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製造業會不會大幅度衰退?有什麼好的方法來提振實體經濟?

用戶108589995197


有效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學習一個名詞PMI指數。

PMI的全稱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翻譯過來,就是採購經理指數。每個月,對企業的採購經理進行調查,問問他的採購計劃是怎麼安排的,增加採購還是減少採購,然後記錄下來,編製成指數。PMI反映了經濟變化趨勢,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有的國家還有建築業PMI。PMI指數50為榮枯線。

我們再來看一下國內製造業PMI的變化,請看下圖:

不用多說,2018年5月份以來的態勢非常明顯,一路下行。大家要知道,50這條榮枯線是非常被看重的。我們很長一段時間,PMI都在50上面掙扎,不到萬不得已,官方PMI是肯定不會低於50的。當官方PMI都低於50的時候,各個民間機構公佈的PMI起碼在50以下呆了四五個月了,情況已經相當嚴重。

那麼,這種趨勢會不會持續,從而造成製造業大幅衰退呢?個人觀點是,製造業比例必然下降,總量中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大幅度衰退不至於,但走向相對的沒落在所難免。畢竟,我國製造業基礎還在,但是競爭也日趨激烈,經濟轉型調整正在進行中。這個過程,也就是製造業地位相對下降的過程,但又不至於大幅度衰退。

下一步,提振實體經濟的關鍵,還是要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要逐步脫離低端的製造業,走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中高端製造業。唯有如此,才能適應人口老齡化和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的客觀形勢。形勢逼人,我們沒有退路。


沉默的投資者


中國的製造業,歸根到底看兩樣東西,市場和成本。

市場不用說了,越來越不好做。

不管你生產啥,只要賺錢的,很快就會有人衝進來做,大家搶,大家都沒活路。不管賣啥,都賣不出好價錢。

成本嘛,首先人工成本高。

我看曬工資的,把我嚇一跳。都拿這麼多,像我們做工廠那會,一個廠幾千人,就發工資一年就得發幾個億。

然後是稅費。

沒辦法,國家養著這麼多人,還有這麼多負擔,錢從哪裡來?稅費唄。稅費從哪裡來,工廠唄。去美國開廠那個做玻璃的說,在中國開廠的稅費,比美國高。

東西賣的便宜,工資高,費用高,那就沒錢掙,沒錢掙,工廠就開不下去。

慢慢下來,也就剩下不掙錢也繼續幹的國企,或者技術上有壟斷性的大企業能掙錢,其他的,就關廠回家,也是沒辦法的事。

開廠,累,還掙不到錢,就不幹了唄。

所以國家這幾年喊降稅減費,是有道理的,國家也明白開廠的苦。

但降的還不夠。

今年國家說了,國家的開支要減5%,但我覺得少了。我們國家要給工廠讓利,開支得減30%,增值稅減到10以下,這做廠的,才能活。


春暖花開003


中國製造業會不會大幅度衰退,這樣的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就讓人無法理解和接受。

我們並不否認,製造業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低端製造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但是,可以肯定,製造業不會大幅度衰退。因為,中國製造精製基礎已經確立。即便創新能力還需要大幅提升,科技含量也需要大幅度提高。但是,它不會改變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製造業正在發展和提升的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房價的過快增長和資金等資源的過度向房地產等領域轉移,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受到了一定傷害。但是,從總體上講,實體經濟仍然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力量,仍然是應對和抗擊各種風險的支柱力量。最關鍵的,就是要控制好房價、解決好地價上漲過快的問題,要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轉移,給實體經濟更多支持。同時,鼓勵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繼續創業創新,更多投資實業。


譚浩俊


口號不對玩垮民族!

滿清幾百年培養的吃喝玩樂忘記喪權辱國心態、

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年輕人看不起前輩、這種思維就出不來工業!

工業是實打實的幹出來的、不是造個熱點、搞個網紅就能解決的!

滿清為了鞏固自己少數民族的統治、對漢人做了太多的思想改造、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勞而獲。幾百年來、自己也被自己坑了!

什麼康乾盛世有什麼盛?盛在哪裡?技術發展退步、農耕也停步不前、工業倒行逆施、閉關享樂!騙人的把戲不過就是為了標榜自己是個明君!

不是這裡要仇視滿人、滿人自己不該反思嗎?掌權幾百年、落後於世界!為什麼?為什麼!?


批林批孔好奇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製造業就從來沒有衰退過!實際上,製造業是我國經濟支柱,貢獻了最多的稅收,承接了最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

2017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3.6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比美日之和還高。製造業佔我國經濟的比重達到了29%,高於大部分國家。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強國的比重在11%—21%之間。

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服務業,使得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出現了明顯上升,目前達到了55%左右。但是製造業比重並沒有出現多大程度下降,服務業比重上升主要“蠶食”第一產業比重。

本世紀以來,我國製造業在規模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在升級。這一點從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可以提現。在2005年之前,我國出口產品主要以紡織品、玩具、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當時就有媒體報道,說我國賣給美國8億條褲子,才能換回一架波音客機。

近十年來,我國出口產品中科技密集型產品比重在快速增長,空調、手機、家電、計算機的出口金額比重已經很高了。華為每年向還要出口大量的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營業收入高達兩三千億元。



這幾年,我國高端製造業產品不斷出現,如殲-20飛機、海上石油開採平臺981、蛟龍號潛水探測器、麒麟芯片、C919大飛機、055型萬噸驅逐艦,等等。這些摸得著看得見的產品,就是我國製造業水平不斷提升的表現。


財經知識局


問題極具討論性!

我是一名製造業從業者,選擇回答。

中國的製造業會不會大幅度衰退?有什麼好的方法來提振實體經濟?我的答案是會的。至於如何來提振實體經濟我的理解如下:

-1-減負

現今中國的製造企業高人工、高稅賦、已不堪重負,減負應是當今主題。

-2-降壓

大的下午壓力之下,大部分的製造業主融資困難,難以為繼,國家層面應儘早出臺個人破產法,讓創業者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關注我!更多工業知識與您分享


民族工業拓荒者


中國目前的現行政策和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大環境下加速中國製造業哀退必然結果!從一角看整體,本人所在地區的製造業幾乎處於半生產或停產狀態。一方面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環保打壓處罰不得不停產關閉,另一方面企業資金困難免強維持生存或無法生存下去。企業轉型怎麼轉?可能不?中國億萬企業都向幾個方面轉型可能不?即使有實力的企業往一個方面轉不還是掙破頭傷痕累累?中國製造業就象中國社會有公務員、高科技產業企業,普逼通產業企業、國企職工、民企員工、商人、種地的農民、農民工、教師、律師、等全面存在和發展,中國製造業才長盛不衰!提倡轉型和發展高科技產業只能是制度引導的一個方向,不能趕鴨子上架一齊上。所謂產能過剩優勝淘劣以環保名義進行打壓趕走的趕走,關閉的關閉,倒閉的倒閉只會加速中國的失業率。中國畢竟是人口大國,普通老百姓還是依頓普通的製造業就業養家餬口賴依生存。



我認為要想振興中國製造業,首先要管控好虛擬經濟,好比說幹實事的人拼命的幹一天才掙5塊錢,而那些投機取巧的人,比方說娛樂業的天價片酬,房地產的投機倒把等不費吹灰之力一天卻能掙5o塊錢,如果象這類問題園家不調控好,試問誰還願踏實的去做實業呢?其二,製造業要擔正心態,儘可能的盡最大努力做出好而精的產品,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畢竟國家房地產產業向製造業轉形後中國將造出很多的產品,這些產品僅靠中國人來消化更定是消化不了的,因此就要擴大出口,如果產品質量更不上去,如果有別國好的產品與你一競爭,那就是死路一條,其結果是企業垮臺,工人失業,中國的城鎮化也就宣告失敗,因為中國的經濟和百姓的就業不可能永遠靠房地產支撐,房子總有一天會蓋夠的,製造業如果搞不好而百姓又離開了士地,將來讓他們靠啥去生存?


阿Q185001263


中國製造業給全球發達國家配送大量的產品,養活大量的中國人,如果因為華為事件,中國製造業被堵在中國的高牆之內,失業率難免高深。

當今這個時代,國與國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大家的產業結構不同,不同的產能決定你所處的位置,如果你的政治立場、經濟政策穩定,長時間的佔據你所處的位置,固定你的產能,總有一天世界是離不開你的。

我們今後的出路不是改革,應該是靜下心來研究怎麼才能與世界上發達先進的國家同步,而不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向而行。

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思想就是要與世界同步,接受他們的先進思想,吸收他們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與世界上發達先進的國家同步,我們才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


亦奧


中國製造業會不會大幅衰退,取決於我們突圍的程度。為什麼叫“突圍”?因為我們的製造業現在進入一個“瓶頸期”,國內實體企業非常困難!有點“上摸不到天,下踏不著地”的感覺,GDP增速一再下滑。

現在全球的製造業狀況是這樣:高端製造業以歐美國家為主導,比如一些高端品牌的產品,中國目前在“全球著名品牌排行榜TOP100”中,唯一入榜的是“華為”排名第69位,其餘都主要是歐美國家品牌,這說明中國的品牌製造業還在初級階段,除了華為幾乎沒有過硬的品牌企業。所以我們才會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目標就是希望向高端製造業“突圍”,突破歐美國家的領先地位。

再比如中國的“大飛機”製造,C919目前最關鍵的零部件都是來自於歐美國家,飛機最主要的零件:發動機來自於”美國通用公司”,航電系統來自於”美國霍尼韋爾公司”,中國自己的“CJ-1000A”發動機需要2022年以後才能商用。中國自己的發動機在爭取逐漸突圍,能不能成功還需要觀察。

那麼再來說說另外一種“突圍”,在低端製造業,現在世界上除了中國,主要有:印度,越南,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這些也是人口大國而且都比較窮,他們就像三十年前的中國,水平暫時沒有我們現在高,但是人工成本以及生產成本比我們低的多,價格也比我們便宜的多。所以我們怎樣從他們的“追擊”中突圍也是一個問題。

總之,中國製造業現在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我們現在進入一個發展的“瓶頸”,就看我們自己的突圍能力了?如果突圍不成,那麼中國的發展就徹底進入衰退,因此中國這幾年是非常關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