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你认为呢?

钟勇180607335


在一次家庭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曾说道: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说实话,这样具有兼具现实与理想的大实话出自这样身份教育家的口中,笔者还是比较吃惊地,这样的言论在家庭教育中还是比较普遍的,也是比较有效与实际的。

说到钱文忠可能了解的人不是特别多,但是他的老师却是我们都很熟知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曾经留学与德国汉堡大学,参加过《百家讲堂》、《中华百家姓》等节目的录制,在梵文、巴利文研究领域成就在国内可以说是一流的,学术素养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钱文忠教授讲到在家庭教育中,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这样的话听起来可能很刺耳,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却又如此贴近实际。在当前国内的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不打不骂的家长应该属于”大熊猫“似的,不能说没有家长未使用过打骂教育,至少这类家长在整个家长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家庭中的打骂教育并不是说对孩子进行没有要领的打骂,而是讲求一定要领的,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打骂,而且这种打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惩戒教育,并非属于单纯地打骂,以家长的强势来逼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志。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打骂、惩戒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中必须的,他与爱的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补充,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可能钱教授的教育言论,在部分家长及教育学者的观念中就是错的,其实我们无需过分追究这样的言论对错与否,你同意这种言论就可以使用这种家庭式的惩戒教育,不同意就可以在家庭教育中避免这种方式。其实家庭教育的方式对错与否,关键要看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质量,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在对其实行教育时所采取的手段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不过,近来部分家长或者教育专家在宣言所谓的”快乐教育“、”放飞天性“等教育方式,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但是任由其发展的教育方式似乎略有不妥,毕竟孩子仍然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等都还不完善,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无法保证所谓”快乐教育“、”放飞天性“等教育方式的教育质量。

对于”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教育言论,你如何看待?

东爱雨小公


这个教授脑子有病。

不打不骂,教不出好孩子吗?那么你连打带骂就一定能教得出好孩子吗?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我是一名私立学校的老师。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我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的感受。

小时候我是一个非常顽皮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面没有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上学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去一个大院子里面,找许多小伙伴一起玩儿,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上学。

这个基调决定了,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来没写过作业,每次回到家妈妈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我说写完了,我要去玩儿了,然后就开开心心的去找小伙伴玩儿去了,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发现我没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上课的时候我也不会认真听讲因为没有心思学习,总是寻找任何可以跟小伙伴玩耍的机会,这样我就成了班主任眼里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每天至少打我两遍,早起一遍,下午一遍,如果幸运的话中途开小差,被老师抓到还会再加个餐-再打一顿。

就是这样,我们老师打了我三点多,将近四年,直到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她路过我家门口,顺便走了进来找到我爸妈说“看看你们家孩子,你说你们俩也都是老师,咋就管不好你们的孩子呢?他天天的也不好好写作业,上课根本就不听讲,她跟班上另外两个同学轮流考,全班倒数第一,这考了快三年了”

各位你们想一想,如果体罚有用的话,这个老师打了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三年多的时间,怎么就没把我们打成好学生呢?你可能会说,可能他打的方式或者打的部位不对吧,那我也没办法。

下面我再谈谈我的工作经历。

刚刚入职当老师的时候,我对学生的管教也喜欢用暴力的方式沟通,他们不听话我就大声呵斥他们,如果还不听话的个别学生可能会拳脚相加,可是我发现这样只能起到一分钟的作用,老师一转身他们马上就要各干各的,该不听的还是不听,该调皮的还是调皮,我就会非常痛苦。

后来我发现我们单位有一些特别有经验的老师,他们班级管理做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尝试着观察他们的做法,我发现她们很少大声呵斥孩子,也从来没出现过体罚孩子的情况,那么他们怎么把班级管理做得这么好呢?

我发现他们每次遇到问题,总是和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等的对待这孩子,如果孩子对老师的管教有不服气,提出原因了,他们也会认真的听,然后给孩子解释,就这样一个平等的姿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再加上这些老师学识都很高,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特别佩服钦佩这些老师,这些老师说话就会特别好使,所以他们在做班级管理的时候会特别省心省力。

于是我开始尝试的避免跟孩子的暴力沟通,尝试着与他们平等的接触。当我以一个平等的姿态来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心平气和的解决。班级上的一些老大难同学也并不是不通人情,他们也是很好讲道理的,只要老师说的有道理,愿意平等的对待他们,如果说暴力沟通起到的作用是一分钟的话,那么讲道理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十分钟。

我相信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果肯持之以恒的平等对待孩子,对孩子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的聆听孩子的心声,耐心的给孩子们解释,我想班级工作是完全可以避免暴力沟通的。

不打不骂,教不出好孩子?算了吧,都什么时代了。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B哥聊社会


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从我自己的事例来说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我是师范毕业,教了两年书,后转型到其它单位工作。所以兼顾了教师和家长两个职能。

我以前教的学校是一个比较差的学校,学生都是其它初中选剩的学生。不说成绩,就是纪律和品性都有很大问题,老教师都头痛。我才毕业,还有抱负,想教好他们。严格要求,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每天放学后,主动家访问题学生的家庭。但收效甚微,一是家长不配合,二是孩子习惯积踵难返。说服教育对他们真没用。

后来开始惩戒教育(感谢那时家长理解),给每个孩子设立一个小目标,达到了奖励,达不到惩罚。手段根据违纪程度,罚跑操场或者跑楼层。更严重就打手板。实施一段时间后,效果开始显现,平均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一变成了第二名。纪律也有了明显改善。

后来有一次,一个女学生谈恋爱(还不是只谈了一个),教育多次不改,于是用教鞭打了五个手板,由于用力较大,把手打红了。学生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跑到学校大闹,后面我受到了处分。心灰意冷,离开了学校。(这女孩结果也很不好,吸毒后贩毒,被抓)。

我离开后一直反思我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到现在没有结果。我自己的孩子(男孩)我没那么多顾虑,一直对他比较严格,说服教育不行就体罚。孩子由于有畏惧感,所以基本不会犯重复性错误,学习和纪律性很好。在我严格要求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是班上前三名,后考入一家所谓金牌初中实验班,并且在班上成绩处于前段。

我认为,教育孩子,一是要从善意出发,二是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就要付出代价,三是惩前避后,不再犯类似错误,达到目的。

所以,我认为,适当的惩戒,是必须的。当今社会,须要的是有合作精神,共同担当的人才,而不是个性突出,一碰炸毛的精英。天性不是遮盖教育缺失的遮羞布,更不是让你无法无天的借口,家长们还是需要理性思考。


渝导菩提


我赞同!拿我儿子说!昨天玩一个变型金刚,弄的时候他爸爸就说你不要硬到去扳要弄坏的,等会电充好了再玩,儿子说不得弄坏本来就是变型的!一会就弄坏了,也不给我们说,悄悄咪咪的扔垃圾桶里了!一会把所有的玩具全都倒出来,喊了好几道捡起来,就不捡,就用脚在哪里踩踩踩!后来我忍不住了脱了裤子就是几巴掌,打了喊捡马上就行动了!捡完了就去发站!有时候打他不是不爱他,是告诉他你做错了就是有代价的!


风吹云游


个人经历,本人初中时极度厌恶上学,天天打游戏跟街头混混混在一起,父母和老师的好言好语只当耳边风,于是,在部队服役的父亲急了,几次在街上抓到我当场一顿暴打,并声称不改过打死也在所不惜,于是,我在对父亲的仇恨中屈服了,重新回归学校后来完成学业,去了广州工作。我想,如果没有严厉的体罚管教,我很可能进监狱,成为让人厌恶的混混。现在,我看到一些小孩不好好学习,而且很顽劣,老师和家长竟然对他们表示:其实你很聪明,你很用功,相信自已,你是最棒的……


红尘有你2626


我支持这种观点,我女儿从出生到现在高一都是我自己带着,孩子小的时候,跟她讲道理,孩子是不会明白的,闹的时候在警告劝说不听的时候,打一顿,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女儿还算乖不是很闹腾,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没有任何一个任课老师找过我,一直到四年级下半年,一天放学到时候老师打电话让我去一趟学校,跟我说孩子把同学的胳膊挠出血了,让我给孩子剪一下指甲,老师一再强调,不是我孩子的错,是后面的同学不停的揪我女儿的头发,我女儿才挠了他的胳膊,因为我去的时候男孩子的家长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没有见到,我打了电话跟对方道歉,如果有必要去医院看一下,对方也跟我道歉说了男孩子不对,都是小事,没有必要去医院,孩子们之间的小问题,很正常。回家之后,我让女儿拉起裤子,用苍蝇拍打她的小腿,警告她以后不可以再动手伤人,孩子哭,不理解我为什么打她,老师都说了不是她的错,我告诉她,这一次只是挠到胳膊,如果我不打她,以后挠到人家脸怎么办?如果失手挠到眼睛,对方有残疾怎么办?赔钱,哪怕是卖房子,我们赔人家,人家孩子要一辈子带着残疾生活,而自己也要一辈子活在愧疚里。当时她不明白,对我打她耿耿于怀。直到孩子初一时,班上一个女孩子把一个男孩子的胳膊用凳子打断了,她回家跟我说,妈妈,你是对的。那个女生都吓坏了,家长也被叫到学校。其实两个孩子之间没有多大点事,就是因为桌子靠的太近,女孩子不舒服了,就用凳子打断了后面孩子的胳膊,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这件事情,至少,我不会让我的孩子这样放纵。


sunflowerSS


我孩子,第一次偷姑姑的钱,没打只教育。第二次偷妈妈的钱。第三次是从超市里偷糖,她妈妈跟他讲道理,讲了一大堆,讲完问他,以后再偷怎么办?他说他不知道!我听了强忍心中怒火!对他说,给我站好,没有我同意不准动,没站两分钟,就动了,我操起一根有棱角的木棍狂抽他屁股。他下坏了,大哭,一边哭一边喊,我再也不偷了!由于他穿厚的裤子,抽完他一点事都没有,我却被木棍的棱角割伤了手。目前半年过去了,没发现他偷。


顺其自然


我认为此话说的有道理!试看世间树从小到大不用修剪长的笔直的有多少.就明白了.孩子从小不要过度溺爱,尽可能自己事自己做,万事不要全满足,稍有干活能尽量让他做务,.让他养成勤劳的习愦,也让他知道父母的不易,从小要让孩子养成敬畏父母,在适当吋间打几下让他知道万事不能任性,等懂事了就以情,礼动之。我们村里有一个孩孑和我儿子同岁,家庭中几代人当宝贝家中什么活也不让干:,.我孩子由于家中忙八九岁就赶着七八头牛放牧,渐渐的家中什么活都帮着干,这个孩子在上高中放罯假时,因他母亲身患重病田里的麦子没人割,又没人放牛(山区以放牧为主)而这个孩子在家还闲坐着,到地里嫌热还不会割,放牛又不会放,十七八的小伙简直一废人,而我的孩子拿着镰跟我们在田中割麦速度与我不分上下。这个孩子特别任性,家中几代单传在毕业分配工作后,没和家人商量谈了个对象倒插门,就通知家中拿钱,把对象领到老家嫌家穷,不回家在同村他姑家十天半月住……

:


小草100399261


我也是一名教师,不过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就教育中的打骂学生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就中国传统教育而言,戒尺是有很久的历史根源,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也常见家法。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教育中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进入,体罚被中国的法律明令禁止,这种以家法和戒尺的惩戒在中国也就不能存在了。

那么我接触过的几个事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件事是在我就职的第一个私立学校里,返聘了很多退休优秀教师,那时候我教小学,那些老教师教会了我很多教育方面的方法,其中有一个语文老师的事情我要着重提一下。那个语文老师教出的学生十分有教养,而且成绩极好,有一次我在她们办公室和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谈事情,那位语文老师办公桌旁边站着五六个学生拿着作业站成一队,语文老师说话很和蔼,认真讲解学生作业的问题,当学生学懂了以后,然后问学生:“这个题因为什么错了呢?是不会还是粗心?”学生回答:“太粗心了。”“这不是第一次错了,上次也是这样的问题吧?该怎么办呢?”那个学生主动伸出左手掌,语文老师拿出一把直尺,在学生手上打了两下。听声音能感觉出有些疼,但是不会伤人的那种。

关于这个老师的故事,还有一个是听别人说的,这个老师是传统的书香门第家庭,有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她那里补习语文,但是她只收和家长熟识的,哪怕学习成绩很差,因为必须认可她的戒尺,送过去的学生成绩上升都很快。

第二件事情也发生在那个私立学校,是初中生的事,有个学生学习很差,父母溺爱,长辈宠爱,在学校上课就是睡觉,在初三的时候成绩还是年级倒数,家长着急了,来学校跑了很多次,最后班主任告诉家长:“以现在你孩子的状况,说句难听的,他过得太幸福了,如果想改变他,只能是两种事情发生,要么你们父母死一个,要么送他去部队。”初三毕业后,他们家人还真把他送到了部队,两年后回来看我们的时候,那个学生像变了一个人,家长特意感谢了那位班主任。

就这十几年教育中出现的事情,我虽然希望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事实上人之初性本恶论更符合大多数,因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才要建立各种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违规的行为必然要受到惩罚。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明显,足球篮球的犯规会被裁判出示警告,罚令出场等,有时候也会出现球员用故意犯规来阻止对方进攻,但也会心甘情愿接受裁判的判罚。当然这是为了体育竞技的胜负,和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差别的。不过我经常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如果你把时间用在睡觉,那就睡过去了,如果用在娱乐,那就娱乐过去了;如果用在查漏补缺的学习,那就会迎来成绩的提高,如果用在体育锻炼,那就会迎来身体的健康。你选择了什么,决定你得到什么,而最后的结果理应自己承受,硕果也好,惩罚也好,和你做的选择有关。

那么,学生要不要有惩戒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惩戒,我们现在的教育在进行欺骗教育。评定成绩上,我们以前叫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现在叫合格和需努力,学生平时成绩不能排名,那为什么要在中考高考中排名来决定考什么学校?学生犯了错只能告诉他,不能打不能骂,更不能用羞辱性的语言或者冷暴力,学生们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数学考了十几分也不会有任何羞耻心,更谈不上心里难过。

教育中的打骂被禁止,教师能做的只有教,但是学生听不听就不能是老师作用的,成绩上不去只能说老师教得不好,和学生无关。但是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在上海的四大名校里的学生成绩那么好呢?因为那里汇聚了全市最优秀的学生,他们是各种原因在全市脱颖而出的孩子,有些是聪慧的,有些是自觉努力的,有些是家教甚严的(少不了惩戒)。而这些学校在竞争中校规更严,要求更多,甚至作业更多,一旦进入了,家长无比珍惜,学生也很珍惜,对于校规也会敬畏。但是如果没有后顾之忧的学生,在普通的高中读书的孩子呢?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贪玩儿不说,还喜欢搞事情,打架吸烟喝酒,在违反校规中寻找刺激,在和教师作对中找存在感,如何教育?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该不该允许打骂学生呢?

有自觉性的孩子不需要打骂,有家教的孩子不需要打骂,有羞耻心的孩子不需要打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有一个家庭教育观———严父慈母,子女的教育需要有严格的一方,有松弛的一方,严格得以规矩,松弛得以引导,如果都严会逆反,都松会溺爱。当缺失合理家教,没有好习惯的形成,打骂是不得已的手段,当打骂也无济于事,基本就是废人了,进入大熔炉吧,交由部队管教,那里不是打骂,而是锤炼。

最后,再举一个电视剧的例子,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小时候没少被恩施戒尺教训。


猫王7077974


不同意复旦教授的胡言。我始终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家从来不打骂孩子,两个孙子,一个获保送清华大学,在清华就读十年获博士学位,现已为某高校博士生导师,一个孙某军事院校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年前荣立三等功。重孙们在幼儿园,小学表现也较突出。不断获好宝宝荣誉奖状和三好并不是学生奖状。他们每一点进步,我们长辈从精神到物质上都给予鼓励。我们一直坚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家三代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