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欺短 富不凌贫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摘自《菜根谭》

译文:

“上天给予一个人聪明才智,是要让他来教诲众人不再愚昧,没想到世间的一些聪明人却卖弄自己的才华,以暴露别人的短处;上天给予一个人财富,是让他帮助众人解除困难,没想到世间的有钱人却依仗自己的财富,来欺凌贫穷的人。这两种人真是上天的罪人啊!”

长不欺短    富不凌贫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吴王射猿的故事,很有几分启示。吴国国王带着一班人马泛舟长江游玩,之后又登上猕猴山参观。猕猴们一见大队人马来临,气势汹汹纷纷吓得弃树逃窜,躲入荆棘丛中再也不敢露面。有只老猴却与众不同,不但不逃,反而在树上时而抓耳挠腮做鬼脸,时而单臂吊在树上荡秋千。不慌不忙,人围得越多,它上跳下窜得越欢;大摇大摆,无视吴王的君权威严,它从容不迫地翻身越过一个个树枝,灵活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展示它高超的本领。吴王用箭射它,它也巧妙地腾身避过一枝枝飞来的利箭。吴王于是召集身边所有打猎的人,一起发箭,猴子终于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故事中的猴子很聪明,也很灵活,但是它却倚仗自己的敏捷而不把吴王放在眼里,以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可见,恃才要不得!正如道德经所警示世人的道理:“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学问高时意气平,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空杯”的心态。只有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智慧。相反,如果不管什么时候都锋芒毕露,不但自己的才学无法长进,修养无法提升,反而给自己招来灾祸。

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往往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人有才智而不知收敛,结果与愚人无异,弄不好还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俗语,给自己造成困境。为人还是谦虚些好,恃才不可傲物,为富亦不能不仁。

石崇王恺比富,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二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担任散骑常侍之职的石崇,另一个是晋武帝舅父,国舅爷+后将军的王恺。石崇王恺相互攀比财富奢侈程度,令人张目!

长不欺短    富不凌贫

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

石崇家中美女无数,每次请客宴饮,便有美人劝酒;客人若不干杯,立刻斩杀陪酒美女。一次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到石崇家赴宴,素不善饮的王导怕美人被杀,便勉强饮酒,直到大醉。轮到王敦喝酒,他却故意推辞,石崇便真的连杀三个美人。

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经常帮助王恺。武帝曾经送给舅舅王恺一枝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拿来珊瑚树给石崇看,石崇却拿铁如意打碎了它。王恺极为惋惜,石崇说:“不必遗憾,现在就奉还。”于是令左右拿出家中全部珊瑚,王恺看见其中一枝珊瑚树有三四尺高,枝繁叶茂,光彩夺目,顿时惘然

若失。

王恺曾用饧糖(麦芽糖也就是糖稀)和干饭擦锅,石崇则用蜡烛烧火做饭。王恺用赤石脂(一种名贵的中药)涂刷墙壁,石崇用花椒和泥。王恺常为三件事敌不过石崇而遗憾:一:石崇给客人做豆粥速度极快;二:冬天可以吃上韭齑这种菜(用韭根等制成);三:石家的牛外形体力均不如王家牛,但速度奇快。后来石崇的卫队长告诉王恺说:“豆未最难煮烂,所以事先煮好,待客人来后加进白粥里就可以了;把韭菜根切碎,搀土麦苗就成了韭齑。”一个偶然的机会,石崇的车夫也告诉王恺:“您的牛本来跑得不慢,我驾牛车时让车的重心偏向一根横木,这样另侧的车轮和地面的摩擦减轻,车子便跑得快。”王恺仿效行之,都胜过石崇。石崇调查出事实真相,便将泄密者全都杀死。

石崇的宠奴绿珠极为美艳,又善吹笛。被当时势利正盛的宠臣孙秀闻知看中,派人向石崇讨求。石崇不肯孙秀于是矫诏,罗织了一些子乌有的罪名逮捕虐杀了石崇。

长不欺短    富不凌贫

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

晋朝的石崇就是因为为富不仁、暴殄天物,遭人嫉妒、憎恨,而给自己带来祸患。家财万贯而为人刻薄寡恩,就会陷入终日钩心斗角、与人争利的苦海中,完全丧失生活乐趣,丧失周围的亲友,到头

来落得个孤立无援空虚寂寞,甚至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只有心存善念,才能风波不起只有广施善行,才能天下太平既而让自己善始善终。

聪明是人们成就事业的内在要求,财富是人们做事的经济基础。上天赐予人聪明才智,是让人教化别人去除愚昧,而不是卖弄才华,得人之短;上天给予人钱财,是让人扶贫济困,而不是仗势欺人,铺张浪费。所以,富贵不足炫耀,才智不可仗恃,只有宽厚仁慈、谦虚低调才是智慧的处世之道。

立身要有自知之明,不恃才傲物,谦虚低调;为富不要攀比,不炫耀,仗义疏财,扶困济危才是王道。否则,才能和富贵给人带来的不仅不是好处,还有可能会是灾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