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学院: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我们这代父母,差不多每个人都在很努力的学习各种育儿知识。

在我们手机、电脑、书柜里,都收藏着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书籍。有人参加育儿培训课程,有人甚至有的还考了心理咨询证书。

每位父母头脑里可能都装满了阳光教育、失败教育、生命教育、精英教育、信任法则、尊重法则、罗森塔尔效应等等丰富而又杂乱的理念,生怕自己的育儿知识盲点耽误了孩子。功课做得不可谓不深。

但是有时候发现,虽然学了很多,但依然“搞不定”自己家孩子。方法应用了很多,却难见预期效果。

比如,我们看了一本书,里面的理论和知识感觉都很受用,但是真正用到自己家孩子身上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难以应对。

是这些理论和方法有问题吗?

还是自己理解的不够深?

或是应用的方法不对呢?


童行学院: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其实,大部分理论方法都有其逻辑和实践基础,或者说都有其适用的情境。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触和现象,原因诸多,涉及认识论;而到底该如何做,则涉及方法论。

本周四的大咖来袭,《你的眼界,孩子的边界》童行大师系列讲座,我们请到了糖心理的创始人兼CEO虞卉。在这期讲座中,虞卉老师也会带领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并且为家长提供解决育儿难题的方法论。

狂热的学习育儿知识背后的焦虑

想要解决“为什么学了这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父母出发,了解一下,我们之所以会如此狂热的学习育儿知识背后的原因。

虞卉老师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其实这背后也隐藏着父母的焦虑。

焦虑从何而来?

一方面,可能来自父母的童年创伤。

我们父母养育我们时,基本物质能满足,学业跟得上就可以,精神层面很少过问。很少有人过问孩子的心理健康、精神发展。

所以某种程度上,现在父母对知识育儿的狂热,也来自于童年某种匮乏。

因为我们可能没有被父母非常温柔地相待过,所以,我们可能非常想要学习:究竟怎么样可以和孩子走得更近,怎样可以给孩子一个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

另一方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育儿信息量特别大,家长可能总会担心自己漏了一些别人知道的东西,错过了孩子最好的发展期。


童行学院: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现在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没有经历过和兄弟姐妹分享东西的经历,也怕别人有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所以对于知识育儿也会格外渴望。在我们的文化中,崇尚知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些历史和文化原因杂糅在一起,也促成了现如今的知识育儿的狂潮。

不管学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和孩子,父母在学习过程中,也多少会有自我察觉,这些自我察觉会帮助到孩子和父母。

所以,知识育儿,本质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我们要怎么样把握好这个度,是我们真正要去关注的。

我们能“搞定”孩子所有的问题吗?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期待自己能搞定孩子的所有问题。或者说,我们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能搞定小孩,让他们乖乖听话。而事实上这样现实吗?

虞卉老师认为:

首先,我们用“搞定”这个词,已经隐藏着不平等的意味了。孩子一有问题发生,家长就用知识去解决,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难受的。理解孩子比搞定孩子更加重要。

其次,作为人,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局限性,做的不完美也很正常。

而当我们试图搞定所有问题的时候,焦虑就来了。

只有当我们放弃“完美的执念”,才能心态更加平稳,进一步实现更好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书上的理论不管用了呢?

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一生气就大吵大闹,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大到可以写一整本书,但很多父母会有一种幻想,会觉得最好有个理论,可以帮我快速搞定这些东西。

虞卉老师分享了一个例子:

我们在看一些育儿书的时候一般会看到这样的育儿实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应该先和孩子反馈他的感受——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妈妈没有给你吃这块巧克力,你感到非常非常生气。”反馈孩子情感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也很重要。

但是,如果只是照搬书上或讲师的原话,机械化操作,反复地对孩子说这句话,而没有看到自己孩子当下的情绪背后到底是什么,反而会隔离情感。只剩下解决方案,对孩子是肯定不管用的,甚至可能伤害孩子。

每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都不可移植,更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模板可以被套用。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而且每次遇到问题的场景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具体怎样做,我们才能更好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书上的理论是不是全都正确的呢?

我们应该如何筛选正确和对我们有帮助的育儿信息呢?

又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帮助我们解决育儿难题呢?

更多精彩内容就不再这里剧透了,欢迎关注本期的讲座,虞卉老师将会在讲座中为我们详解以上问题。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去剖析父母和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育儿实操。

知微见著,当你听完这堂讲座,了解了家庭教育的方法论,学会了如何“看见”自己,和“看见”孩子,相信更多的育儿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童行学院: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讲座详情

童行学院: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在《你的眼界 孩子的边界》童行大师系列讲座中,虞卉老师将通过语音的方式和大家相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家解读“为什么育儿理论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不管用了?”这个难题,并为大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活动信息

主题:为什么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主讲人:虞卉

主讲人介绍

虞卉

糖心理创始人兼CEO

糖心理

致力于孵化出专业新生代心理咨询师

目前用户覆盖90%的心理学专业人士

是国内最大的心理学平台之一

讲座提纲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焦虑?

我们能否搞定孩子所有的问题?

孩子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书上的育儿理论能解决所有的育儿问题吗?

如何选择正确的育儿理论?

讲座介绍

本次讲座为【你的眼界 孩子的边界】童行大师系列讲座中的第十节。该系列讲座在一年的时间内,邀请了各界教育专家为童行的伙伴们分享最先进、最实用的儿童教育知识。

全系列共十余节课程,本次为孩子整体养育音频讲座,已更新的9节有:↓

1.陪伴:忙碌的父母,该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成长?

2.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赢在未来?

3.竞争力:什么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4.科学启蒙:王立铭:不是科学家,也能为孩子做好科学教育

5.语言:用外语学习打开孩子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6.技能培养:练琴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儿童教育专家教你这样鼓励孩子

7交流:惺惺相惜的灵魂在此相遇:景芳与大J谈孩子,谈未来

8.快乐启蒙:如何在家进行思维引导和快乐启蒙?

9.启蒙:郝景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的2个必备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