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坊間有一則流傳甚廣的段子:

一撥人賣掉房,準備買股抄底;另一撥人,剛從股市套現,準備掃房。

兩隊人馬擦身而過,互相瞟了一眼,心底都念了一個詞:傻瓜!

買房和炒股,究竟哪個更賺錢?

招商證券近期研報研究了2005年-2019年各類資產的收益情況,用大數據告訴你真實的結論。

這份研報更有價值的不僅在於此,它還回答了大家更關心的問題:

現在我們應該買房還是投資股市?

我們摘編了相關內容,供你參考。

性急的小夥伴可以直接看文末結論。

詳細內容,可見招商證券研報《2019年:居民資產從房產轉向股票投資元年》。

15年大數據:房產和炒股收益非常接近

如果從2005年開始,在全部A股(萬得全A表示)、全部股票基金、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數以及一線城市房子上,投入相同的錢。

假設2005年初淨值為1,截至2019年3月底,2005年以來,各類資產的淨值走勢圖如下所示。

各類資產淨值走勢圖 200501-201903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圖中可清楚地看到:

1、在統計區間的大部分時間裡,股票(萬得全A)和股票基金的回報,都超過了一線城市房產收益。

2、截止今年3月底,自2005年以來,萬得全A、中小板指、一線城市房產的回報率非常接近,均為5倍漲幅;而股票基金則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我們再看一下,從2005年開始,一直持有這些資產直到今年3月底:全部A股的年化總回報為14.3%,一線房產的年化總回報為14.6%。

也就是說,投資A股和一線房地產的差距並不大。

各類資產持有到期的年化回報200501-201903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統計結果符合各位認知嗎?

顯然不是。

在股票或股票基金上,很多人都有慘重的虧損經歷,賺錢者並不多。

於是,大家的選擇也非常直接,房地產成為居民配置首選。

下圖是2014年居民資產分配比例圖。

可以看到,居民投資房地產的資產,是股票的19倍。

而且,很多股票是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或管理層持有。普通居民在股票上的真實配置,可能更低。

各類資產佔比(2014年數據)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產生反差原因

從2005年持有至今,炒股和投資一線城市房產有著非常接近的年化回報。

但為何大家會認為,房子穩賺,而股市“一賺二平七虧”呢?

主要有兩大原因:

股市的高波動、高回撤

從第一張圖片可見,股市波動非常高,最大回撤也非常高,也就意味著風險大。

高回撤還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在高點買入股票,你可能需要承擔很長時間的虧損,才可能回本和賺錢,喪失了太多的時間價值,心理體驗也很差。

相對而言,房產的波動和最大回撤小很多。

另外,房產的低波動、低迴撤,使得很多投資者都是放心大膽地加槓桿。

而在股票上加槓桿的人,很多都在暴跌中,連本金一起損失殆盡了。

這樣巨大的感官差異,使得房產投資更有市場。

難以克服的人性

人性在股票和房產的最終收益上,起了重要作用。

在投資中,一般會有三種策略。

策略一、我把所有錢在期初一次性投入,並堅持持有。

這種情況下,A股和一線房產收益幾乎相同,持有到期的收益都是5倍。

策略二、每月定期投資同樣的錢。

相比投入的總本金,每月定期投資全部A股的收益率是92%,而定期投資一線城市房產的收益率是172%。

策略三、把錢按照當月的成交量比例投。簡單說就是,大家買多少,我就買多少,成交量大的月份就買得多,成交量小的月份就買得少。

相比總本金投入的回報率,投資全部股票的收益降至19%,一線地產的收益達到124%。

三種不同策略下各類資產收益200501-201903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在實際操作中,炒股的人大部分會選策略三,也就是喜歡從眾、買熱點。這樣操作的總回報僅為19%。

而投資一線房產的,很多會選擇策略一,堅持持有的總回報高達401%。

這樣,一線地產和全部A股的收益差異就顯現出來了。

為何房價能一直漲?

房產投資收益率主要來自收租和買賣價差。

房子的需求來源則很簡單,一要有人,二要有錢。

關於錢

我們先說錢,也就是貨幣。

央行先後經歷被動投放、主動投放基礎貨幣、商業銀行自主信用創造三個階段,為房價上漲提供了貨幣基礎。

不過當前央行資產規模接近0增長;資管新規後,商業銀行自主創造信用能力被約束。

房價上漲的貨幣基礎受到約束。

M2/GDP和一線城市房價累計收益率(右)走勢圖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另外,我們的GDP增速曾長期被設定在7-8%附近。消費和第三產業只能穩定貢獻4%左右的增速,剩下部分主要靠投資,地產是投資中最重要的環節。

因此M2增速目標一直高於GDP增速,為房價持續上漲、地產銷售面積和投資持續增加提供了動力。

當前中國GDP已經沒有了每十年翻一番的約束, 房屋會逐漸迴歸至居住和實物屬性,房地產金融屬性創造信用可能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如果是這樣,M2保持與名義GDP相似的目標,房價或將缺乏強勢上漲的基礎。

關於人

誰是房產的接盤俠?

我們從人口結構看。

中國有兩輪大的嬰兒潮。

第一輪是60後。這一輪嬰兒潮進入生育高峰後,誕生了第二輪嬰兒潮80後。

60後嬰兒潮住房需求的大幅提升,促使了住房體制進行改革,住房商品化時代開啟,帶來了第一輪房地產高潮。

1998年前,基本是福利分房。

1998,住房體制改革開始,福利分房時代終結,商品房時代開始。房子從按需分配變成錢多者得。

從2000年開始,商品房銷售迎來第一次爆發,到2007年,商品房銷售達到了7.7億平方米。

出生人數和同比增速(%)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而80後嬰兒潮自2009年進入住房需求高峰期,

帶來了2009-2018年房地產的“黃金十年”。

至2018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創下17億平的新紀錄。

商品房銷售面積(萬平方米)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但是,伴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1970年後出生人口開始大幅下降,導致90後出生人口明顯下降,這意味著90後購房需求將明顯低於80後。

簡單的說,70後投機房產可以指望80後接盤;但是80後投機房產,就很難指望90後接盤了。

至此,1998年以後房地產20年的核心邏輯——人口結構告一段落。

股市機會在哪?

再來看一下股市。

股票的回報取決於淨利潤和估值水平。

如果估值不變,那麼長期來看,你的回報就是企業的淨利潤,也就是ROE。

從行業來看,當前家電白酒的ROE最高,電子、通信、軍工、計算機ROE改善的空間最大。

因此,消費+科技是兩個備受關注的選股方向。

截至2018年3季度,不同行業ROE水平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當前需要擔心的就是,估值是不是夠安全。

橫向比較看,A股當前估值處在較低的水平,距離最底部11倍,還有20%的回撤空間。

這個20%的回撤空間是相對固定的。

那麼持有時間越長,20%的回撤對每年的年化回報負貢獻就越低,ROE對整體回報的貢獻就越明顯。

因此,普通投資者可以採取三種思路投資A股,避免投資A股遭遇“人性陷阱”。但無論哪一種思路,買入並持有,非常關鍵。

第一種思路:採用指數化投資,以指數基金、ETF作為投資標的。

對於滬深300這樣的指數來說,ROE較高,買入滬深300ETF,長期來看,有望獲得與ROE類似的年化回報。

對於類似創業板指這樣的指數,買入創業板指是買入一攬子創業板上市的、相對優質的公司。

由於指數具有優勝劣汰的機制,因此,會被動剔除經營情況惡化、股價大跌的公司,被動加入經營狀況優秀、股價持續上漲的公司。

除此之外,對於看好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類似的公司。

創業板指數中成分股行業分佈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第二種思路:將高ROE、經營狀況良好的一攬子公司買入並持有。

對於有一定選股能力的投資者來說,這是相對較優的策略。

其實,外資也是採取類似的思路。

如果對科技趨勢有信心的投資者,可以買入一籃子高研發投入的科技龍頭,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

第三種思路:買入優秀基金經理。

2005年至2019年3月,股票基金相對萬得全A是有一定超額收益的。

也就是說,如果選對了股票基金,也能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

不過難點在於,基金經理變更比較頻繁,且保持長期業績不易。

相同本金投入股票基金和萬得全A回報率200501-201903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最後,我們來劃重點。

除了股票自身的回報率並不差外,從長期看,股市也有三大利好因素:

1、外資加速進入

進入2019年,MSCI將提高A股納入比例,並且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也將納入A股。

以上三項計劃疊加,使2019年開始海外資金加速入市。

2、養老金有望成為股市長期增量配置資金

2018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繼續完善中國版的401K計劃。

若未來稅延養老險在全國鋪開,未來5年有望撬動商業養老保費規模超過萬億,部分資金將有望進入股市,成為股市長期增量配置型資金。

3、五年一遇的資本市場政策友好再次來臨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支持也呈現週期性規律,每隔五年,資本市場就被提到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也會開啟一個新的市場。

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角度看,2004年的中小板、2009年創業板,再到2014年滬股通開通。

而當前,五年一遇的資本市場政策友好再次來臨。

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資本市場描述為“牽一髮”而動全身。

2019年科創板將要推出,多層次資本市場將進一步完善,“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將會成為未來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歷史上理論政策週期總結和當前政策週期展望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老百姓的錢從樓市轉向股市,就在今年?

總結一下:

根據以上邏輯和變化,“房住不炒”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根本機制發生了變化。當房產迴歸到實物屬性後,房子也會和其他商品一樣,由於質量品質差異,出現明顯的分化。

人口流入的城市,好的地段,好的學位和醫療條件,好的環境有望穩步上漲;質量較差的,人口淨流出的,地段一般,學位一般的房子,價格可能就很難再大幅上漲。

而在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中,A股的權重有望逐漸提升,居民資金入市的腳步持續時間或許會比預期的更長。

2019年或將成為居民資產從房產轉向股票投資元年。

戳我

參考資料:招商證券《2019年:居民資產從房產轉向股票投資元年》201904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