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拉衚衕21號院的變遷

錫拉衚衕21號院的變遷

在錫拉衚衕住了一些年月了,昨天碰到兩個人,問我:21號院的四合院在哪裡?我周圍掃了一下說,好像大部分拆了,大概就剩下這個東城區衛生局幼兒園的兩進四合院了。

這剩下的兩進四合院現在是一個小幼兒園,經常傳出來孩子們的歡笑嘻嘻之聲。

經查證,錫拉衚衕21號院的確是一座大宅院,約佔地三五畝,位於東城區王府井大街西側,東華門外的東安門東北側。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東黃城根南街。南鄰東安門大街,北為韶九衚衕。

為何叫錫拉衚衕呢,大約此次明清時期有一些錫器、蠟臺作坊而得名。也有“錫鑞”的說法,“錫鑞”就是錫。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武弁王官》:“然此輩素號錫鑞酒壺,非考功法所可束縛。”就是指鉛錫合金,有良好的韌性、導熱性和耐蝕性,主要用以製造滑動軸承。舊時廣泛用於製作戒指、項鍊、手鐲、耳環、胸針、紐扣、領帶夾、帽飾、工藝擺飾、合金相框、宗教徽志、微型塑像、紀念品等。鉛錫合金性能穩定,熔點低,流動性好,收縮性小。鉛錫合金晶粒幼細,韌性良好,軟硬適宜,表面光滑,無砂洞,無疵點,無裂紋。

21號院以前是一片多進多重的宅院,還有花園,位於衚衕的西口,西口的對面便是紫禁城的第二重圍城——皇城牆,可惜現在已經完全拆除了,90年代改建為一個街心狹長的公園,從南河沿一直延伸到北河沿乃至南鑼鼓巷路口。

這裡明朝屬南燻坊,稱錫蠟衚衕。清朝屬鑲白旗,據說是慈禧太后幼年居住過的地方,有的野史說慈禧太后被選為秀女後,從東華門外的錫拉衚衕一路向西抬入宮中,此後一生再也沒有回過這裡。

後來這裡又住了一位名人——王懿榮。即那位發現了甲骨文的王懿榮。王懿榮,原籍山東省煙臺市福山人。生性耿直,號稱“東怪”,鑑藏家和書法家,為發現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緒六年,王懿榮中進士,授翰林編修,後為國子監祭酒。庚子年,在慈禧老佛爺的縱容下,義和團席捲北京,王懿榮授任京師團練大臣。此時,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外逃,最後,王懿榮偕夫人與兒媳投井殉節,諡號“文敏”。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因通曉醫術,讓僕人去鶴年堂抓藥,買到一種叫龍骨的藥材,買回來後,王懿榮對上面的圖形文字很好奇,他儲備研究後認為是一種古代的文字,他立即通過山東古董商人範維卿大量收購龍骨,隨後潛心研究,認為這是商代的文字,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並將其斷為商代的發現轟動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成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李鴻章與八國議和,王懿榮遂書絕命詞,東直門被攻破失守後,回到北京東城區錫拉衚衕的自宅。這個21號院裡,庭院裡有井一口,寬且深,井口放一橫石,並有石井欄。王懿榮令人啟開橫石,加大井口,暗作必死的準備。北京陷落後,軍機大臣榮祿逃往保定,大學士徐桐與戶部尚書崇綺上吊自盡。王懿榮深感絕望,遂書絕命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之其所止,此為近之。”“吾義不可苟生!”,偕繼室夫人與守寡的長媳,投井自殺。九月,清廷表彰王懿榮殉節,諡號文敏,並旌其妻謝氏、兒媳張氏。

王懿榮死後,其子王崇烈來北京,變賣家產,償還王懿榮生前債務,把王懿榮收集的千餘塊甲骨賣給另外一位甲骨文研究先驅、《老殘遊記》作者劉鶚。

光緒27年(1901年)春,王崇烈扶父親王懿榮、繼母謝氏、寡嫂張氏的靈柩回鄉,安葬於福山縣古現村。1919年,王崇烈去世,享年49歲。慈禧賞賜的翡翠煙壺成為其陪葬品。農業學大寨時,王氏墓地被毀,這件翡翠煙壺因此出土。後為煙臺博物館收藏,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如今的21號院是三棟品字形的住宅樓,高6層,人員雜住,密密扎扎,早已沒有往日的四合院景象,只有錫拉衚衕幼兒園還有一點樣子,但也面貌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