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國粹 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弘揚中華國粹  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現代醫學中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國家“振興中醫藥事業”戰略的逐步實施,中醫藥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人民在醫療健康方面的消費支出越來越高,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2012年的7625億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175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8.1%,可見,我國的中醫藥產業發展速度較快。

弘揚中華國粹  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綱要》確立了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2030年,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中醫藥領域實現全覆蓋的發展目標。並且要求:(一)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二)大力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三)紮實推進中醫藥繼承。(四)著力推進中醫藥創新。(五)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六)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七)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

可以說《綱要》將中醫藥產業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發展中醫藥產業不僅是人民的渴望需求,也是社會發展進步必要需求。加上不斷利好的政策,都在表明,我國的中醫藥發展都將迎來一個大的機遇,以中醫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園,最近幾年也在不斷髮展,通過發展中醫藥產業園可以集聚中醫藥相關產業、完善相關產業鏈,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推動中醫藥產業的良好發展。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些發展得較好、比較典型的中醫藥產業園,並且給出四個產業園的案例。

弘揚中華國粹  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

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咸寧、岳陽、九江金三角中心交匯點,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就建設在通城縣大坪鄉,這裡既是中藥材資源富集區,又是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核心區。藥姑山素有江南天然藥庫美譽,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史載,明朝藥聖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時,曾在此考察57天,採集了數百種中藥樣本,留下“藥姑山上白藥全,只缺甘草與黃連”的名言。

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規劃用地4.32平方公里,分為綜合服務區、中醫藥加工產業園、中藥材物流園區、中藥研發區、中藥材主體公園、健康生態養生區等6個功能區。主要通過開展品種培育、藥品開發、炮製工藝、名醫名方的研究與創新,培育壯大中藥特色產業集群,大造集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信息化為一體的藥品產業流通平臺,培育一批餐飲文化濃厚、配套設施完善的餐飲休閒街區,並依託藥姑山、黃龍山、黃袍山的生態資源,打造國家級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示範區等,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商貿服務和文化旅遊三大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在當地打造出了“一帶、一軸、兩園、三中心、四區、五街”的空間結構。“一帶”即藥材種植產業帶,“一軸”是主題歷史文化軸,“兩園”為中醫藥養生文化園和藥聖閣公園,“三中心”是行政服務中心、醫藥產業中心、遊覽中心,“四區”為中醫藥加工產業園、中醫藥物流園中醫藥研發區、中醫藥主題公園、綜合服務休閒生態居住區,“五街”是藥市一條街、藥膳一條街、藥養一條街、製藥一條街、中軸景觀街。未來,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養生文化為內核,以中高端休閒度假為開發重點,創建5A級旅遊景區、城郊休閒度假目的地,塑造湖北地區全新的中藥養生旅遊休閒基地。

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

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地處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腹地,總佔地面積三百餘畝,總投資22億元,總建築面積達39萬平方米。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以“文化之園、生態之園、健康之園”為主旋律,倡導健康生活理念,傳承中醫藥文化,是一個集旅遊與養生、與中醫藥健康服務完美結合為一體的生命健康產業聚集區。

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由四大產業構成:一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產業,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設計床位1500張;二是養老公寓、中醫藥養生體驗館產業,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4億元,可容納床位1000張;三是中醫藥博物館、配套的商業綜合體酒店產業,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四是智能住宅,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

秦嶺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園項目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西鹹新區健康醫療產業體系,將有力整合提升本地區中醫養生保健、醫療和特色康復服務水平,帶動區域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中醫藥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位於南川城市副中心,距重慶主城40公里、南川城區16公里,兩條高速公路過境並設互通,生態優美,森林覆蓋率達56%,南川也被稱作重慶大都市區的生態後花園。轄區金佛山更是西南地區藥材資源寶庫,發展中醫藥產業得天獨厚。

園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主要發展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門類,著眼於打造創新驅動型園區,堅持政產學研用結合,高規格規劃建設南川科技園區(中醫藥創新基地),以中藥材種植養殖、加工炮製、提取、新產品開發、質量控制等關鍵環節為重點,推動中醫藥技術創新,開展中醫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動集中醫藥專利數據庫、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建設集研發孵化、分析檢測、成果應用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致力打造中國西部重要的中醫藥研發和精深加工基地。

目前,園區已打造成為首批重慶市特色產業科技園區,培養了多箇中醫藥技術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以及一批中醫藥類高新技術企業。下一步,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企業主體、產城融合”的總體要求,繼續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中醫藥健康養生企業,以及優質教育、醫療機構,為園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服務配套,實現創新成果就地研發、就地轉化、就地孵化,推動全區中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創新發展,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醫藥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中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安國現代中藥工業園區

安國現代中藥工業園區位於河北省安國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帶,處於環京津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園區建立在安國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經濟腹地大。園區規劃面積10.29平方公里,為“一區兩園”格局,由南園和北園組成,南園為市區的祁州工業城和九州通物流組成,規劃面積2.14平方公里,北園為核心區,即中藥產業園區,規劃面積8.15平方公里。

園區以現代中藥和健康食品為主導產業,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聯合京津冀中醫藥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成立了國家中醫藥產業技術聯盟。天恩中藥材檢測中心、河北中藥材檢測中心、河北省中藥材質量檢測工程技術中心、藥都集團企業技術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安國中醫藥研究所、河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為園區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1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52家。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4.75億元,財政收入7.42億元。良好的發展環境,毗鄰京津的獨特地理位置和中藥特色產業聚集優勢,不僅吸引了北京同仁堂、國藥樂仁堂、天津紅日藥業、河南百消丹等多家國內知名中藥企業的入駐。並且與廣東一方藥業、江西健康藥業、漳州片仔癀藥業等一批知名藥企也達成合作意向。

中商產業研究院是一家“產業大數據+研究+規劃+招商+基金”的一體化產業諮詢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地方政府、城市新區、園區管委會、開發商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平臺、產城運營、產業金融、產業申報及產業升級轉型領域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核心業務包括: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規劃、產業項目包裝策劃、產業園區升級轉型規劃、產業地產拿地策劃、特色小鎮申報及規劃、田園綜合體申報及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編制、行業研究報告及定製化調研報告、產業白皮書等。

弘揚中華國粹  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