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鱼坝滩是会东县境内金沙江边的一个村。四川和云南以金沙江为界,江岸称树桔渡口。因红军长征中以何长工为军团长的红军先遣部队约2000人在此渡江,从此驰名中外。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去年12月,因工作关系,我踏上了这片英雄的土地,见证了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温习了一遍那段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改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岁月。

金沙江流经会东县境153公里,在鱼坝滩渡口算是比较平缓的一段。而上游和下游,两岸山势奇峻,如刀削斧凿;峡谷连绵起伏,高不见顶。我们乘坐的车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往前行驶。头顶是绝壁万仞的山峰,脚下是波翻浪卷的滔滔江水。视野内,群山重叠,层次分明,裸露的岩石、山峰,勾勒出参差不齐的天际线。这就是金沙江大峡谷,属于攀西大裂谷的腹心地带,经亿万年风雨雕琢、自然造化,形成了雄奇壮美的天然景观。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以前,这里与世隔绝,脚下没有一寸可供车辆通行的路,到了雨季天,徒步行走都困难重重。”同行驻村第一书记这样介绍鱼坝滩村的昨天。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头枕着滔滔的金沙江水,我们在这个红军长征先遣部队渡江后曾经休整过的小村庄美美地睡了一觉。月光出奇地皎洁,天刚蒙蒙亮,就听到村支书媳妇和他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在院里忙碌的声音。驻村第一书记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支部书记家变成了接待站,他们一家人放下自己家的农活,义务做起了服务员的工作。

待我们起床洗漱后,一盆香喷喷的面条端在了我们面前。大家狼吞虎咽吃了早餐,决定乘早上去当年红军渡江后激战过的汪家坪拍一组盐场旧址图片。因路途较远,车辆不能通行,乡党委副书记用电动农用三轮车送我们去目的地。一行人挤上车,三轮车扬着一阵阵浓浓的烟尘在刚打出毛胚的简易公路上疾驰。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奔腾咆哮的金沙江水。大家站在农用三轮车上,双手紧紧攥住车栏,屏住呼吸,紧张得相互间不敢说一句话。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据当地一位102岁见证过红军奇袭金沙江的老人讲:以何长工为军团长的红军先遣部队约2000人在鱼坝滩渡口过江后,分兵两路,一路夺汪家坪盐场,开仓分盐;一路挥师冬瓜坪直取刘元塘驻军。部队所到之处,打土豪,分田地,宣传革命主张,受到当地穷苦大众的拥戴。今天,当地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拍了一组图,我们踏上了去江对岸(云南省境内)的渡轮。时已初冬,但金沙江依然波翻浪滚,急速奔涌的江水你追我赶,向远天及目处流去。

金沙江畔的鱼坝村,是会东县老君滩乡一个名副其实的极度贫困村。这里海拔从720米至1000米不等,距会东县城152公里,距乡人民政府驻地35公里,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峡谷深涧的三个梯级台地中。“水在江中流,人在岸上哭”,这是旧社会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鱼坝村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修通村硬化路、建设村卫生室、牵通通讯网络、设置幼教点、打造民俗文化坝子……伫立在渡口旁的小丘上,举目四望,广阔浩淼的金沙江波浪翻滚,钟毓秀美的江岸上,桑榆遍地,房舍俨然,好一幅富庶祥和的田园风光。

哦!金沙江,你是大自然生命的血脉,是我生命中永远的风景。

记者:赵海华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更多文章

刘晓博到乡镇督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经济篇

鱼城说法第七期丨征集志愿主持人

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金沙江畔的红色记忆-鱼坝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