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是生活的恩賜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 —李宗盛《晚婚》

晚婚,是生活的恩賜

1

大概,人最害怕的,是某個年紀,聽懂了某首有故事的歌。

他坐在那裡,輕吟淺唱,卻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淚。

若非站在這個年紀,我也從沒想過,我的人生中會聽懂這首歌。

可是,當回首再看,卻又充滿感恩,感恩晚婚,感恩生活。

2

晚婚,是生活的恩賜

很多人像我一樣,生活在傳統婚姻觀的家庭裡。

在父輩眼中,在合適的年齡,戀愛、結婚、生子,是一個女孩最頭等的人生大事。

我們陷入“海選”般的相親大潮中,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走馬觀花般去挑選將要陪伴終生的人。

我們甚至還沒弄清生活的本質,還搞不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就被推入了這場浩蕩的戰役中。

這個戰場中,講的不是感情,而是“合適”。

所謂的“合適”,就是工作合適,家境合適,性格大概合適。眼緣合適最好,不合適也會有“長看無醜人”的定理來搞定。

於是,很多“幸運”的人,在這場戰役中取得“勝利”,找到了那個“合適”的人。

幾年過去,戰場中剩的人越來越少。有的人遇見了心動的人,有的人遇見了“合適”的人,有的人受不了戰鬥的苦,妥協退場。

而剩下的人,便成了反面教材,所有人規勸的對象。

親人朋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甚至那些曾經在這個戰場中走出去的人,都來勸誡我們“投降”。

3

晚婚,是生活的恩賜

何其幸運,我曾經遇見過驚豔了我時光的人。所以,靠著那微弱的信念,等待著一個能同樣讓我怦然心動的人。

縱使,經世事沉澱,我漸漸明白,也許再也無法遇見那樣純粹的感情。

可是,因為這股力量的拖延,讓我未在這場混戰中迷失自己。也讓我擁有時間,從原生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固有理念中剝離出來,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漸漸明白,選擇婚姻的原因,不該是“合適”,不該是孤單,不該是依附,不該是年齡,不該是顏值。

兩個人一起最好的狀態,不是你儂我儂,甜言蜜語,是相互促進,互相欣賞。

蘇岑曾經說過:

感情一開始,你要考慮的是喜不喜歡這個人,而相處久了,就要考慮一下喜不喜歡當下的自己。如果自己變得暴躁了、卑微了、連你自己都看不上自己了,就證明這段關係其實並不適合你。兩個人在一起的意義是共同成長、共同升值,而不是讓你慢慢長成一張被生活欺負的臉。”

我曾經為了反抗“教育”,說過“別看現在都結婚了,說不定過幾年就離婚了呢”。

只是用來抵抗的玩笑話,卻沒想到一語成讖,像前幾年的結婚大潮,這幾年身邊迎來了離婚熱潮。

那些曾經勸我結婚的年輕人,那些曾經怨我不爭氣的長輩,都跑來勸我婚姻要慎重。

4

晚婚,是生活的恩賜

沒有人喜歡晚婚,可大概總有一些人不肯過將就的人生。

那個能夠舌戰群姨,在各種嘲諷中嬉皮笑臉,看起來漫不經心的我,也曾無數次躲在深夜的窗邊暗暗落淚。

我一次次的抱怨生活,為什麼只有我遇不到那個他。

慢慢的,我終於懂了。我總在抱怨生活,抱怨沒有遇見想要的他,我又何曾成為了想要成為的自己。

我們想要遇見誰,都要從先遇見自己開始。

“句讀”中有一句話:

如果你喜歡一匹馬,不要試圖追它,你肯定追不上。你應該去種草種花,等到草長鶯飛的季節,馬自然會回來找你。如果那匹馬就是不回來呢?沒關係,你有了草和花,有了獨特的魅力和資本,這匹馬不來,別的馬會來。”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婚姻不易,要跟值得的人攜手並進,在此之前,也請將自己磨鍊成值得的人。

我並不崇尚晚婚,但如果還沒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妨先把時間用來尋找自己。

當我們做任何事以自己的心為主導,而不是因為要結婚,那時候大概會感恩生活的厚待了。

冰心曾經就婚姻問題勸誡鐵凝“你不要找,你要等”。

鐵凝聽了她的話,這一等,就是16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和寫作上,直到50歲,遇見了那個對的人。

大概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完美生活。

可是比起單身,為一個不值得的人失去自由,將生活弄的一地雞毛更是可悲。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希望我們都能過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成為想要的自己,然後遇見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