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曾經和幾個老師以及家長討論,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每個人都認為,能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是最重要的。

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意味著首先把孩子當成生命的主體,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助推他的發展。而發展的方向,是更加全面、更具有能力和素養的他自己。

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想來就很美妙,如風如月,自然而然。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然而,現實當中,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更多放在了成績上,畢竟在每一次的選拔中,成績是一個硬性指標,不由得我們不重視。

在成績這件事上,家長和老師們的要求出奇的一致。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考試裡表現得讓人滿意,無疑這個孩子可以被稱為“優秀”,各種關注和歡呼紛至沓來。

我們明明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卻用行動告訴孩子:成績幾乎就是一切。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相信每個從事教育的人,都曾被陶行知先生的情懷所感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要怎樣博大的胸懷,才能海納這樣的情懷?

對於熱愛教育的人來講,“情懷”這兩個字,可有千鈞之重。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有情懷的人,才會在教育裡投入自己的熱情和真誠。

面對孩子時,他們是嚴厲至極,同時又慈愛至極的人。他們的嚴厲,只是想讓孩子成長成才;他們的慈愛,就是想讓孩子體會愛和關懷。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沒有情懷的人,“教育”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千百種工種之一,既然是工種,就是雙向選擇。如果給我合理的報酬,我會好好幹,追求績效最大化。

反之,則可以得過且過,混天度日。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有多少混天度日的教育工作者,就會產生多少消極頹喪的靈魂。

學生們未必理解“情懷”為何物,有時甚至會覺得老師多管閒事;他們或許會喜歡縱容他們的人,認為無人管束就是愛和自由。

直到有一天,他們長大了,幡然醒悟之時,才懂什麼叫做“真正的愛”。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人們都說,現在這個社會,有情懷的人越來越少了。

說這些話的人,好像看破紅塵,卻未曾想起,自己似乎也容許了自己,在俗世裡,向現實低頭,放棄了堅持。

肉體凡胎,每個人都可能有著兩難的選擇。作為教育工作者,也不外如是。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如果講情懷,也許就會脫離實際;如果太過功利,又會誤入歧途。

在情懷和功利之間,教育工作者也只能糾結著,踟躕著,徐徐前行。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沒有人會因為選擇了做教育,就變得高尚起來。只是有些人選擇了高尚。

“老師”二字,說得俗套點,就是教書匠而已,把自己不多的知識,傳遞給一撥又一撥孩子,僅此而已;若說得高深點,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自己的智慧刻畫著不同的精神內核。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職業無有高下,境界卻有不同。

有些人,終其一生只能是教書匠,當個普通的老百姓,過著平凡如塵土的日子。

有些人,最後成就了許多人,他們過著平凡的日子,卻享有高度的精神愉悅。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情懷”是無用的?“功利”卻有用?

當一個孩子很坦誠地問道,老師反覆講那篇課文,又不在考試大綱裡,講來何用?作為一個老師,是否曾被問得無言以對?

明明這篇文章寫得極好,不僅有精彩的文字,巧妙的構思,還具有時代意義,更能反映一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對於教育本身來說,這樣的文章教益深刻。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然而,畢竟沒有用啊!

雖然遲早他會明白文章中的道理,只是眼下,他只關心是否能夠憑藉這個學習,換來更高的分數。如果花費的時間不能得來實在的結果,這個時間他們覺得花得不值。

不怨他們急功近利,只是不斷地考核,各種地選拔,他們的重點早就發生了偏移。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教學要“效率”,育人卻要“效果”

所謂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時間、精力或者金錢)投入,獲取最大化的回報。在經濟學裡,效率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它代表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

而效果,卻是最終達到的結果。這個結果包括方方面面,一個人的成長髮展,從身心健康到成長髮展,不一而足。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效率,就是希望教育可以快餐化、套餐化,儘量花費少的時間,“速成”的培養出許多“符合標準的人”。

最好把教育變成一個流水線,可以流程化、標準化地一批批培養人,雖然培養出來的人不一定很具個性,但至少滿足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就足夠了。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效果,就是希望每個人能夠獨立自主,不光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同時能夠很好地承擔起自己的個人角色。

在生活裡、工作中、學習上,既可以按照社會的標準,有著符合期待的各種表現,同時,又保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成為一個自由的生命。

需要的時候,他是一顆螺絲釘,或者是一個完成某種任務的機器;在另外的時候,他是一個有血有肉、心懷天下蒼生的厚重靈魂。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好的教育,離不開“功利化”的訴求,讓學生儘快掌握知識,不脫離社會現實,懂得腳踏實地、務實勤勉,這些過程都需要“功利化”的插手。

有明確目標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把握住自己的大方向,時刻保持充足的動力。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凡事過猶不及,在“功利化”的導向下,如果不進行合理的引導,恐怕會讓孩子們把精力都投向“有用”的那些知識,而忽略掉真正有教益的部分。

這個時候,需要“情懷”來指引。把學生引向注重現實,還是導向精神成長,就在育人者的一言一行之間,這個育人者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不論教育工作者有多急切,都無法脫離“育人”這個終極目標。而培育真正優秀的人,就需要投入感情,投入自己的熱忱和心血。

教育有多真,就能俘獲多少學生的心。教育失了真,功利主義就會愈陷愈深。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教育正如水一樣,可以潤澤四方,也可洪澇齊天,可以成人,也可敗人。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左手“功利”,右手“情懷”,高尚不是職業帶來的,更不是靠嘴巴要來,而是堅守初心,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淡泊,才能享有的。

正如夫子所說: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選擇自己所愛,然後,忠於自己的選擇。

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儘快喜歡你在做的事,否則,對你來說,人世間僅存的時間,盡是痛苦。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便是其中之一。

原來,對於君子來說,育人竟是稱霸天下都不可及的快樂,能夠以自己的畢生所學,雕刻出比自己更加完善的靈魂。這不僅是精神的傳承,更是理想的延伸吧!

讓情懷給功利指路,讓功利為情懷鋪路,不偏不倚地,正好。


教育如水,既能成人,亦可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