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作者 | 魚博士

週末,好久不見的閨蜜,跟我吐槽。

前段時間,她兒子參加了一個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去之前,她給兒子25元零用錢,讓他買水或買零食用。

活動那天,有個同學找他要10塊錢,他二話沒說,就給他了。沒過一會兒,這位同學又找他要10塊錢,又給他了。最後,閨蜜兒子只剩下5塊錢。

等兒子回來後,跟閨蜜說起此事。閨蜜有些生氣的斥責兒子,怎麼會這麼傻,別人找你要,你就給啊!

閨蜜跟我說時,情緒中還帶有一些生氣和不平。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似乎也幹過同樣的事情,也經常被我媽說傻,但是當時似乎並不在意這些,下次依舊會照做。

而且,大人平時不是經常會跟我們說要學會分享,要愛分享,巴拉巴拉。

但當閨蜜說起這件事時,該如何才能幫她解開這個心理疙瘩。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孩子天生具有分享精神嗎?

1

親社會行為

心理學家提出,在幼兒的生命早期,開始有親社會行為出現。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寶寶這些親社會行為:

在10個月-12個月之間,當別人面露難色或陷入困境時,寶寶或露出震驚哭泣反應;

在18個月時,寶寶可以不停的把玩具遞到不同人的手中;

……

這些,就是寶寶顯露出的早期分享行為。

這就是有些媽媽會問: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其實就是寶寶想要跟你分享,讓你陪他玩。如果父母能瞭解此時寶寶的小心思,他會很開心。

所以,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是有主動分享慾望的。無論是對別人的同情還是簡單的分享行為,都可作為他想要分享的見證。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保護好孩子“愛分享”的天性,然後可以及時強化,

如表揚、獎勵等,讓孩子得到積極的反饋,從而逐漸鞏固愛分享的行為。反之,分享行為就會減少。

親社會行為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良好的夥伴關係,從中獲得正向的情感體驗,再將這種方式運用到以後的人際交往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當孩子從分享中獲得快樂時,會越喜歡分享。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當家庭給予無限寵愛時,親社會行為會明顯減少。

現在很多6+1的家庭中,孩子從小被寵慣了,要什麼給什麼,什麼都得聽自己的,會“獨斷專權”,什麼都想是自己的。往往會導致孩子不太願意分享。

2

物權意識敏感期

親社會行為並不會一直存在,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親社會行為就會逐漸減退,迎來了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也就是“不分享”敏感期,就像有很多家長在網上吐槽孩子不愛分享。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當孩子到1-2歲的年齡,就到了“我喜歡的就是我的”敏感期了,這就是物權意識的萌芽。

到2-3歲時,對“我”的意識逐漸清晰,開始與其他人區別開,會選擇保護自己所有的東西。

處於物權敏感期的孩子,平時經常會說的三句話: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孩子所說的“我的”,是時刻在保護自己領地(玩具及其他自屬物),不容別人侵犯。

還有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場景,兩個小朋友因為同一件玩具爭吵或大打出手;有些孩子即使手裡的玩具不玩,也不要別人玩。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不懂孩子心理的媽媽會立即當眾斥責,“不要這麼小氣,要學會分享”;或者有的媽媽會直接從孩子手裡奪取玩具,遞給其他小朋友。然後被奪玩具的孩子就會躺在地上歇斯底里的反抗和哭泣。

孩子這樣的舉動,看似是在守護自己的玩具,其實是在維持自己的心理邊界。媽媽如果生硬的強迫孩子,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所以,當孩子開始出現“不分享”這些行為時,家長就需要積極的干預和引導了。這個很重要。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3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分享

分享,是人與人交往必備的品質,也是人際關係的催化劑。

會分享的孩子,會受到大家的喜歡,長大後也會有好的社交能力,同時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的快樂。如果不會分享,遇事斤斤計較,未來將很難融入集體,也很難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分享?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掌握分享的分寸,對於大人來做,可能並不難,但對於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

在孩子眼裡,大概只有分享和不分享兩種。處於親社會行為發展時期,會極力的想要分享,與人建立和諧的關係;等到物權意識敏感期時,極力的保護自己的東西,強調這是我的,開始與別人有界限感。

這樣再來看閨蜜說他兒子的問題,我想她的擔心可能並不僅僅在於分享,而是這些: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背後的語言是,白白的把東西給人家,會怕孩子因表現的“傻”,被別人欺負,進而擔心他的未來,焦慮被放大。

其次,才是孩子分享的問題。

我們經常會鼓勵孩子多分享,有時恰恰忘了提醒孩子也可以不分享,當別人侵犯到我們的利益,或讓我們不舒服時,我們可以有選擇的去做,這個決定由自己來下。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4

教孩子正確分享的方法

如何教會孩子正確的分享?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我的小外甥,他的玩具沒有被允許是不讓別人玩的,如果玩,他就會很生氣,而且很久很久。平時,我們都很尊重他。

記得有次帶他出去玩,旁邊有個小男孩過來搶他的玩具,他不讓,護著玩具,“這是我的,不給”。

然後那位小朋友又轉向我,問我是否可以幫忙,他很想玩那個玩具。我笑著對他說,這個玩具是哥哥的,如果想玩,你要經過哥哥的同意,我只是幫他拿,不能替他做主。

生活中,要教會孩子“邊界”意識,當別人提出要求,可以選擇同意,也可以選擇不同意,決定權在自己。

幫孩子一起守護好這份界限。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繪本《我的房子,大家的房子》,一個名叫阿奇的小刺蝟,住在一所超級大的房子裡,很多小動物想看他的房子,他都不讓。

一天,阿奇在門口睡著了,小老鼠偷偷進入阿奇的房子,怕阿奇感到孤獨,他叫了其他小動物一起裝飾房子。等阿奇睡醒後,發現房子變漂亮了,他很開心,於是把我的房子變成了大家的房子。

繪本是孩子的專屬讀物,借繪本的語言能夠更好的引導孩子來看待分享,然後做出分享的行為。

除了這一本,還有很多分享主題的繪本,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日常中家長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如果想讓孩子學會分享,自己先要做出分享的舉動。

可以是跟長輩分享美食,可以是和朋友分享趣事,可以是和陌生人分享笑容,孩子看得到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種在心裡的一顆小種子,待有一天,終會發芽開花。

孩子愛分享,媽媽氣炸了?想要孩子學會分享,先要教會他這個道理

教孩子分享,最應該做且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

不強迫孩子分享他最心愛的玩具,不侵犯孩子的物權意識和邊界,尊重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守護好領地。

當孩子感受到這份尊重時,未來他也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別人。現在你如何對待孩子,他將來就如何對待這個世界。

也許孩子學的慢,但我們可以用耐心去澆灌,讓他多嘗試;也許孩子會出現一些“失誤”,我們可以用寬容去引導,多修正。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我們用耐心、寬容和陪伴一步步澆灌出來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看似“吃虧”的事情,也許會在心靈給孩子大大的回報。

如果想要孩子成為太陽般溫暖的人,父母一定要先成為太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