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机遇与挑战并存,2019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2019年的经济趋势是“稳中有变”,不仅意味着风险挑战在加大,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外部压力将会倒逼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指导建筑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明确要求从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工程承包模式、工程管理和监管、市场管理、用工制度、技术应用、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建筑业“走出去”等核心领域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启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纪元”。对于建筑业来说,习以为常的建筑市场大拆大建,赖以生存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高峰将一去不复还,遍地是机会的时代将慢慢远去,转而代之的是“僧多粥少”的竞争局面。

一、 新常态下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当前企业发展人工、材料、运营成本处于历史高位,“营改增”带来的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前所未有;但是恰恰此时,市场需求在缓慢下降,新兴的商业模式不断碾压传统模式发展,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边界日益模糊,传统企业发展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境。工程总承包(EPC)、全过程咨询等工程模式的推广及深化是各企业转型的重要关口,积极拥抱新形势变化,不断融合传统与现代,形成适应新常态下新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二、 资产负债高企前行阻力倍增

很多施工企业秉承了高负债、高资产的经营传统,背负着沉重负担在找活、干活。在融资难、税费重、劳动成本高等企业成本接近历史高点的情况下,日渐被稀释的利润率已经很难支撑企业继续负重前行。其症结就是在这种思路下,企业的经营生产都是给银行在打工,利润的增长赶不上银行利息的增长、赶不上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导致资不抵债,企业运转难以为继。

三、 大量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巨大挑战

伴随整体经济增速下滑以及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性债务加强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大比例减少,更多的采用“引导性投资”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由此“大基建+PPP模式”应用成为潮流,而在这种环境下,占据政府资源、资金优势的央企建筑公司迅速“跑马圈地”,与各地方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动辄千亿级投资,加之金融机构对央企的资源性倾斜,使得PPP项目大量往优势企业集中,加剧了行业两级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淘汰,行业重组步伐瞬间加快。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对建筑业企业的竞争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民营资本的建筑业集团、规模百亿以下的建筑业企业,如何面对生存挑战成为首要问题。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建筑业企业将应对行业的根本性变革

在新型竞争模式下,建筑业企业需要思考的不再是“改进”而是“变革”。以开设分公司、合作联营等为特点的靠“资源关系”进行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单一施工环节、单一资质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转型升级方式看,一体化、综合化、多元化、大型化,是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五、经营管控不当成为企业利润的隐形“杀手”

很多施工企业采取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转变跟不上要求,致使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脱节,不能顺畅对接。经过激烈拼杀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合同,层层压价最后就剩一丁点微薄的利润空间,在高额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材料不断涨价的多重夹击下,再加上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陷入亏损的境地,辛辛苦苦得来的合同最终给别人“打工”。

在发展的道路上,竞争力不强不怕,而拒绝变革才是企业最大的危机。在市场结构调整压力凸显,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大环境下,作为施工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发展大势,直面转型升级的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作为管理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增长,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要考虑如何实现企业持续富有生命力,保持企业发展要有持续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