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公元846年,诗王白居易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简简吟》收录其中,“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成为传世名句。

公元1345年,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全部建成,成为了古老巴黎的象征。

公元1831年1月14日,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发表著作《巴黎圣母院》,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著作之一。

公元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大肆抢掠半个多月后将圆明园付之一炬,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

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起火,标志性的箭型塔尖坍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在大火中毁于一旦,整个法国被悲痛笼罩,全人类为之惋惜。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事件,因为一把大火连在了一起,成为了今日互联网的重磅话题之一。

产生这样的关联,看似意外却不奇怪。

无论是传世名作、文学巨著还是世界名园、辉煌建筑,都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民族、国家甚至是全人类的文化记忆。

火烧圆明园给勤劳勇敢、酷爱和平的中国人造成了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疤,每当有类似的文明被毁的事件发生,就会勾起大家的伤痛。

这是文化共情。

巴黎圣母院失火被毁使法国全国陷于悲痛,全世界都在同情和惋惜。

这也是文化共情。

白居易诗中的苏家小女,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消散。

这还是文化共情。

雨果笔下的敲钟人,激发了无数人对于人性丑和美的讨论。

这仍然是文化共情。

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正是基于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绝不沉浸在屈辱的历史中自怨自艾,更不能对世界性的灾难幸灾乐祸。

少一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多一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分享到:


相關文章: