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接着分享茅台镇的故事,再次开启贵州遵义之旅,第一站就是茅台镇,一直只知道这里是茅台酒厂所在地,没想到这里还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城,4A级景区。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茅台,茅草祭台,因之得名;茅台,中华国酒,因之闻名。茅台镇,位于贵州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全镇地域214.5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22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镇区人口1.7万。现有酱香酒企业300余家,酱香酒产品2000余种,是国酒茅台的故乡、中国酱香酒发祥地和第一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国酒之心、中国第一酒镇。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从台机场坐大巴到国酒茅台大酒店下车,沿着赤水河畔走向茅古镇里的住处,图中经过一组纪念雕塑。

贵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产盐的省份,盐主要来源于四川、湖南等周边省份,川盐的购进量最大。四川食盐从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称“仁岸”,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这组雕塑就生动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明清时期滇铜入京、黔铅北运、川盐入黔,茅台镇大贾云集会所遍地,一举成为川黔名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茅台酒顺河而下,进入中原,走向世界“。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川盐至茅台起岸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起运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生动的运盐场面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背盐工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赤水河对岸的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项目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陈列馆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以及声光电等技术,生动再现80年前红军四渡赤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茅台酒镇与中国革命历史红色情缘,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在血与火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关于运盐的历史,这里有更详细的描述。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在陈列馆里的第三展厅里,在一处不起眼的墙边,有一组关于背盐工的陈列展示,稍不注意就会错过。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背盐工用的背篓和背杵。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这是在盐运码头上采集的一块石板,上面被布满了背杵的印痕。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纤夫拉盐船时使用的纤绳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背盐工用的背扇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背盐工用的炊具

遵义茅台镇“盐来酒往,盐酒联姻”,背盐工的奇怪“装备”

​盐商称盐时用的石制砝码。有人问了,砝码不都是铁质的吗?因为盐对于铁器来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聪明的盐商们都会采用石制砝码。

待续,我在茅台镇,这里好玩的地方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