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男子病故留16.5萬欠債 病妻和殘疾女兒靠養豬把債還清

人民日報:男子病故留16.5萬欠債 病妻和殘疾女兒靠養豬把債還清

潘洪燕(左)和左秋容 成都商報 圖

“媽,天氣轉熱了,我們去買幾件好點的衣服,這兩年,為了還債,我們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買過。”4月14日,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鄉紅五星村一個農家小院裡,28歲的三級肢體殘疾女孩潘洪燕挽著母親左秋容的手,一臉幸福地往外走著。

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買幾件好一點的衣服,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對潘洪燕和母親而言,這還是三年間的第一次。就在幾個月前,潘洪燕才和母親一起,靠勤勞掙錢和省吃儉用,用三年時間,還清了病故父親欠下的16.5萬元債款。

父親因病身亡

留下16.5萬元債務

4月15日,說起這幾年來還債的經歷,潘洪燕感慨連連。潘洪燕記得,父親潘建安在世時,無論是做木材生意,還是搞家庭養殖,或是下田幹活,或是料理家務,樣樣得心應手,成為家庭內外主要的“支撐”,全家日子過得還算平穩。

2012年,左秋容患子宮內膜增生,先後三次住院進行手術治療,2014年,病變為子宮內膜癌前兆,醫生只好給她做了子宮切除手術,在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至少需要三年的休息時間。就這樣,左秋容從一個好勞力逐漸變成為“閒人”。生意上的事、家裡的事全部壓在了潘建安一人肩上。潘洪燕記得,2014年年底,父親從外忙完生意回來,發現身體不適,且病情不斷加重,到醫院一檢查,已是肝癌晚期,2015年年初,父親便離開了人世。

遭此變故,讓潘洪燕和母親悲痛欲絕。父親去世不久,一些債主們就找上門,向母女倆討要潘建安生前欠下的債款。

在父親生前,潘洪燕就知道一些債務,但彙總下來,還是有點出乎潘洪燕意外:12個債主合計16.5萬元,都是潘建安生前在生意交往和生豬飼養中欠下的。

“人得講誠信”

她們養豬還債

潘洪燕每月工資僅有兩千多元,左秋容經常看病拿藥,有時一次就要花費上千元。面對大山一樣的債務,這對母女怎麼償還?

很快,潘洪燕和母親就達成了一致:這些錢,是債主們信得過父親才借下的,人得講誠信,該還。

母女倆對每個債主進行了核實登記,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的她們還向債主們承諾,“即使砸鍋賣鐵,我們也會把債還完”。

但承諾容易,兌現難。左秋容介紹,因為她之前幾次大病的手術和丈夫生前住院的開銷,已經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當時家裡唯一能賣錢的,只有圈舍裡30餘頭豬,即使全部賣光,加上女兒在鄉殘聯上班每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收入,不吃不喝全部用於還債,也還有近十萬的缺口。

好在家裡有多年規模養殖經驗和圈舍場地。於是,母女倆認定,還清債務唯一途徑,就是把豬養好賣豬還錢。養豬賣錢和種6畝包產田的重擔,主要靠左秋容拖著病弱的身體“硬撐”。左秋容忙碌,潘洪燕也沒有閒著,白天除了去鄉殘聯上班,她早晚也餵豬、掃圈、洗衣、煮飯、下地幹活。家裡所有的收入,除了用於家庭生活日常開銷,其餘全用於還債。

還完所有債

“看好的衣服終於敢買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起,生豬價格漸漲。2016年開始,她們家裡的生豬陸續出欄。除去成本和留下買豬崽的錢,剩下的利潤收入,母女倆就按照欠債數額的大小和輕重緩急,每賣一批豬,就還一筆債。

“第一個還了1.8萬元。”潘洪燕說,自己理解每一名債主,也十分感謝每一名債主對自己全家的信任。“他們自我們給出承諾後,沒催過我們,我們還錢時,他們也沒收過我們一分錢的利息。有些債主我們要給他算利息,他也堅持不要。”

對債主們而言,沒催過,並不代表完全放心。飼料經銷商黃勝(化名)是潘洪燕一家最大的債主,潘洪燕父親去世時,留下了11萬元的負債。“因為我11萬元的數額最大,當初我找她們母女倆時,還以為這筆欠款很可能‘泡湯’,真沒想到她們母女說話算數,把錢全部還完了。”

債主中,還有一名特殊的債主——左秋容的親哥哥左學文,潘洪燕的親舅舅,也是她們的最後一名債主。

潘建安去世前,曾因修房屋借過左學文五千元,潘建安去世後,左學文從來沒提起過,但這筆債,左秋容和潘洪燕都記得,她們還完了其他人的債務,找到了左學文,執意將這五千元還了。

就這樣,到了2018年的春節,她們全部還清了潘建安生前所欠12個債主的16.5萬元債務。還完債,潘洪燕笑了起來,“無債一身輕,我看好的衣服,終於敢買了。”

4月15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鄉政府證實了此事。“她們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都是靠誠實守信奮鬥出來的。”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王英佔律師認為,父親生前所欠債務是其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一般情況下都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對於潘洪燕是否有還款義務,要看其是否繼承了父親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