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在更新,東學西漸,以及民主與封建的對抗,在這些革命的浪潮中,也出現了許多“弄潮兒”。他們想要以一己之力挽救被西方列強壓榨以及軍閥混戰的中國,想要救中國的人民於水火之中,他們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的獨立精神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

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很多人用新體詩去反對舊體詩,來抒發自己對於這個時代的吶喊與反抗,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徐志摩聞一多之外,還有一位英年早逝的詩人,他是清華四才子之一,年紀輕輕便顯露出非凡的才華。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不過他跟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最後選擇投河自盡,這個人就是民國文壇上劃過的一顆流星朱湘。

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其實朱湘算是出身於名門世家,他的父親是朝廷的二品大員,母親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朱湘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就去世,沒過幾年,父親也去世了,小小年紀的朱湘便跟著哥哥一起生活,日子也過得大不如前。雖然說朱湘去投奔了自己的哥哥,但是因為哥哥忙於生計,四處奔波,很少有時間去關心自己的這個弟弟,所以說朱湘對自己的這個哥哥的感情並沒有多深。

雖然生活對他來說並不如意,但是朱湘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16歲的時候就考上了當時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而且朱湘在作詩方面非常的有才華,是當時清華園裡的四個學生詩人之一,在學校裡非常的有名氣,而且自己還經常在報刊上發表詩作。按理說朱湘在清華的日子應該過得不錯,但是朱湘這個人的脾氣比較執拗,跟同學們的關係相處並不好。

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當時朱湘剛去清華的時候,並沒有早讀點名的這個制度,後來為了鼓勵學生們早讀,就設立了早讀點名制度。很多學生都服從學校的管理,但是朱湘認為這樣就是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哪裡還有大學的自由之風。於是為了抗議學校這一制度,朱湘連續一個月沒有去早讀點名,而這樣做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他被清華勸退了 。

國內這條路走不通,朱湘選擇去美國留學,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剛去美國沒多久,他就又與學校不合,再加上當地對於華人的歧視比較嚴重,於是在美國讀了一年書的朱湘就回國了。命運之神到這個時候還在眷顧著這個特立獨行的人。

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回國之後朱湘被推薦進了安徽大學教書,而且還是英文系的主任,薪水非常豐厚,期間朱湘也發表了很多詩作。按理說這樣的日子過得不錯,有錢有工作,還不耽誤自己的業餘愛好,結果朱湘特立獨行的性格繼續發揮作用了。當時安徽大學把英文文學系改成了英文系,按理說對於朱湘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他好好教他的書就可以了。但是他非得跟學校據理力爭,在大罵一頓之後就離職了。

他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和學校“八字不合”,潦倒一生

離職之後的朱湘變得窮困潦倒,心中的苦悶沒有人能夠理解,寫的詩作也沒有出版社願意給他發表。最後在一個1933年的冬天,朱湘選擇了投河自盡,主動訣別了這個容不下自己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