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神的传奇之路

中国股神的传奇之路

2005和2006年那波遥远的牛市,冒出不少"民间股神",林园就是其一。林园,男,1963年出生,陕西汉中人,他是一个风格异常鲜明的、充满争议的私募大佬。

怎样成为股神?——从8000元到20亿的投资神话

1989年下半年,林园从母亲那里借来8000元进入股市,抓住市场信息不透明,各地股票存在价差的特点,深圳、上海反复波段式倒卖深发展,几个月盈利12万元,在股市中赚到第一桶金。

对于自己的成功,林园也感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他在回答一位大学生的提问时也承认,"我从8000到12万元,那时候谁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股票是一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

1990~1992年,林园把目光投向了"获厚"的原始股。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间,他奔走于海南等地收购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这些股票上市后股价均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1992年,林园的股票市值已超过了1000万。

1992年,林园巧合地转战西安市场,躲过熊市。

1994年,重新进入股市,重仓深发展和,95年~98年翻了九倍,财富再度大涨。

2000年,撤离A股市场,将资金投向周边国家资本市场。

2001~2003年,林园在市场"消失"了三年。

2003年的熊市尚未退去,林园又回来了,带来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在这轮投资中,他的重仓股主要是、、、、宝钢、万科和等"准龙头"股。几年之后,当熊市走到尽头,牛市就在眼前的时候,林园的身价已经到了4个亿。

2006年,大牛市到来,价值投资大获全胜,贵州茅台、五粮液、、铜都铜业、伊利等暴涨,林园的财富顺利地增长到了20亿元。

从8000元到20亿,一个核裂变式的财富神话,就这样诞生在这个有着无数神话的A股市场。

任凭多丰富的想象力,也无法想到一个学医出身的小人物能在中国股市里赚如此之多!法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美国CNN、CCTV……数不清的媒体都对林园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称他为"中国股神",《北京青年报》还颁发给他"中国巴菲特"的美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林园的财富神话,对林园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过,但无论真实性如何,引起业界轰动的林园,无疑已经创造了一个神话。

林园投资语录

他认为,赚钱和牛市熊市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赚钱。"自信来源于他对资产的配置方法。"我的强项是资产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说我熊市为什么离开股市,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确实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动,那时候我已经退出了股市。我说满仓,可能我又到别的便宜市场买去了。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实际上当时我也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是通过资产配置。"

选我自己的股票,有价值的股票,至于股市怎么走,和我无关。

股市的规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挤泡泡;泡泡迟早会被吹破,泡沫终究也会挤干净,周而复始。但无论市场如何,认准

自己确定能赚钱的股票,坚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根据我近20年的投资经验,一只股票大涨的时间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的日子里不是在调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时间里都持有这只股票,但却在最后那10%到来前因为受不了'漫长煎熬'卖出去了,那只能是一种悲哀。")

"小投入、大产出"的公司才是赚钱机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资才能产出盈利的。

林园自谈选股的财务指标:

1.利润总额——先看绝对数

它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它和企业的"每股收益"同样重要,我要求我买入的企业年利润总额至少都要赚1个亿,若一家上市公司1年只赚几百万元,那这种公司是不值得我去投资的,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赚得多呢。通过这个指标,我选的重仓股就是从利润总额绝对数量大的公司去选的。

2.毛利率——一定要高、稳定而且趋升

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虑的,当然如果能发现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此项指标能够反映企业产品的定价权。我选择的公司的产品毛利率要高、稳定而且趋升,若产品毛利率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行业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下降。我的标准是选择产品毛利率在20%以上的企业,而且毛利率要稳定,这样我就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

3.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下免谈

净资产收益率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强。这个指标能直接反映企业的效益,我选择的公司一般要求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大于20%。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的企业我是不会选择的。

4. 预收款——越多越好

预收款多,说明产品供不应求,是"香饽饽"或者其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预收款越多越好,如贵州茅台长期都有十几亿元的预收款,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产品的"硬朗度"。

5.应收账款——回避

应收账款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是由于和用户的货到付款形成的,是能收回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产品销售不畅,先贷后款,这就要小心了。我会尽量回避应收账款多的企业。

6. 每股净资产——不关心

能够赚钱的净资产才是有效净资产,否则可以说就是无效资产。每股净资产高低不是我判断公司"好坏"的重要财务指标,我对它不关心。

林园的选股铁律:

1. 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

2. 选自己熟悉的行业;

3. 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林园炒股守则有五条:

1>选中个股,主动做"乌龟"。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后买入,"猫"在里面,等着上涨;

2>心态是赚大钱的关键;

3>投资一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波动会有的,道路会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赚钱;

4>投资组合中所选公司,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选择老二;

5>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

如果你还在为没几个钱炒股而烦恼,这位大咖的经历至少能告诉你,只要把握好眼前的机会,资本是可以翻倍的。而资本翻倍靠得必定是投资,而不是储蓄。不信你看看1989年以来存款利率的变化。

中国股神的传奇之路

(表格数据来自央行官网和网络数据,若有出入以官方资料为准)

在当时利率非常高的时代,坚持储蓄没什么毛病,因为储蓄的收益也非常可观。而现在,对比之前超过10%的年利率而言,在储蓄上坚持还能看到多大希望呢?当然了,比没有存款要好那么一丢丢,但离你的财富梦依然很遥远?

1989年的8000元按照当时的超高年利率一分不取存到现在也就相当于45000块左右,不过是本金的5.6倍,与投资收益的几十个亿那就是天壤之别,更何况现在年利率降到了少得可怜的2.75%呢。但是如果现在你有5万块钱去投资股市,或许你将会是下一个"中国股神"。

十几年前,房子很便宜,那时候屯了房子的人后来大多大赚了。从"股神"林园的的投资传奇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发力和撤出的时间点都那么巧妙地踩在了"低买高卖"上。以前推送过的诸位名家的成功也大多靠在了"低买高卖"上。现在A股的估值已是历史低位,足够便宜,"低买"的机会就在眼前。

两相比较之下,你怎么选择?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1.本文整理自东方财富网、百度百科等资源。

2.本文尽可能整理归纳名人的经历和观点,但不保证这些经历全部属实,也不代表这些观点仍然适用。

3.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与参考,不具有任何投资建议倾向。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统,在股市中叱咤风云。市场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