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城市月入3000的公务员,被一线城市月入1万的同学邀去卖小吃

阅读之前,麻烦朋友们点个“关注”,每天定时更新行政事业单位职场故事。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觉得笔者是为了吸引眼球,故意为之。其实,考上公务员后被做生意的同学“挖墙脚”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被挖去卖小吃似乎看起来有点荒谬,不过认真想想也没什么,卖煎饼的大妈尚且可以月入3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卖小吃可以赚钱呢?

四线城市月入3000的公务员,被一线城市月入1万的同学邀去卖小吃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职业,公务员只是其中的一个职业。在中国,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为了追求工作稳定和安逸,选择了公务员;而也有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选择了从最底层的劳动者做起。有了这两种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今天题目的存在!

小张和小王出生在一个四线小城的农村,从小一起长大,大学毕业后,小张选择了回到那所小城市,考上了县上的公务员。而小王则去了一线城市广州开始了创业之旅。

四线城市月入3000的公务员,被一线城市月入1万的同学邀去卖小吃

一年之后,小王主动联系小张,他向小张聊起的话题是家乡的一道特色小吃,他说考察了广州各地的特色小吃,都没有这样一道“美食”,希望小张能辞职和他一同去广州卖这道特色小吃。这些话到是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小王后面的话让小张着实看到了差距。

他说只要把这个小吃卖火了,咋们就可以做品牌,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开分店,赚加盟费,接着就集资、上市……

这样的语言初听似乎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后来想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你不得不佩服小王在大城市闯荡锻炼出的胆识和思维。

四线城市月入3000的公务员,被一线城市月入1万的同学邀去卖小吃

当然,小张最终也没有跟他去卖小吃,但是从那次聊天后,他就看到了一个小县城公务员和大城市创业者的差距。也许他们一开始大学毕业后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大城市职场环境、文化底蕴、工作环境的影响下,作为一个职业来讲,大城市创业者和小城市公务员的格局已经不一样了,显而易见大城市的创业者更容易养成大格局,而小城市的公务员则更容易满足现有的小生活。

小王最后成功了没有?很多朋友都会问。小王确实成功了,不过他最终也还是没有践行自己卖小吃的思路,而是选择了其他职业,年入几十万应该早已达到,现在已经在广州安家。

四线城市月入3000的公务员,被一线城市月入1万的同学邀去卖小吃

笔者认为,小王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在那种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养成了一种“狼道”精神,在这种“狼道”精神下,满眼都是思路,满眼都是目标,成功是必然的。而反观小张,长期在公务员岗位上,产生了求安逸的想法,一定程度上没有了年轻人该有的冲劲,缺乏这种“狼道”精神。我想,假如基层的公务员,拥有这种“狼道”精神,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一定无往而不胜。

以上事例,根据身边真实事例改编。换了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