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治理•回頭看】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回訪市區多工地揚塵治理情況

3月26日,本刊刊發《苫蓋不嚴 垃圾為患》一文,對市區迎春街南延拓寬改造工程項目、周家莊老南外環路環境整治項目周邊,以及濱河西路學府熙苑小區周邊區域存在的揚塵問題進行曝光。記者在首次探訪中發現,這些建設工地普遍存在綠網密度過稀、苫蓋不到位、建築垃圾沒能及時清理等問題;在城鄉接合部和新修建而成的小區周邊,大多存有公共用地沒能及時實施綠化或者透水鋪裝、覆蓋,土地裸露的現象。

如今,20多天過去了,對於之前曝光的問題,相關部門和責任單位是否逐一對照、認真整改,將揚塵治理責任落到實處。4月12日,記者再次深入實地,對這些區域進行二次跟蹤報道。


【生態環境治理•回頭看】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橫穿臉譜橋和南外環的這條無名路雜草叢生、垃圾為患、汙染嚴重。

迎春街南延拓寬改造工程項目

工地圍擋開工 記者未能進入

當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迎春街南延拓寬改造工程項目北口,表明來意後,該項目工作人員不讓進入。通過大門的縫隙記者看到,該項目正在開工進行作業。

再次來到位於青年路的此項目南口,這裡已對項目工地進行圍擋,無法進入。從圍擋外圍看去,一片已完成拆遷的開闊地上,大面積苫蓋有抑塵綠網。



【生態環境治理•回頭看】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周家莊老南外環路環境整治項目東口的道路上灑滿煤粉。


周家莊老南外環路環境整治項目周邊

路段“身世”複雜 住戶苦不堪言

再次來到市區臉譜橋東周家莊老南外環路環境整治項目現場,這裡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狀態,沒有絲毫改變。裸露在外的黃土和建築垃圾此起彼伏,苫蓋的綠網密度、質量均未達標。

回訪當日正值雨天,在該項目東口一條未經硬化、灑滿煤粉的道路上,煤粉已然活成了煤泥,站在路北口放眼向南望去,雜草叢生、垃圾為患、汙染嚴重。路過於此的周家莊居民表示,這條道路的揚塵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但由於這條路身處周家莊和孟家莊的臨界點,“身世”複雜。身處其中的蘭庭名苑小區建成後,為方便業主出行,在前兩年硬化出來一條通往小區的道路;佳合蘋果小區建成後,也自行硬化了一條通往小區的路。經多方詢問,附近住戶都苦於出行的不便,但也實在不知這條路到底歸哪兒管。

沒想到這條橫穿臉譜橋和南外環的道路竟這般錯綜複雜、無人問津,任由其雜草叢生、垃圾成堆。

讓人些許欣慰的是,通過此前的報道,佳合蘋果小區門前兩處露天經營水泥、沙子的商販已經對易產生揚塵的水泥、沙子等粉狀物料用綠網進行了苫蓋,但對標評判的話,苫蓋密度和質量並未達標。



【生態環境治理•回頭看】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老南外環路環境整治項目現場,建築垃圾此起彼伏,綠網苫蓋不達標。


濱河西路學府熙苑小區周邊區域

整改力度不大 效果差強人意

回訪濱河西路學府熙苑小區周邊的幾處建築工地,看到的整改效果依舊不盡如人意。

當日上午11時,在規劃三路的東口,之前記者拍攝的建築垃圾已經清理,但路口處又新添了大量剛剛拆除的建築垃圾,並未及時清理掉。路口的垃圾池內也堆滿垃圾,散發著刺鼻的臭味。此垃圾池的位置緊鄰濱河西路,與寬敞整潔的道路顯得格格不入。

在學府熙苑小區門前的路西側,之前提及有地皮裸露在外的問題已經進行了綠網苫蓋,但在現場看到,無論是苫蓋的密度還是質量都差強人意;路的東側與工地相鄰的一大塊未經硬化的土地上,一些車輛停放於此,並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


採訪手記:

【生態環境治理•回頭看】整改力度不夠 問題仍舊存在

保護環境為了什麼?

為了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清新,為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更好。然而,依然有些項目工地和責任單位存在整改落實不力、前後變化不大、存在應付了事的心理等問題。正所謂環境就是民生,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和責任單位對揚塵治理責任真正落到實處,對轄區範圍內存在的問題逐一對照、認真整改。同時,全社會民眾也應廣泛參與到揚塵治理工作中,只有全民從意識上重視,在行為上作為,我們的環境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有效改善。


臨汾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 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