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什么很少有人喜欢出游?

秀峰观世界


不请自来啊!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来自大山之中,闯荡江湖已经有十多年了,却没有专门出去旅游过,为什么呢?不是我不喜欢,也不是我不爱好,只是说不舍得把,很多时候想去旅游,想去看看风景名胜的地方,可是想想自己的口袋,自己生活,还是算了吧,我不能把这些钱拿去享受吧啊,我得留着养家糊口呢!

这样年长期都是处在艰苦的奋斗中,总是感觉每年赚的钱都没有多余的,也没有时间去旅游,一年四季奔波在打工的路上,每天都只想着怎么去挣钱,怎么能多挣一点钱,能省则省,一直都是这样的在过,所以到现在都没去怎么旅游过!

或许你们听了会觉得很我很可悲啊,人一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啊?可是我想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农民工都是给我一样的,肩上的责任压力很大,想到家庭,想到子女,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等以后有钱了去吧!时间还很长!

是不是有很多朋友都是给我一样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一起探讨!




趣笑哥


农村人很少有人喜欢出游,这句话如果放着二十年前,哪怕放在十年前或者五年前,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农民朋友,一无时间二无钱!

关于出外旅游的问题,同为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就有两个不同的故事。

大约是七八年前,我家来了个亲戚,是个女奶奶(连云港方言,岁数大的女性),六十刚出头,从来没有到过外地去。照她的话来讲,从村子里到乡镇去赶集,一不小心还会晕头转向呢!

我们夫妻俩正在陪她吃饭,女儿从外边进来,告诉她妈妈说,明天我们乘飞机到云南去旅游,你赶紧把随身物品准备好,不要耽误了外出乘车时间!

这位女奶奶在一边插言道,什么旅游,就是外出瞎花钱!外边有什么好看的,花了那个钱,不如在家去买点心吃。说句不好听的话,不晓得哪一天,飞机会从天上掉下来?

女儿在厨房间里呸呸呸,这是哪里老太婆一张臭嘴?他妈妈哄着女儿,童言妇语,一概无忌!


好几年的时间,我们没有看见这位老人。后来又到我们家来了。告诉我家的老太婆(连云港方言,爱人。),这几年跟着女儿到江南去,总算开了眼界。女儿带着我坐高铁去旅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人都是一个画中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就是农村也都不一定都是一样的。

发达地区的农村,那些县城城郊附近的城中村,这些地方已经率先脱去了贫困的帽子。农村的朋友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农民,经过旅游部门反复宣传和推广,他们也知道旅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随着时间的的推移,一辆一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的旅游大巴,从这些地方出发了。但是,他们还是不赞成到外国旅游,为什么要到外国去,那样会多花钱的!

感谢您对九文天下三农问答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您评论留言!谢谢!


九文天下


农村人没有钱也没有心情去旅游。

我就是农村的,现在也在农村生活。我村里有500多口人,在我三十年的记忆里,出去旅游过的人不超过10位。

只靠种地的农民不可能去旅游,一年种地的收入也就是四五千元,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哪里有钱去旅游。


出去打工的农民工,收入也不高。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种地,地里的农活干完了,赶紧回城市打工。这样忙活一年也就是四五万元的收入,舍不得拿出金钱和时间去旅游。



农村人没有养老、没有医疗,大家心里都会有对未来的焦虑,很难放开心情去旅游。

农村人收入低,对未来的养老、生病…有不安全感。农村人为了活着而活着,哪有能力为了享受生活而活着。


农村里的逍遥


我家就是农村,最近这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已经和农村打了七年的交道,我来说说我的看法。这个问题现在来看,其实要一分为二来看。

首先,对于我们父母的这一辈人。他们真的是辛苦劳作了一辈子,他们经历了那个最贫穷的年代,经历了那个最困难的年代,所以在骨子里,在基因里,想尽一切办法就是挣钱和省钱。现在的旅游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时间,所以呢,大部分的像我们的父母那一辈的农村人,他们是不太愿意出去旅游。

第二个是身体方面的原因,其实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人,尤其是农村人,真的是一辈子辛苦劳碌,拿命拿身体换钱,到了该享受的年代,我敢保证我们现在所有的80后,90后的父母身体没有一个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多多少少身体上都会有些不是,尤其是腿脚。身体上的不舒服固定和折磨一个人的思维,让他不太愿意往外走,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第三,就是虽然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物质生活的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日常,但是我们会发现,我好多的农村人,他们也不太愿意旅游,原因很简单,就是旅游这个关键词是从90年代以后才正式进入我们的公众视野,而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呢,根本就没有这个旅游这个说法,所以呢。嗯,即使呢就是追求时髦,也就是附近走一走,不会走的太远。

第三个呢是时间上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华北地区,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也就是我们这一辈人有了我们自己的孩子以后,其实都是我们的父母在带孩子,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全部浪花在了带孙子,带孙女身上,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要不要出去旅游的事情,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原因。

最后,我想讲的是一分为二的第二种看法,那其实呢,现在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愿意走出去去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愿意走出去旅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说我父母啊,最近最近一段时间刚刚我就带着父母去了海边走一走。

所以呢,所有的伙伴们,让我们努力挣钱,给父母提供更好更惬意的生活,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多多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多出去走走。





胡老师怎么说


作为一名老家是农村 自己是旅游从业者的人来回答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农村怎样 我家这边的农村是比较原始的 家家户户都有牲口 有家禽 而大部分留守农村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我就曾邀请我爸妈出去旅游 但是家里有🐂走不开 要知道现在几头牛就是老两口的大部分财产 别说旅游了 就连来我家都是当天来当天回 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所以就一再搁置

但不是农村人不旅游 他们会选择那种价格低的汽车团 从东北坐汽车去北京 去山东 300多块钱啊各位 他们觉得超级便宜 也会报名去参加 我又能说什么呢🤦‍♀️


耿耿纯纯


我30好几了。快奔40了。在我的印象中。唯一算旅游的。是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

那是到我们几十公里外邻县游玩。学校租了个小巴车。只要学习好的奖励去。车费免了其他费用自己出。一车塞的满满的。老师都站在过道上。

那时候路也不好。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过远们。没有做过这种高档的车。80%的学生都晕车。有人吐了。这个像传染。很多人都吐了。我也一样。

一共去了两个景点。一个门票5元。一个门票8元。就和同学一起拍了一张合影。因为回来冲洗照片。要花钱。家里就给了20块钱。中午没有吃饭。我买了一瓶健力宝。我看别人喝过。特别羡慕。走的时候又买了一罐。回来已经很晚了。我记得到学校天已经黑了。我家离学校有六里多。回到家已经8点多了。

我娘一直在等我还给我留了饭。我打开那瓶健力宝。和我娘一起喝的。娘第一次喝。还问我这里怎么有气。每次想起都难以自制。

初三母亲查出得了癌症。很快去世。母亲去世以后。我到了上海打工。和三个工友住在7平方的地方。那是在上海人民广场旁边的。隔着一条马路。距离南京路步行街很近。我上班天天都从哪路过。每天可以看到全国旅游的人。每个人都是笑容满面。我们同样是到了上海旅游地。但他们是旅游。我却是上班。很羡慕。

虽然现在还是天天努力赚钱养家。可我还是梦想有一天。赚够了。轻松的去旅游。

现在很少再见到健力宝了。只要见到我总会买一罐。它能让我想起小时候。想起母亲。

我的旅游故事完了。第一次把我多年的心里话说出来。我不想和我认识的人说。可突然想和你们。陌生人说出来。凌晨1点了。我要失眠了


风云赛鸽


一层层洗掉腿上的泥巴。就着落日的阳光,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看门前的菜地。该松土了,今年的地膜黄瓜要早栽。他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拿着铁锹挖了起来。他今年八十七岁了。硬琅的身体使他不停地劳作。他不会出去和人打牌,他也不会去跳舞,他只会偶尔和人谈天论地。他思想活跃,通情达理。他很善良,他愿意帮助人。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不愿意在人后说别人的不足。他以前把耕牛饲养得很好。不管关系好坏如果找他借耕牛他都会无条件地借给别人使用。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他也只能大田用机械旋耕,小田自己挖。他种的东西很东西由于没人要就丢进垃圾桶。有红苕,南瓜,东瓜,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多种疏菜。他日常生活间单,喝一点小酒,吃一点自家饲养的肉类,吃得最多的还是米饭。他说日常开支也没多少。政府每月给了一百多元社保。加上儿子女儿过年也给一些。虽然不宽裕但也够用。他妻子比他小两岁。由于双目看不见,很多事情都是他一人劳作。他很辛苦。我每次和他交谈问他苦不苦,他总是说不苦。他高兴地感谢政府的社保,医疗,道路。他说现在生活很满足。我说有没有想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说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多余的钱,没有目的地,没有出门的习惯。再说家里还有失明的老伴。不会出去的,也不想出去。就这样看着农村的变化,享受着自己生产的食品这就很好。就这样慢慢地老去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我看看刚毅的眼神,看看结实的身体,我想这就是我们老一辈的中国农民的缩影。他们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所在,为我们有这样忠厚的农民高兴。为我们的祖国逐渐走向富裕鼓掌。希望农村会更好。希望中国会更好。


黄方万158






二少说农村


或许是地域差异吧,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村人,我也是在农村出生的。虽说早已在郑州定居多年,孩子老婆都在郑州上班上学。但还是把自己当做是农村人。现在郑州周边的农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已不是当年只顾温饱的穷乡僻壤。也不知从那年开始,我和哥哥姐姐都会安排爸妈春秋两季出行旅游,从开始的北京上海南京,到后来的新疆内蒙海南四川,又到现在的东南亚欧洲,父母已经游历了大约二十个省市八九个国家,具体的都到过哪里估计他们也记不清楚了。

父母一辈子田地里辛劳,晚年身体康健,性格开朗,现在也不愁吃穿,做子女的也只能趁着他们身体尚好,让他们尽可能的多出去走走转转玩玩,开开眼界,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独行的旅客


说农村人没钱出去旅游的。我觉得并不了解农村。

比如我在的二线城市城乡接合部农村。农民相对于城里人来说,无论收入,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态度确实是不足。

但是一个月周边旅游一次是常态。很多旅游公司都会定期来村里收人。弄几个大巴,收几十上百号人出去旅游。当然价格也便宜,一次百八十块钱。去的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

隔几个月出趟远门也平常。我知道的,这帮老人都游了办个中国了。新马泰什么的也去过。当然价格是农村人考虑的重点。但是我觉得不论哪里人都会考虑价格吧。

家里条件再好点的,冬天在南方住个把月的候鸟老人也不在少数。

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条件提高了。消费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当然穷地方还有很多。但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合适吧。都得一分为二的看。

比如我这个地方。农民的主要收入是种菜,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挣十几万。去年香菜最贵的时候,菜贩子5块一斤收,那可是不少钱。这些人家可都是几亩地几亩地的种。

其实农村最有时间的都是老人,五六十岁也就不干活了,每天看看孙子,聊聊天,晒晒太阳。年轻人却活的很挣扎,大部分以养货车或者机械为业,打工的很少。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大家也都拼了命的想法子挣钱。

总之,那些觉得农村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该换一换思维了。现在即使是在农村种地,政府也有一批补贴。反正活的都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