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華南運營中心即將封頂

21世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引領著新的風口。在琶洲,一塊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下簡稱“琶洲試驗區”)熱土正在加緊建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大廈4月即將封頂;在同一片區,微信總部在此發家,騰訊大樓也在加緊建設。廣州市海珠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騰訊、阿里能在同一區域內興建大樓,展現了廣州海納百川的特質,琶洲正在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創新引擎和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實現“出新出彩”。

形成廣州“四核一樞紐二十節點”的創新空間佈局

目前,廣州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舉全市之力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機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立足廣州優勢,推進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和平臺,制定實施一批創新政策,提升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資源向廣州集聚、在大灣區優化配置。

廣州通過優化創新發展空間佈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依託,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段)為主軸,統籌整合各類科技園區,形成了廣州“四核一樞紐二十節點”的創新空間佈局。

在“四核一樞紐二十節點”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自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以來,總數從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超過1萬家。科技創新企業超過20萬家。

當前廣州正在佈局數字經濟,目前,琶洲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已經有了新動作,從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到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就是一種產業進階。

阿里琶洲項目封頂

阿里华南运营中心即将封顶

在琶洲試驗區,除了全球聞名的廣交會展館,還有熱火朝天的一批互聯網總部大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施工工人們正在工地中熱火朝天地進行著緊張的施工建設,一棟棟摩天大樓正拔地而起,區域內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4月即將封頂,復星南塔樓也將於4月封頂。

看到項目即將封頂,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項目報建團隊負責人郭經理回憶是滿滿的。他介紹,該項目位於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的核心區域,屬於商業建築項目。按照阿里巴巴集團的規劃,項目辦理施工前的手續只有1年的時間。正當他為了辦理報建手續時間緊迫而發愁時,琶洲政務服務中心海珠政務專員主動上門服務。小馮說:“雖然貴司對項目開工的時間節點要求較高,從以往傳統的審批流程考慮確實較難實現,但只要啟動‘並聯審批,容缺受理’的模式去推進項目建設工作,我們有信心幫您實現項目比貴司規定的時間節點提速70%完成目標任務。”

“說實話,我從事項目報建工作,也算是比較長時間了,沒想到華南運營中心這個項目,卻帶給我三個‘想不到’。第一個‘想不到’是這裡的營商環境已經達到了國際化的水平。自從我們意向拍取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地塊開始,海珠政務就充當了我們的引路人,積極牽頭對接國土規劃、建設、環保等多個職能部門,為我們辦理各項審批手續提供了正確的指導,這個也側面反映了政府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確實下了狠功夫;第二個‘想不到’是審批時間快。在以往的工程報建業務中,從拿地到開工,我們保守估計要耗時2年時間。但在海珠,報建時間比我們預估的時間至少快了5倍以上。這有賴於琶洲政務服務中心有一支專業服務團隊,專門為我們免費提供審批報建服務工作,為我們節省了不少辦事成本,“太棒了”!我要為小馮他們點贊。第三個‘想不到’是可以一次辦理多項審批,材料不齊也能辦。按照我們報建行業的‘老規矩’,‘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在這裡,海珠政務服務專員啟動‘市區聯動、並聯審批’的模式,一次性可以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准書,讓我感受到‘琶洲速度’,市區聯動、聯合審批這種模式不僅可行,還十分節省審批時間,本來這兩個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還需要在國土、規劃、測繪等部門來回跑,現在只需跑一次,而且一週就能出結果,另外,材料沒有帶齊也可以先行受理和審批,讓市民辦事最多跑一次,這個實在大大出乎了我的預料,也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審批報建的認識。”

通過琶洲政務中心的全程輔導,阿里巴巴項目實現提前動工建設,從而實現了月內封頂。郭經理由衷地感嘆道:“真得為這項改革舉措點個贊。正是通過這項改革,使我們的報建時間比預期提升了超過60%。為我們節省了不少辦事成本,更加體現了海珠區良好的營商環境。”

“互聯網+”龍頭企業在此集聚

據介紹,琶洲自2015年6月以來,琶洲西區共出讓28宗地塊,引進了21家企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復星、國美、鵬潤、小米、歡聚時代、唯品會、科大訊飛、康美藥業、粵科金融、粵傳媒、環球市場、市工商聯、南方出版傳媒、TCL、華邦、中遠海運、三一重工、樹根互聯、珠江實業,企業計劃總投資725億元。其中,核心區19個地塊全部完成出讓,由騰訊、阿里巴巴、復星等13家企業拍得,“互聯網+”龍頭企業在此集聚,打造最強創新軍團。

目前,琶洲西區拍地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1個拍地企業項目已全部立項,其中17個已經動工。環球市場、唯品會項目已封頂(共4棟);阿里巴巴、復星項目局部封頂(共3棟);國美、小米、華邦正在進行地上主體結構施工;市工商聯、鵬潤、歡聚時代、TCL、粵傳媒、粵科金融、康美藥業推進地下結構施工;科大訊飛、騰訊正在推進基坑施工;南方出版傳媒即將啟動基坑開挖工作……項目開工率超八成。

根據海珠區有關部門有關負責人透露,位於琶洲試驗區的阿里巴巴華南運營中心4月即將封頂,復星南塔樓也將於4月封頂。去年8月,環球夢大廈項目成為琶洲拍地項目中首家封頂項目,預計唯品會總部大廈於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這樣描述琶洲:“琶洲將凝聚一批互聯網龍頭企業,希望能夠藉此形成一個新經濟的區域優勢,我覺得未來有很廣闊的空間。”

小米科技董事長、CEO雷軍在調研琶洲小米科技華南總部建設工地時也表示:“海珠區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招商服務效率高、質量好。”

去年琶洲地區新增市場主體2277戶

在建設期,這些拍地琶洲項目已開始在海珠區註冊公司,開展業務,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4.7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77億元;2018年全年數據, 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42億元,同比增長9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12億元,超出2018年全年計劃投資額84.6%; 按照規劃,到2025年,新增就業人口超10萬人。

在這些龍頭項目的帶動下,一大批科技創新企業加速向琶洲集聚,2017年琶洲地區新增市場主體3236家,2018年琶洲地區新增市場主體2277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琶洲已經具備了發展專業服務業良好的產業基礎,隨著創新吸附效應、創新溢出效應、生態效應日益增強,琶洲將成為新的創新熱土。

眾創空間、孵化器為主體的孵化平臺體系正在形成

去年6月,珠江實業公司在琶洲拍得土地,將以只租不售的形式建設人才公寓,琶洲以眾創空間、孵化器為主體的孵化平臺體系正在形成。琶洲試驗區內的工業廠房、村社物業等紛紛提質提效升級改造,目前已建成了M+創工場等8個科技產業園區、孵化器,總建築面積18.8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近500家。

琶洲目前已有環球貿易中心、保利天幕廣場、保利中悅廣場、環匯商業中心、寶地廣場、萬勝廣場、廣報中心等高端樓宇投入使用,未來還將陸續有高端樓宇建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產業承載空間大。琶洲的新建樓宇也吸引了七客聯創等孵化器運營企業關注,寶地廣場已引入了德培利左巢孵化器項目,為企業成長提供優質的支撐服務。

據統計,海珠區全區共有科技創新園區2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3家,總孵化面積66.72萬平方米,其中3家國家級孵化器、5家省級孵化器(含國家級培育)、4家市級孵化器。建成眾創空間22家,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3家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試點單位。T.I.T創意園、廣一電商園、海珠創意園、海珠區科技產業基地琶洲園區年稅收超億元。

十八條引領數字經濟發展

當前,經濟發展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數字經濟在推動效率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上起到重要作用。海珠將重點關注、全力構建“一區(琶洲試驗區)一谷(中大國際創新谷)一灣(海珠創新灣)”這一創新引領增長極,加速引入朝陽型、新興產業,以全流程、全週期的CSO首席服務官制度和全新發布的《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產業政策,優化空間佈局、推動產業集聚、提升創新動力。

其中,《廣州市海珠區加快建設創新島若干措施》(簡稱《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的政策大禮包讓在眾多包括琶洲在內的企業代表欣喜不已。按照海珠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兩加兩減”要求:扶持精準度做加法,政策數量做減法;扶持力度做加法,申報流程做減法,全區13個部門歷時半年多的時間,修訂重構了18條簡明高效、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涵蓋了對創新企業、新興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平臺、創新資本和創新人才等六大類主體的獎勵,突出政策的鼓勵與引導效應。“之前我們與海珠區有關部門對接時,就聽說海珠區正在制定力度大、覆蓋廣的新政策體系,今天終於見到了廬山真面目,非常激動。”一家市外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代表說道。

1000萬重獎科技創新平臺

科創板推出在即,海珠區迅速出手,在廣州市首創科創板上市獎勵。據介紹,《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提出,對於在科創板上市的本區公司,最高可獎勵350萬元,以政策大紅包鼓勵和引導企業搶抓科創板戰略機遇。

海珠區科技創新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和海珠區協議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創新平臺,通過考核指標後,最高能拿到1000萬元獎勵。”

500萬重獎科技型初創企業

去年,海珠區針對科技型初創企業融資難、創業成本高、政府扶持資金撥付週期長這“三個痛點”,先行先試出臺了“集中性投資後補助”政策,在政策設計上實現“三個首創”:資金後補助變更為“前補助”,最高可達500萬元;後補助資金歸集為資金池,統一管理,滾動使用,擴大扶持面;“由專業資本投票”為核心的補助對象遴選機制。

近日,海珠區舉行首批科技型初創企業集中性投資後補助簽約儀式,便是第一批獲得科技型初創企業資金後補助政策的4家企業:北京騰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晶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極數寶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心與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據悉,根據與海珠區的簽約內容,廣州極數寶數據服務有限公司補助400萬元,上述其他三家均補助500萬元,合計補助1900萬元。

目前,琶洲試驗區規模效應初現,創新灣加快推進,2019年第一季度琶洲地區新設立市場主體333戶,截至2019年3月31日,琶洲地區已有市場主體11397戶,其中企業9505戶,企業比例達83.4%。其中,1—2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54億元,同比增長16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7億元。

科信局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海珠區科工商信局局長 陳宇

“試點打造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作為海珠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平臺,並積極爭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落地琶洲”,海珠區科工商信局局長陳宇認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海珠區圍繞建設創新島的戰略目標,堅持走海珠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試點打造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作為海珠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平臺。

陳宇說,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海珠區依據企業的成長軌跡,定製了梯隊發展計劃。首先是解決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難點痛點的集中性投資後補助政策,其次為蓄勢待發的高估值企業定製了未來獨角獸政策,再次優化了增速快、業態新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扶持政策,並新增已趨向成熟的“四上”高企和創新標杆企業獎勵,最終歸望於獨角獸和重點企業的培育工程。科創部門希望通過構築企業成長體系,不斷探索企業成長的可能,延伸企業發展的“長度”,力爭培育出傳承創新特質的本土“獨角獸”。

陳宇透露,下一步,海珠將充分整合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優勢、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地域優勢和以廣交會為龍頭的“國際展都”優勢,高標準謀劃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面完善區域創新生態。琶洲目前有總部集聚區、有中國風險投資琶洲大廈,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均呈現集聚態勢,我們還將在琶洲打造綜合保稅區、政策創新先行區、粵港澳合作示範區,在改革創新中勇當排頭兵,主動參與對外開放和交流,加快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平臺夯實基礎,打造海珠創新島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典範。

一是依託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總部集群,發揮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的引領效應,一方面支持試驗區龍頭企業深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領域,引領打造國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範區。另一方面強化上下游產業導入,裂變形成創新產業集群,引育並重加快 “獨角獸”和“瞪羚企業”集聚。

二是爭取申報設立海珠綜合保稅區,利用綜保區綜合稅收優勢,強化琶洲地區會展、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工業及人工智能製造等優勢,實現創新驅動。目前綜合保稅區項目已選址位於琶洲會展物流輪候區南面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0.76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口岸作業區、保稅展示交易區、保稅加工區、綜合服務區四大功能區域。

三是加快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擴建廣交會四期展館、琶洲物流輪候大樓等項目,重點推進琶洲航站樓綜合體項目,規劃建設機場航站樓、會展塔、海關口岸和聯檢大廳,建成連接機場、南站的南岸樞紐國際會展中心區,強化琶洲地區的會議和會議服務功能。

四是推動數字經濟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數字產業化,培育扶持一批如人工作、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經濟行業優質企業,積極申報廣東省大數據試驗區,推動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發展,集聚數字企業、數字技術人才,對接大灣區資源,形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

五是加快匯聚國內外知名高校、中科院以及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科研要素,推進斯坦福啟天(廣州)聯合研究院、國科大灣區創新城、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廣州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建設,並積極爭取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落地琶洲。

六是堅定“人才是第一資源”,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將人才政策作為重中之重,就是要全面釋放政策紅利,完善人才吸引機制,同時我們還將聯動區內高校、科研院所培養多元化跨界人才,打造高層次創新型數字人才高地。

專家點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創新型經濟集聚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

廣東財經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劉湘雲

廣東財經大學教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劉湘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之一,高校雲集,高端資源和科技創新要素薈萃,區位優勢明顯,是廣州發展“黃金三角”之一。試驗區將重點建設高品質總部企業集聚區和國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範區以形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集群,通過重點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和琶洲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研究院等以構築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創新高地,並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粵港澳合作、擴大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應用領域和優化其發展環境。

劉湘雲指出,琶洲試驗區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總部集聚效益凸顯,創新引擎和樞紐地位日益突出,規模效應初顯。試驗區應繼續把握創新資源豐富和產業集聚度高等區位優勢,緊緊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搶抓技術產業新高地,加快自身建設和發展,將“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積極打造成為“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推動琶洲形成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外向型和創新型經濟集聚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

劉湘雲表示,通過多方共同努力,試驗區將打造成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集聚發展示範區、創新發展試驗區、協同發展特別合作區和應用展示先行區的試點示範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為共享數字經濟帶來新機遇,兩者的結合前景廣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未來經濟藍海,琶洲發展大有可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曾衛康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