎没有吸引一群twitter哀悼者。

尽管受到以沙特为首的联军的持续攻击,也门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有发现自己特别令人心碎。自沙特2015年发动袭击以来,可能有8.5万名儿童死于饥饿的报道,并没有引发持续的集体哭泣。

4月7日,沙特领导的联军轰炸了萨那的另一所学校,造成14名儿童死亡,而就在几天前,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在《政治》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称,英国不应停止向沙特阿拉伯出口武器。

诚然,在社交媒体的团结一致下,对于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人们在情感上非常直接地感到悲伤。这座建筑已经在国际社会的意识中站稳了脚,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尤其是那些拥有经济实力的社会阶层的人。

不管对巴黎圣母院如何“心碎”,对现实悲剧缺乏同情本身就是悲剧

尽管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中忧郁地沉思道:“当我们看到历史被毁时,我们自然会哀悼。”但显然,当美国在一年内向世界投掷26171枚炸弹时,奥巴马自然不会哀悼。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进入了哀悼状态,她在推特上写道:“我的心与巴黎同在。圣母院象征着我们人类团结起来为更高目标奋斗的能力。”就是这位克林顿,她曾吹嘘自己愿意“彻底消灭”伊朗。

《纽约时报》评论说,这场大火撕裂了圣母院,“作为法国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在法国和全世界引发了巨大的悲痛”。

然而,在此之前,法国的“历史”并不是太包容,而是建立在有系统的酷刑和其他形式的残忍之上的血腥殖民罪行。火烧园明园的两个强盗之一,就是法兰西。我们痛恻圆明园被强盗放火一炬。文明首先是属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然后才是属于全人类!

如今,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遗产,继续对世界上许多人的生计造成有害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座历史建筑的燃烧倒塌,更是西方文明尤其是法国文明从此走向衰亡的历史标志。

不管你对巴黎圣母院的感情是什么,这样的悲剧现实不会像教堂火灾那样引发强烈的同理心,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