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我一早到达公司,同事和我抱怨昨天值班的人没有尽到责任,认为他们这样的行径会连带着害了我们。我无所谓的表情让她有些忿忿不平。她怨怼我说:“以前从来都不会这样的。这批新来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搞的,三分钟热度后就不管不顾了,一个个都太自私了!”

其实他们不是自私,而是对工作不满,连带着对劳动产生了误解。秉着追求自由的宗旨,做事随心随性,时而认真时而随意。

他们往往会被振奋人心的场面触动,激情过了以后,又回归庸碌懒散。这类人就被称为“积极废人”。
“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这些“积极废人”多数是“隐形贫困人口”的主力军。每月没有存款,一不小心“超前消费”了,还得借钱还花呗信用卡。表面上日子过得精致体面,实际上底子里早就已经腐烂发臭了。

他们经常精神疲惫,情绪紧张,满腹抱怨,嫌弃工作不好工资低,从来没有从自身找问题,不敢任性辞职,不愿好好工作,不愿投入劳动,毫无幸福感可言。

人何时最幸福?“心流”发生时。

“心流”发生时,你会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内心感觉无比纯净,会有一种宁静感,同时获得极大的喜悦感和满足感,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我认为,产生“心流”的基本条件就是劳动。

“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世界过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高中毕业,孙少平离开了家,去黄原箍窟。他珍惜自己所获得的工作机会。从没有干过工地重活的他拼命努力,新伤旧疤覆盖在他的脊背上。劳累了一整天后,他忍着皮肉裂开的伤痛,走进没门没窗的工地水泥房二楼,卷着衣服趴在破烂被褥上借着微弱的光看书。

少平拒绝了哥哥邀请他回去一起经营制砖厂的请求,并在女朋友田晓霞的帮忙下,成为了正式的煤矿工。

从刚开始受人冷落到最后得到他人的尊敬,少平只是将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他与贫困的生活抗争,关注国家新闻,阅览大量的书籍,并暗自定下目标—为国家产矿业做出贡献考取国家煤炭技术学校。

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于孙少平而言,劳动不单单是为了赚钱生存,他说:“人就是这样,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不仅对他的工作环境关心,而且是带着一种感情在关心。”这种关心更是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相关联。

“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关心工作环境是最基本的要素,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做到的。当你想着随便找份工作赚点工资以顾好这不好不坏的生活时,有人却在思考如何在这个坏境下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你是否关心工作环境,能够从侧面表现出你的眼界有多大。

若你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工作,对未来完全没有什么热情,每天厮混着日子,不是刷博看剧就是打牌喝酒。

毫无疑问,你正处于”奶头乐“的状态,这个世界上有百分八十的人处于这种状态。“奶头”包括发泄型娱乐(色情/网游/口水战等)和满足型娱乐(肥皂剧/偶像剧/真人秀/综艺等)。这类人嘴里叼着“奶头”,接受命运,比如秉持着“人生苦短,一切要及时行乐。”“人生几何,开心就好,钱不钱的无所谓。”等类观点在舒适圈里堕落。

从备受煎熬惶恐不安到享受其中,这类人逐渐丧失思考能力,最终无力反抗精英群体。他们通常会忘了什么是努力,什么是劳动,拘泥于现状,不愿改变,自得其乐,自称是懂得满足的人,过着拮据又没有目标的生活。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努力就是在劳动的基础上,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花很多的精力和功夫。因此,劳动和努力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努力于劳动而言是锦上添花般的存在。

脱离“奶头”,将自我置于环境中,摆正对劳动和努力的态度。

法国文学家比尔博巴金斯说过:“无论是超人的智力还是体质,都无法替代甚至减轻你付出长久的努力,正是后者将你导入超人的殿堂,与凡人区隔开来。”
“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一个人若是对劳动没有正确的态度,他便不会付出努力,自然就看不见前路是荆棘乱石还是悬崖。也许你会说:“努力不也得有个方向吗?不然往哪里努力去?努力不该要有正确的方法吗?不然一切都白搭,瞎努力什么?反正怎么都赶不上别人,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每个人都有惰性,这很正常。不爽的时候,撂担子不干,躺着多舒服?但当你越来越努力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时候,你的精神状态也会一天天变好,幸福感就越强。幸福感越强,你就越努力,一切变得更好,从而进入良性的循环圈,“心流”产生。

精英群体固然让人觉得眼红,你与他们的差距虽遥不可及,也不可说努力没有用。你的努力可能不至于超过那些精英,但你已经胜过了曾经的自己。

努力本身并没有错,方向错了,方法错了,就说明你的选择错了。无论是方向还是方法,一切都源于你的选择,你的选择源于你的思维,你的思维则源于信息的输入/学习和提炼总结。

“积极废人”能否脱离“隐形贫困”取决于对待劳动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每个合格的社会人都应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要从基本做起,比如读书看报/关注日常生活以及国家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不断革新知识储备,让思维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了解这些,不止是因为它能够作为谈资,也是因为这些信息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增加个人的精神底蕴,让你得以更加从容地应对这糟乱的生活。

就像同事吐槽的一样:“这份工作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你选择了这份工作,你就得努力做好它。要么你就收拾东西走人。”

对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能够看出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胸怀和品格,也能知晓这个人以后在职业道路上能够走多远,他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曾说过:“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

“积极废人”们若要脱离“隐形贫困”就要明白:吸收外界信息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拓宽了的眼界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选择,选择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人投入精力的比重,产生“心流”,实现个人价值后,行有余力则可助他人壮我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