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一线看巨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

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巴州巨变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八十年代的人民商场 李汉朝 摄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人民商场(2008年) 李汉朝 摄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七十年代的人民商场 胡继杰 摄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巴州邮电局旧貌(1987年) 李汉朝 摄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九十年代的人民商场 李汉朝 摄

82岁老人李汉朝,用镜头记录库尔勒巨变

在巴州邮电局旧址上建起的电信大楼(2008年) 李汉朝 摄

丝路楼兰网全媒体讯(周海霞)2008年12月4日,记者来到81岁的李汉朝老人家,他正在整理几十年来拍摄的关于巴州巨变的对比照片。

“我1955年9月8日在焉耆县参加工作,至今在巴州生活了63年,先后在原农二师文工队、巴州歌舞团、焉耆县第一小学、焉耆县广播站、焉耆县委宣传部、焉耆县党校、巴州审计局、巴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巴州广播电视局工作,直到退休。”李汉朝说。

刚到焉耆的李汉朝,先是在原农二师文工队做舞蹈队员,当时演出服装匮乏,到各乡村去演出都是坐着大敞篷车去,很多人挤在车斗子里高兴地唱着歌。晚上演出时,照明用的是汽灯,吃的也都是粗谷杂粮,有时还吃不饱,但是大家精神头儿十足。

后来,李汉朝被调到焉耆县第一小学当老师,那时的教室冬天都需要生炉子,每天早晨,老师和学生要先把炉子生着,暖和了,才能上课。操场也是泥巴地,遇到下雨天就成了一个个“水坑”。“现在的学校都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楼,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多幸福呀。”李汉朝感慨地说。

1978年,李汉朝拥有了人生中第一部相机——海鸥120,当时那就是最高级的相机了。胶卷很贵,他舍不得浪费,每摁一次快门时都是慎之又慎,每一张照片都要记录下拍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光线、使用的光圈、变焦等,然后反复地研究如何能拍得更好。在暗房里自己冲洗照片,靠自学提高摄影水平。

在焉耆县广播站和宣传部工作期间,他开始了用镜头记录巴州巨变的历程。“当时,我干宣传工作热情非常高,每次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田间地头去拍摄,路不好走,水沟水渠多,所以我就把一辆旧自行车卸得只有两个轮子和一个车座,这样搬着过渠过沟时就轻松多了。”李汉朝想到当时的情景,感慨地说,“你看看,现在我们要出去拍照片,基本都是坐小汽车,路也好走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拍摄工具都是数码相机,再也不用担心浪费胶卷了。”

在他的照片里,记者看到了他的用心,几十年前他拍过的巴州标志性建筑的照片,等到要拆建时,他会到同一个位置,用同一个角度再拍摄后保留下来。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好习惯,像巴州的老邮电局、塔里木饭店、人民商场、楼兰宾馆等,都被他用镜头保留了下来,和现在新貌的照片摆在一起,成了珍贵的可以直观地看出巴州巨变的最生动的记录。

李汉朝老人说,正因为新旧照片对比,让他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