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兒?聽聽專家怎麼說(上)

導語: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指導、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電視劇《都挺好》創作研評會於4月12日在北京召開。侯鴻亮、簡川訸、姚晨、倪大紅等主創介紹了創作經歷,仲呈祥、範詠戈、陳旭光、戴清、鄧凱、劉陽、史競男等業界專家指出了該劇的優點和不足。國家廣電智庫公眾號編髮專家學者的評價和意見。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文藝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仲呈祥

《都挺好》這部劇播出後,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並持續引發觀眾熱議。文藝評論界對這部劇的評價各有特色、褒貶不一,要以包容的心態來看待這部現實題材電視劇,既不要捧得過高,也不要過度批評,而是要充分發揮文藝評論的作用,加強引導、提升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8日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要堅持“八個統一”。其中的“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對文藝評論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文藝工作者在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必須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以“培根鑄魂”為宗旨,以“守正創新”為路徑,不斷促進全國文藝評論進一步活躍起來。

現實題材文藝創作要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紮根於人民紮根於生活,勇於創新現實題材創作的風格和方法,才能走出一條獨特的文藝創作道路。我們要站在時代高度,對當代城市居民的社會心理、文化基因、精神標識,用藝術化方式真實呈現出來。此外,現實題材文藝作品一定要注意既要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更要體現當代社會實踐的厚重感,把握文藝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才能夠真正的寫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範詠戈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都挺好》稱得上是一部現象級的家庭倫理劇,也是近期現實題材電視劇的重要收穫,它表明家庭倫理劇可以有更多可能,更多擔當。主要體現在:

一、現實話題的意義高

現實主義創作以某種社會共同關注的現實問題作為故事核心,反映當下社會矛盾的焦點和難點,對當代人的生活和情感處境給予新的人文關懷,這樣的現實題材劇是我們所倡導的。《都挺好》首先引申出了社會層面上如養老、啃老等社會難題,直面了社會痛點,又進一步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國家層面以及人類生存發展層面,敢於觸碰、敢於解讀,引發關注與思考。此外《都挺好》相比其他關注養老問題的影視作品來說更加獨特,有效地避免了同類電視劇不太注重視覺效果的問題,不失為一種創新。

二、立意比較新

《都挺好》從養老等社會話題的層面,引申出了對原生家庭倫理的關注,這也是這個劇的“戲核”。將原生家庭倫理以電視劇的方式引起人類的普遍關注,《都挺好》是首創。該劇超越了一般的家庭倫理劇,進入到深層次的關於親子關係、關於子女對父母的孝,關於原生家庭之傷,以及如何和這個傷共處的探討,體現出了現實主義創作中的人文關懷。故事情節的發展和演變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濃厚的倫理本位文化傳統,劇情中表現出種種矛盾衝突甚至在強化到極端的時候,也依然能把握好講好中國故事的底線,迴歸到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美德上,最終走了一條尋找親情和愛情迴歸的大團圓之路。

三、把生活中的平凡瑣碎集中昇華,把價值訴求陌生化為第二自然

現實主義是有主觀訴求、有價值判斷的真實,這樣呈現的現實應該被稱為第二現實。《都挺好》突破了同類型敘事的範式,以蘇明玉為主角,突破了原本以男性為視角中心的敘事套路,創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該劇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結尾的轉變有些突兀、有些倉促,這種轉變的倉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部劇直面現實的力量;二是有的地方藝術分寸把握上有所欠缺。比如在蘇大強執意與小保姆結婚這一家庭辯論上,理由的設置不太經得起推敲。

人民日報政文部文化採訪室副主編 劉陽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都挺好》這部劇在藝術創作上呈現出了許多特點。

在人物的塑造上從宏觀上看,這個劇很好地把握了各種人物類型的功能性和他們之間的情感交織,呈現了立體化和豐富性。這些人物交織在一起共融性非常明確,繪出了一幅當代社會駁雜又豐富的人物譜系,立體呈現了社會不同類型人的狀態;從微觀上來講,就劇中的人物命運和境遇而言,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境遇都在當今社會中具有代表性。此外,劇中主角個性鮮明,性格形成也有一定現實依據,具有一定代表性,也戳中了人們心中最為敏感之處,由此引發了很多熱議。

在思想和內容上《都挺好》很好地回應了現實社會的熱點。不僅是對社會生活的簡單呈現,也有對現實生活中人們面對的種種困惑的回應和解答。當下許多的現實問題都在《都挺好》裡面得到了很好的關注和回應,這也給觀眾帶來的真切的代入感,因此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在南北方各地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視。

在結構設計上,《都挺好》別具匠心,由已去世的蘇母串起整個故事,成為人物性格邏輯、行為邏輯的關鍵依循,這樣的設置讓蘇家一家人的關係和情感看似貌合神離,實際上卻相互牽絆,讓電視劇形成了很好的有機整體。劇中的場景和音樂的特色也很好地實現了別具地方特色的美學表達,蘇州老城、“食葷者”、評彈等元素的插入讓電視劇充滿韻味。在傳播上,該劇突破侷限,以設置話題在網絡上的發酵反過來推動電視劇的傳播,“蘇大強表情包”等傳播手段讓《都挺好》真正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成為亮點。

《都挺好》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一是劇的結尾明玉獲得了無限期的長假迴歸了這個家庭,劇中的處理流露出對女性社會角色的認知和定義觀念上的守舊,還值得更多的創新和思考;二是劇中蘇母的性格邏輯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然設置了前情鋪墊,劇中蘇母的性格也過於極端,導致在表達上缺乏一定的真實性。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 史競男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都挺好》能在很多當代家庭生活劇當中脫穎而出,原因為以下三點:

一是它具有話題性和顛覆性

《都挺好》以家庭為切入點,在熒屏上真實地呈現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直面看似光鮮的家庭生活中所隱藏的不堪的一面。該劇沒有停留在以往反映家庭生活的影視作品中所關注的常規問題上,而是以原生家庭給每個人帶來的影響為切入點進行敘事,在題材上是一種創新與突破。《都挺好》抓住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社會性話題,展開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加上該劇中還涉及了諸多社會問題,戳中了當代社會痛點,因此這部劇的受眾範圍廣,年齡跨度大,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值得肯定的是,這部劇不止停留在揭示層面,也在嘗試著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不但會產生對現實生活的審視和反思,也能找到回望成長、自我療愈的渠道。

二是塑造了精彩豐滿的人物群像

該劇中優秀的演員為我們塑造了新時代影視作品中一批典型的人物。劇中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呈現了立體、豐滿、有血有肉的形象。這種高質量的表演給大家帶來了驚喜和感動,也讓我們有信心期待內容為王、演技為王,好演員永遠會有春天。

三是對於細節的追求和打磨

如這部劇開頭蘇州味道濃郁的市井風情畫,既扣合了主題和劇情,也刻畫了眾生像,讓人印象深刻,看得出劇作方的獨具匠心。此外還有劇中貼合劇情出現的蘇州評彈等細節也為這部劇增加了很多的韻味。

這部劇的遺憾之處有三,一是劇中除了蘇母以外,主要的女性形象太過於完美,顯得不夠真實,如蘇明玉這一人物的性格成長鋪墊還有些不太夠,僅靠劇情的閃回有些單薄;二是這部劇開篇就引出了矛盾的根源在於蘇母的重男輕女,可是劇中對於女性人物命運的安排還是逃脫不了傳統的觀念,“迴歸家庭”依然是女性最終的歸宿,隨著社會的進步期待以後在熒幕上能看到女性角色的更多選擇;三是這部劇的背景雖然設置在蘇州,但是劇中人物基本上都是北方口音,會產生一些跳戲感,如果注意發音細節,在效果上會更好。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 鄧凱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都挺好》這部劇可以比喻為三樣東西

第一,它是一部社會風情畫。這部劇折射了改革開放40年時代的變遷,從最開始的蘇州小衚衕,到後來極為現代化的社會場景,用細小的角度解讀宏大的問題,起到了舉重若輕的效果。

第二,它像一本《家庭醫生手冊》,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部劇社會反響大,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如同《家庭醫生手冊》一樣,大家都在劇中人身上尋找著自己生病和受傷的症狀。

第三,它像一本心靈指南,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教會觀眾教如何相互救贖和自我修復。文學和影視作為一種藝術樣式應該提升世道人心,讓人從中得到安慰,受到指引。這部劇對觀眾、對整個社會,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

《都挺好》之所以成功,得益於 “三個心”

一是“十年磨一劍”的恆心

這部劇十年前就開始策劃、製作了,創作過程中也堅持紮根生活,這種精神值得敬佩,《都挺好》之所以不懸浮,接地氣,正是因為這份持之以恆的精神。

二是“不走尋常路”的匠心。以往的家庭倫理劇難免給人臉譜化、類型化的感覺,這個劇讓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它走出了類型的套路,讓人過目不忘。《都挺好》以藝術的形式呈現生活的真實,在兩者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契合點。它也尊重了觀眾日漸提高的審美和接受的水準,從而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改變了以前傳統的呈現方式,為以後的創作和表演打開了新的空間。

三是“慢工出細活”的精心。這部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都讓人讚歎。劇中人物性格鮮明飽滿,這些戲骨出神入化的表演,還有極其精良的製作,都是這部劇成功的秘訣。

(摘編:吉京)

輪值主編:劉漢文

【摘编】《都挺好》究竟好在哪儿?听听专家怎么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