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漂亮的北大燕園,是這樣誕生的,老照片帶你見證歷史


圖為燕京大學新校區規劃圖。現在一說起北京大學的校園,都會說燕園如何秀美,如何典雅,如何傳統,北大也引以為豪。但是燕園的形成與北大沒有關係,這裡曾是燕京大學原址。是當時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向社會各界募捐,聘請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設計建造的新校區。亨利·墨菲為燕京大學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建築設計,建築群全部都採用了中國古典宮殿的式樣。

圖為1923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內的男生宿舍正在施工。四齋佈置在未名湖北岸,在燕園初建之時,作為男生宿舍使得德才均備四齋曾以各自的募捐者的姓名為依據,分別命名為斐齋、蔚齋所捐、幹齋、復齋。

圖為1923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內的一棟建築正在進行打樁。燕京大學建築群在外部儘量模仿中國古典建築,在內部使用功能方面則儘量採用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等。

圖為1923年,燕京大學新校園的施工現場,放眼望去當時這裡還是挺荒涼的。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學,校址在北京東城的盔甲廠,規模很小。為了擴大學校規模。從1922年起,他15年內往返美國10次,募捐籌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萬美元。有了經費後,他決定給學校另選新址。

圖為1923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內一棟建築的施工現場。當時司徒雷登和他的同事們靠步行,或騎毛驢,或騎自行車轉遍了北京四郊,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清華園西邊的一塊地。這裡原是清代一個親王廢棄的園地,後轉到陝西督軍陳樹藩手中。


圖為1924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建築工地上的牛車,這些牛車應該是給工地運輸建築材料的。為了這個新校區,司徒雷登專門到陝西會見陳樹藩,陳對建校很感興趣,以6萬大洋將地產賣給燕京大學,並把其中的1/3捐作獎學金。這一塊地有40公頃,再加上陸續又在附近買進的其他荒廢園地,使燕京大學的總面積達到原來的數倍之多。

圖為1924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內正在施工的南北閣。南閣、北閣分別叫甘德閣和麥風閣,也叫姐妹閣,是兩個造型一樣的重簷四角攢尖頂樓閣。當時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教室和男女學生活動室,南邊的甘德閣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使用。

圖為燕京大學新校園,此時的校園已經建成,校內是樹木蔥蔥。這個是站在貝公樓上拍攝的,正前方是正門,對面的西山清晰可見。圖中的華表很是引人注目,左右華表各一,這兩柱華表原置於圓明園安佑宮,燕京大學建校初期移此。

圖為1924年,燕京大學新校園內的一棟建築上的雕樑畫棟。經過數年建設,1929年新校址正式投入使用。燕京大學校園的建設,融合了中西文化,是司徒雷登的得意之作。他自豪地宣稱:“凡是來訪者,無不稱讚燕京大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它有助於加深學生對這個學校及其國際主義理想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