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袁紹

“將軍,不可!十常侍賺將軍入內,恐有不測。”袁紹道。

“本初不必驚慌,我堂堂大將軍,還懼幾個宦官不成。待我去去就來。”何進根本沒把張讓們放眼裡。

但他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何進

何進被宦官誅殺一事,諸位都知道。袁紹和曹操反覆勸阻過他,讓他找機會徹底清算這件事,他卻一拖再拖。他身為執掌天下兵權的大將軍,手上掌握著最重要的兵權,最終卻為何會慘死在一幫閹宦手下呢?

三個原因。


何進面臨的政局很尷尬

何進是洛陽軍隊最多的人,是大將軍,率左右御林軍共五營戰士,鎮守國都洛陽的主。整個洛陽御林軍都在他手下。弟弟,何苗,車騎將軍,手上也有兵。不夠具體?後來董卓入洛陽,手上只有三千人,讓呂布除掉幷州刺史丁原後:“卓遂收進、苗之兵,又並丁原之眾,於是京都無可敵者。”即,董卓收了何進、何苗、丁原的兵後,在洛陽無人能敵。故,何進手下兵力,十分可觀。以及,何進身後有袁紹、曹操等一杆英霸之士輔佐。而這群人,是最見不得宦官的。

那宦官手上有什麼?

也有些兵。宦官蹇碩,典掌皇宮內禁軍,即,大將軍何進掌握的是國都兵權,但皇宮內部的近衛軍,是宦官掌握的,然而,人並不多。以及,身後有何進妹妹何皇后撐腰,當年何皇后一路從貴人高升到皇后,這群宦官沒少出力,自然,何進平步青雲,也少不了他們幫助。

所以,何進的位置,和他面對的局面,就很尷尬:一邊是自己親妹妹,當朝皇后(漢靈帝死後成為太后),和曾經對自己仕途高升有恩的宦官集團。一邊是自己身後的硬實力集團,即國都御林軍,和袁紹曹操等臣下(當時袁紹、曹操還在洛陽做官)。最重要的一點:何進手下人,和宦官集團,水火不容

何進面對的格局,複雜;何進的位置,矛盾,這是他遲遲不能決斷誅殺宦官的第一個原因。

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張讓

宦官有實力,更有太后這座山依靠

最初的宦官,只是為管理皇帝禁內的宮女所設。但逐漸,這些閹宦中有極其聰明者,和皇帝關係親近,受到皇帝寵愛。至東漢年間,宦官早已不是什麼宮內太監,而是擁有爵位、封地、食祿、部曲甚至家兵的官僚士大夫地主階級一員了。所以,大家可以這麼認為:東漢末年宦官=朝廷內位高權重的官員。宦官這個名詞,只是讓人曲解他們的地位罷了。

諸位有興趣,可以看這篇文章。

比如蹇碩,漢靈帝快去世前,設置了西園八校尉,袁紹、曹操也在內,但領頭的就是蹇碩,他的勢力多大?“雖大將軍亦領屬焉”,何進都歸他管。漢靈帝在時,宦官外戚矛盾尚未激化,等漢靈帝一死,劉辯、劉協(漢獻帝)年齡又小,就由蹇碩、何太后與大將軍等輔政,此時,宦官和外戚的矛盾,就激化了。

宦官和何太后,更是相濡以沫。可以說,袁紹每次給何進勸諫,何進的回答無一例外:太后不許。堂堂大將軍,如巨嬰般,匍匐在太后的羽翼之下。

宦官有如此勢力,又有太后撐腰,何進不敢輕舉妄動,這是第二個原因。

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蹇碩

何進本性優柔寡斷

幾件事:

  • 漢靈帝死後,袁紹立刻給何進說過,宦官外戚矛盾很快就會水火不容,趁現在,讓何進趕緊決斷,收了宦官,
    何進聽了袁紹的話,集結了自己在宮廷內的勢力。這事,立刻引起宦官集團警覺。
  • 以及,此後何進幾乎再沒入過禁內。他這麼做,等於是和宦官宣戰了。

好,有了自己的禁內勢力,也攤牌了,該決斷了吧?然而何進“事久不決”,最後一步,何進就是邁不出去。

何進手握兵權,十常侍只能依仗太后,為何還能贏了何進?

曹操

  • 後來,何進弟弟何苗,給何進說,既然你拿不定主意要殺他們,那就和他們言歸於好,但不要這麼搖擺不定。結果,何進“意更孤疑”,心好亂,心好亂。
  • 袁紹看何進沒主意,甚至揹著何進,宣何進的意思,讓各路諸侯進京(董卓們),逼迫太后鬆口。

看,本來都和宦官劃清了界限,弟弟一席話,又猶豫了,逼得自己手下袁紹揹著欺瞞主子的包袱,替何進謀劃。

平民百姓如此優柔寡斷,無妨;但何進這個位置,是當時的天下中樞,他卻不能如此。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何進給了我們一個教科書式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