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创作


不少朋友还选择去银行存定期存款只能说他们的理财知识太过于浅薄

现如今银行的存款类产品有很多,但是在其中定期存款的收益是最低、最不划算的,甚至大部分银行一年期、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还不如余额宝的收益来的高,而且在流动性上更加无法比拟。


正是由于我们大众缺乏理财的必要知识,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看似非常“不明智”、“不划算”的举动。2019 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为:一年期 1.5% ,两年期 2.1% ,三年期 2.75%,这样的收益率确实是偏低的。相比之下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水平为:2.798%(截止3月31日)。虽然现在各大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揽储需求浮动调整揽储的利率,但是总的来说定期存款的利率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银行存款产品除了定期存款之外还有: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项目。除了结构性存款的利率是浮动的,其余两款存款产品的收益都是和定期存款一样较为稳定的。而且这些存款产品无一例外都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即便是银行遭遇倒闭危机,50 万以内的额度还是会全额赔付的,更何况银行倒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1)大额存单

大额存款往往能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获得最高 55% 的利率上浮,选择大额存单的条件是资金满 30 万人民币。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 4.18% 的水平。


相比于普通的定期存款是不是利率高出了不少?而且部分民营银行为了缓解揽储压力,还降低了投资数额的门槛,在选择大额存单业务的时候我们不妨“货比三家”,挑选出利率最高的银行进行选择。

(下图为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


(2)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顾名思义不是完全的银行存款,它在存款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些金融衍生品,使之有望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率。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往往是一个区间,不是固定的。


一般来说结构性存款的门槛是一万元以上,投资的期限是一年,部分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率甚至都能达到 4-5%的区间。

(下图为部分银行 2018 年的结构性存款利率)


(3)智能存款

这是民营银行为了与传统银行竞争,进行“金融创新”之后的产物,他所具备的优势是利率更高,按档计息流动性也更为可观。


智能存款的模式其实和余额宝的方式有点类似,银行作为主体把资金提供给第三方机构,机构进行投资理财的操作,然后把获得的收益按照约定的利率返还给投资者。


部分智能存款的投资标的三年期利率能够高达 5%,这是非常惊人的利率水平了!



是否选择定期存款只是大家对待理财、生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还是70、80后,他们掌握着家庭的经济大权,但是整天埋头于工作,牵挂于家庭,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的金融产品,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新的思潮和知识,仅仅选择自己认为最习惯、最安全的投资理财方式。


浮云君觉得大家学习、具备一些必要的理财知识还是非常实用的,至少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就能让我们的财富获得更多保值增值的机会。


浮云视界


去银行经常存定期的人,可能源于对我们的金融理财知识并不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收益率也是非常高的。近期有的金融监测平台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数据达到了4.3%。

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两年期是2.1%,三年期是2.75%。

国家已经放开了银行的利率浮动,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利率的上浮比例。比如绝大多数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能够上浮20~30%。像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够达到3.3~3.575%,这样差距就跟理财收益不大了。

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了一种新的银行存款产品,叫做大额存单。它是一种大额存款凭证,个人的存款起点是20万元,企业1000万元。

关键是大额存单的利率更加优惠,能够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如果能够达到上浮55%,利率实际上就可以享受到4.2625%的水平。

这样的存款收益水平跟银行平均理财利率水平只相差万分之3.75,绝大多数人就会选择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额存单也是存款的一种,可以享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50万元以内本息都可以得到保证。



其实,我们购买的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赶不上大额存单,流动性也赶不上大额存单,唯有收益性能高出一些。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上平衡的找出一点,然后判定自己是喜欢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存银行存款吧。

当然我们有很多老人是非常相信银行存款的,他们是定期存款的铁杆粉丝。毕竟他们对社会的接触新生信息不敏感,尤其是定期存款可以在承受利息损失的情况下随时变现,还有国家的制度保障。

所以,只要我们拥有更多更全面的金融知识,就可以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产品,获取更高的收益。


暖心人社




现在一般在银行存款的都是在40到60岁之间。有些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他们这些钱的话,只想存在银行,稳稳当当地作为他的一种保命钱。如果你负债累累和生活肯定不比那些有存款的人过的富足。

80,9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理财产品比较单一。普通人的闲钱,除了存款就不懂放哪里了,所以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

能够钱生钱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就中国这种投资环境,没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技术,你投资会血本无归,不如老老实实定期在银行安全。这几年来,p2p平台集体爆雷,虽然目前我们的投资产品丰富多彩,投资方式多样化,拓宽了我们投资理财的渠道,但是我们有几个能够投资理财赚到钱呢?

所以不要觉得在银行定期的人就是傻子,当你用信用卡负债累累想要弄点启动资金来创业或做什么,你都没有,你能够说定期存款的人是傻子吗?当今社会是一个商业利益驱逐的社会。社会上所倡导的一些投资理财的理念并不一定是对的。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匹配。这样一句话,存钱到银行的人越穷,越穷的人越往银行里面存钱。所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存钱就等于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富人从银行里面拿钱出来,不是拿来消费,而是拿来钱生钱。穷人从银行里面拿钱出来是拿来消费,比如说信用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成为卡奴,然后用这样一句话来,搪塞自己,存钱等于穷,所以不存钱,拿负债来要消费。

因此,很多东西我们一定要知道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看着字面的意思。存钱并不等于穷。透支过度的额度拿来消费就是穷人。

怎么世界上穷人那么多,用28定律说,世界上80%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也就是说从银行贷款出来,80%的人都是拿来消费。只有20%的人拿来钱生钱。

是我对现在很多人还定期存款的看法,他们也许不是大富大贵的人,这至少他不是那种很穷的人。负债累累,守着那点工资的人才是穷人。

理财有道,看雪之道,帮助更多学会理财,对你有所帮助,点赞关注,谢谢合作。


雪之道理财


特别佩服那些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客户,一来对最古老的理财方式不离不弃,二来坚持理财好习惯,三是对银行业务锲而不舍地支持。其实,在我周围存定期的客户还是挺多的,可以说大多数人闲置资金只要超过3个月以上都是存款到银行,绝对是定期的,不知道是本地人守旧还是觉得定期存款比较安全。


不可否认,银行定期存款依然是现在众多理财方式中客户最多的一个,在这个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年代,实在难得,个人对银行定存的客户是这样看的:

第一,对于最传统的理财方式给予最坚定的信任。现在理财产品和存款新品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客户都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了,在这个时代下,依然有一大批客户坚持“任凭落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理财理念,就认定期存款这个老牌子,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县城和农村,没有多少老百姓选择理财产品,也不了解理财产品的一些基本常识,在我周围很多人依然还是喜欢去银行存定期,而且打成存单的那种,特别是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的存单特下货。

第二,坚持理财的好习惯值得学习。其实经常去银行存定期存款,说明个人对自己的资金有理财的习惯和计划,只有通过理财才能不断地积累财富,财富才会越积越多。之所以说选择定期存款,说明客户对于存款的安全性比较认可和放心,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感觉不可控,就直接放弃了理财产品。安全现在是理财第一位的,比收益要重要,不能总盯着理财的收益了,保本保息才是理财的王道。

第三,对于银行的支持和肯定。随着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对于银行的冲击还是很大的,银行的定存利率比互联网平台的要低很多,哪怕是同样的存款,同样的期限,可能都有很大差异。比如民营银行的定存5年最高利率5.45%,而在物理网点存款的定存基本上最高利率没有超过5%的年利率。

客户选择定期存款还有可能因为选择理财方式的范围比较狭窄,想理财,周围的银行压根就没有理财,所以只能选择定期存款业务。比如村子里只有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除了存款还是存款,又没有理财,只能选择利率最高的定存。


财富公元


对于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我们首先应该羡慕,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应该超过了多数人,在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之后还能存下钱。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理财成为年轻人的首选,通过手机软件可以轻松管理银行存款,到银行办理业务的需求大大降低。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使用手机不熟练,对互联网理财方式不放心,就会依然选择到银行办理业务。


电信诈骗普遍存在,互联网理财雷声隆隆,各种投资理财骗局频繁发生,也使得中老年人更加坚定了存银行定期的信念。


总的来说,到银行存定期的人理财更为保守,更加看重本金安全。


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人,难道真的不想有更高的收益吗?多数还是想的,但是金融乱象丛生,到银行存款都能变成保险,银行很多时候都不那么靠谱,选择别的理财方式风险自然就会更大了。


正是有人坚持存定期存款,才给银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五大行2018年盈利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都是亿万储户存款带来的丰厚利润。


现在真实通货膨胀率很高,动辄超过8%,但是银行存款利率很低,三年期以下存款基本在3%水平。钱存在银行就是持续贬值,这是国人最大的无奈。


现在还有很多人到银行存定期,更多反映了金融乱象丛生,老百姓缺乏更安全可靠的增值保值投资渠道,只能选择收益率最低的银行存款。正因为如此,银行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轻轻松松躺着赚钱,五家大银行盈利都能轻轻松松打败三千家上市公司盈利总和。


财智成功


去银行存定期的人,一般都是年龄偏大的人。七零后以上的人,他们的学历一般比较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不太懂电脑和手机上的理财软件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保守型”的理财人,他们这种做法更好地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很好地促进了财富的稳定增长。尽管这种理财方式追不上通货膨胀。

这类人群一般生活比较稳定,颇有积蓄,只是观念有点守旧,但也不能认为人家这种理财方式有什么不好。

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储蓄习惯,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好,不能盲目的从众。

君不见,2018年P2P的爆雷,雷倒了多少人!?有人说,2018年既使是不投资的人也跑赢了在P2P平台上投资的大多数人!更何况那些定期去银行存钱的人不是战胜了2018年所有的投资者!?

废话不多说了,且行且珍惜吧!不论是保守的投资人,还是依然激进型的投资人……


阳光哥哥之临界糊涂哥


理财有三种属性不可兼得: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一般去银行定存的人,最看重安全性,其次才关心收益性和流动性。银行有国家的信任背书,这个观念在所有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会觉得把钱放银行最安全。

对于很多上了岁数的人,或者是被一些不靠谱的理财产品坑怕了的人,他们不在意收益有多高,钱能放到安全的地方,晚上能睡好觉就可以了,同时对流动性的要求也不高,所以银行定存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接触新事物比较快的人,理财可能更看重收益性,其次是流动性,最后才会考虑安全性。所以看到市场上有比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就很少会去买银行定存。

两种不同风格的人,做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


金融探长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存银行就是万无一失绝对保险的方式。其次还有就是当下我国的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很多人投资无门。当下社会存在太多的不是很正规的投资平台,人们也没办法很好的辨别,正如前两年不断爆雷的p2p一样——看着收益率很高,但是就像传销一样,往往只有最开始加入的那一小部分人最终是获利了的,其后的投资者不仅没有了收益,甚至于本金也都被侵蚀殆尽!

所以很多的投资者,尤其是老一辈的60、70后中很大一部分人本着安全稳定的思想,最终大都选择了银行定期存款以及大额存单或者是买房投资这样的理财方式。

但是在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及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下,这样的投资理财方式无疑已是不可取的了。

当下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因银行的不同最高的五年定期也就能达到2.8%-5.4%左右,勉强跟的上通货膨胀,还达不到很好的资产保值的要求。甚至有的银行的定期收益率不如余额宝收益率高。连基本的通货膨胀都无法抵御。

老一辈的人也想高收益,但是因为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存在了过多的虚假投资平台,而大家也没有统一辨别的好办法,最终就造成了他们继续选择收益较低但是安全稳定的银行定期存款!


自性无挂碍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存在差异,存银行定期不为是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投资渠道,应当正常看待,特别是某些民营银行推出5年定期存款利率高达5.5%左右的存款产品,实际收益率并不比做相应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里去。

  有的人可能会说,存银行还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如果存的是活期的话,确实是不如购买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但是问题是货币基金只适合短期闲置资金投资,比如即将要花的钱,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质的资金投资。因为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和性质就决定了它不适合长期投资性资金投资,比如其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以及是以基金的形式存在。

  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为短期货币工具,而其中大部分就包括同业存款或定期存款,即它的大部分收益也来自于银行存款利息。而银行的基准利率决定了其收益率,比如其收益率徘徊在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或国债逆回购对应期限收益率的上下。

  然而,又因其是短期货币工具,平均剩余期限不能超过120天,那么也就决定了它存在大量的现金比例,会分摊掉长期的银行存款或债券等的收益率。这也就导致了,它的收益率不如实际三年或五年的银行定期存款(非基准利率,实际利率存在较大的上浮)的利率。

  与此同时,基金存在一个赎回过程,哪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存在银行垫资行为,快速提现额度也仅为1万,对于用户来说流动性是受一定限制的,不能及时有效的变现。而存款,即使是定期都可以随时变现,进行转账支取(现金取现超5万一般要预约)。

  当然,更重要的是货币基金它不保本,对于某些特定的极端保守投资者,不保本是不可原谅的,哪怕有再多官冕堂皇的解释。

  对于长期投资的保守型投资者,银行存款不为是有效的无风险投资渠道,特别是民营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能给予基准利率上浮50%达到2.75%*150%=4.125%利率,以及5年定期能达到5.5%左右的利率,它实际收益率并不比一般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差到哪儿去。

  同时,随着银行存款产品的变革,银行推出了与存款相结合的表内理财产品,比如结构性存款和智能存款,对于保守型投资者不为是更好的投资渠道。也因此,我们并不能摒弃或看低银行存款,应当拥有唯物辩证的看法。


三人聚众


你好,无论经常去银行存定期还是购买理财、零存整取等理财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区别。拥有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积少成多,在财富增值的道路上没有捷径。

在一个银行网点工作一年多了,经常遇到一些定期存款的客户,年龄阶层从学生到80岁的老人都有,这些银行的“熟客”存定期的原因各有不同,下面给你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类是一些未成年的客户或者较年轻的客户,他们大部分以“零存整取”这种方式进行存款。每个月固定的存入固定金额的资金,一年或者两年后进行转存。一些父母为子女专门开立的账户每个月存入1000或者2000元,作为子女教育基金;还有一些刚上班的年轻人,工资不太高,一个月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每月固定存500-1000元,这类客户不是以资产增值为目的,主要是作为强制储蓄的一个手段,防止自己成为“月光族”,还是比较佩服这些年轻人的自制力的。

也有一类客户从事各行各业生意经营,在每月的营业利润中,会固定拿出一部分做定期存款,有时候一万,有时候两三万不等,根据生意的好坏和淡旺季各有高低。这类客户我遇到很多,不只在一家银行购买产品,产品的种类也涉及理财、定存、天天利等,进行多种方式、不同风险种类的理财,同时会很注重各种理财的到期时间,保持资金的灵活性。他们定存的资金通常占手里可用资金的50%以下,剩余的作为生意流通资金周转。

定期存款较多的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客户,他们真正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和资产的增值。在购买之前会多方对比,询问的也比较详细。他们的存款资金比较大,只要是上了40岁左右的客户,多多少少都在银行有几十万的存款。这些钱真的可谓是他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

前天还遇到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穿着的比较朴素,在我们行存了大额存单50万,在与柜员聊天时得知,这是他们奋斗一二十年积攒的全部积蓄,但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因为子女在上学,上学之后就要为子女在工作的城市购房、结婚生子都是需要资金的。50万看似很多,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也刚刚够一套小户型住房的首付款,子女同样要面临还房贷的压力。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级较大的客户,从与他们的交流中都能体会到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危机感,买房买车、看病住院、子女教育都是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定期存款可能使他们认为比较保险同时适当财富增值的主要方式。有些客户在购买产品的选择时相当谨慎,即使是对于风险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也会衡量再三后放弃选择。

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生活不易,未来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存款是他们整个家庭的信心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